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龄前儿童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1-02-04苏洁静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幼儿活动

苏洁静

摘要:学龄前的数学启蒙教育,对幼儿的数学思维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数学教学作为教育的基本形式,是一种较特殊的教育活动,是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在从事着的常态工作。数学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在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操作问题,也是一个价值层面的选择问题。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会”,还要学生变得“会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得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无穷乐趣,获得幸福感,享受学习即“乐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

幼儿园进行数学启蒙教育,对幼儿的数学思维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把“教”与“学”更好结合并融入到幼儿园各科教学活动中呢?

数学教学活动中“教”的强势与“学”的弱势

教学是由“教”与“学”两个字组成的。今天,我国学术界对于数学教学的基本认识为:数学教学,即教师教学生认识、理解、应用数概念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1]可见,数学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學”相统一的过程。没有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只能叫“自学”;而教师的教没有对象,充其量只能叫“说课”。

然而,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一直占优势地位的是教师的“教”,而学生的“学”则被矮小化、边缘化了。“尊师爱生”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教”的强势与“学”的弱势,把师生摆在了不平等的地位上教师的教过多地代替了学生的学,以教代学的现象十分普遍。我一般认为:我不教,学生就什么也学不到;教的东西越多,学的东西就越多。这种把“教的价值”代替“学的价值”的观点,其初衷是让学生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但结果却背道而驰,同时也造成了幼儿将学习视为教师的事情而不是自己的事情。

好的教师,教得到位而不是越位,打破传统的“控制与被控制”的师生关系,构建起民主平等、合作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新数学教学改革的理念之一,是“一学习者为中心,把教学的过程从仅仅关注知识的获得,转变到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3】本真的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应该紧紧围绕学生而展开。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也是学习活动的中心。数学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在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既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归宿。

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并不等于学生的“学”

毫无疑问,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方向和质量,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教”就等于学生的“学”。图1是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习观的形象表达。

建构主义则十分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学生的学习时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图2源于德国的一则寓言。讲的是青蛙在向小鱼描述自己见过的一头老牛的外形特征,小鱼一边听一边建构关于牛的故事。该寓言说明人对知识的理解依赖于自身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第一,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学内容的;第二,教师的教并不等同于教师的认知。

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云台里幼儿园自2014年成立了园本课题《班际间数学区域活动的研究》,老师设计并制作各类数学材料供幼儿在班际游戏时间进行操作,它不同于正规的教育活动严谨,又不同于其他活动的分散。学具的投放是参照儿童发展及其特征做出的渐进式安排。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详细目标作为方向,制定六大模块的数学教学内容。考虑到同龄孩子的发展水平相近,我们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数学区域活动进行检验。发现同龄班数学区域材料共享,提供的操作材料更好地分层次做到难易结合。通过在活动前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充分体现了孩子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巩固其各类知识的整合。它打破了班与班之间的距离,开放、自由、自主的活动方式,在“玩”中学数学,在操作中亲近数学,感知数学和理解数学。

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除了设计和应用先进的电子数学软件,我还会设计并制作各类数学材料供幼儿在数学区域进行操作,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巩固其各类知识的整合。

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性与伦理性

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教育界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有效数学教学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有一个基本趋同的理解就是:通过提高效率,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有效地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现代教育之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在《大教学论》一书的扉页上指出了该书的主要写作目的在于:寻找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数、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

如果说早期的有效教学研究较多关注方法、策略、模式等教学技术层面的问题,那么,近几年来,学者们正逐渐将目光转向有效教学的价值、方法论及实践的合理性等本体视域的问题。加强了对教学情境变量一级方法承载的道德意义的考量。【5】有效教学研究由此出现了现实悖论: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往往不顾幼儿的接受能力与意愿,知识过广过深,会有拔苗助长之嫌;而教师越主动,教学越有效,学生就越被动。

合乎伦理的有效数学的教学过程,应尊重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教学的完善应当以学生为本,教学效率与教学公平相结合,教学效果与教学伦理相统筹,教学效益与人的发展相兼顾。【6】教学不仅是引导学生完成特殊认知的活动,更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在幼儿数学区域活动中,我们既是让孩子学会数学的各种技能,更让孩子快乐地把数学应用到归纳整理自己的玩具、学习中去,让孩子终身受益。让孩子主动与学具、环境、同伴、老师的交往中,不断学习与提高,最大限度地发展幼儿的潜能,而教师发展和丰富幼儿教育理论,成为具备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的数学教学能手。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幼儿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活动随手拍”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