APP下载

浅谈共情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21-02-04蔡安娜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共情杜甫诗人

蔡安娜

要想获悉共情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叫共情。共情(empathy)一词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Edward Titchener于1909年从德语翻译而来, 意为“感受 到”(feeling into)。迄今, 共情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一般来讲, 共情指个体感知他人心理状态的敏感性,包括被他人状态感染、体验到与他人相同的状态、评估状态产生的原因、理解他人的想法等一系列心理过程。共情概念很复杂,而在我们语文教学中我们只需要简单的把共情理解为“理解了他人的情绪和感受”即可,也就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理解情感”。那共情在语文教学中有哪些重要作用呢?我分为以下几点:

一、语文教学中,在时代背景的理解上需要共情

时代不同,人文思想不同,每个时代所产生的文化产物固然不同,我们所学的语文课本选取了不同朝代,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供学生们学习。作为21世纪的现代人,我们又怎么能够理解与我们所处不同时代的人物作品呢?当然首先要从时代背景上了解,从而和作者产生共情。如学习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我们学习这首诗时如果简单的从字句入手分析,我们很难理解,为什诗人会发此感慨,他到底经历了什么让他写出了这样的景象?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简单分析一下他的时代背景了。天宝十四年七月,李亨在灵武即位,人们称之为肃宗,改元至德。诗人杜甫听到此消息,独自一人去投奔肃宗朝廷,非常不幸的是,杜甫在途中被叛军俘获,后来因为杜甫官职卑微被释放。至德二年春,此时杜甫身处沦陷区,他亲眼目睹了长安城在安史之乱后萧条零落的景象。诗人此刻百感交集,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作。读了这几句简单的背景介绍我们不难发现,杜甫此刻深陷沦陷区,我们再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前四句写出春日的长安破败凄惨的景象,诗句中饱含着诗人的兴衰感慨;这首诗后四句写出诗人心系国家安危、想念骨肉亲人的情感,处处体现诗人的凄苦哀思之情。颔联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分析过后,我们不难理解诗人为什么会写出此情此景了。这个理解历史背景的过程,包括理解诗歌内容情感等一切过程都需要共情。我们解读古人,就要跳到古人的世界去体会,仿佛经历了一次穿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诗学精学透。

二、语文教学中,在体会作品意境时需要共情

学习诗歌如何能深入理解情感呢?除了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我们还要从诗歌内容上下功夫,通过抓诗歌中的意象来体会整首诗的意境,体会了意境才能更好的为下一步理解情感打下基础。所谓意境,就是一连串意象的组成的,那是诗中的景,那是诗中的画。宋代张瞬民曰:“诗是有声画,画是有形诗。能诗者多识画,能画者多知诗。”由此可见,诗是用语言描述的“无形画”,因此,读诗、品诗,不应只是简单停留在对文字的赏析层面上,我们要走入诗歌中的诗情画意,这就需要共情来完成。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品一开始就是一连串的意象,都是由名词组成,但是仅仅这几个意象就已经将浓郁的深秋景色勾勒出来了。“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马致远的这首小令前四句都是写景,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曲中前四句所描写的景物在这里成为人活动的特殊环境,这些悲凉景物触发了作为天涯断肠人的作者内心悲凉情感。这首曲中的景物不但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的眼中景物,同时也是是作者情感载体,是作者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创造了悲凉凄美的艺术境界。在讲授本课时我让学生想象这些画面,并试图在脑海中将诗中景象再现,将一个人的漂泊羁旅和悲秋情绪慢慢体会出来,这个理解的过程就是共情。

三、语文教学中,在作者情感的理解上需要共情

情感在一篇文章中至关重要,相当于文章的灵魂,“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文心雕龙》),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要点,我们还要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着力于要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境界。所以讓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要点和感受语文的文学魅力的同时,老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情感,尽量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一节语文课的情感目标达到了,因此,共情在语文教学中对于作者情感的理解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我们在语文的学习中永远离不开对于文字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所以我们要多多引导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运用共情,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语文学科。语文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我们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情感的传递,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也应当是丰富而开放的。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尽力引导学生产生共情,在时代背景的理解上需要共情,体会作品意境时需要共情,在作者情感的理解上需要共情,尽力营造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共情杜甫诗人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登高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诗人”老爸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愤怒
绝句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No.3 最佳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