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想象力的培养

2021-02-04李轶姣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多角度想象力思维能力

李轶姣

一、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意义

语文素养是小学生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而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素养中需要学生掌握的那一部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重要内容。语文核心素养的要素主要是由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理解与传承四个方面建构起来的综合素养,这种素养能够为学生在以后的语文学习或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奠定基础的素养,也是个体能够实现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力,形成对美的体验与追求的关键期,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起着关键作用,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在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过,知识的获得必须依靠思维想象,想象力的培养有时比传授知识还要有意义,合理的想象会使人的思维得到拓展,激发学生的潜力,获得创新的能力。学生的想象主要通过阅读来实现的,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生动的语言描写来进行的。优质的想象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充满逻辑和思辨性的,且想象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循序渐进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需要为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与实践的机会,为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让阅读教学灵动起来,让阅读更有趣味,让学生爱上阅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路徑

1.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让学生的想象生根发芽

学习兴趣是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不竭动力,良好心理环境的基础是外部环境。尤其是低年级的儿童,有意注意的时间有限,学习的意志力还不足,趣味课堂更能吸引他们积极参与,享受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文本,除了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对文本甄选取舍,不随意额外增加学生负担。从核心素养角度设计的教学过程,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中自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创设有趣的情境,对召唤儿童参与学习,保持学习的热情有极大的作用。

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留有尽情想象的空间,学生才能积极参与,打开思路,树立自信,主动探究,长此以往,在有趣的阅读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就能得到提升,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就能得到提升。

2.多角度阅读启发,让学生的想象更有画面感

“将想象与现实基础、生活经验相结合,使想象有一定的合理性、思辨性,同时又有丰富的独创性”,在阅读教学中,将学生的想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结,与语言文字相结合,启发学生运用联想、想象,还原场景,促进语文审美情感的体验。如诗词鉴赏,充满画面之美的诗句,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多角度点拨想象,引领启发,学生才能在脑海中浮现出具体鲜活的画面,才能透过文字,体会文本多姿多彩的画面美,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

笔者在教学《荷叶圆圆》这篇散文诗时,荷叶被小水珠当作摇篮,被小蜻蜓当成了停机坪,被小青蛙当作歌台,启发学生想象假如你就是水珠宝宝,当躺在摇篮里,一阵风吹来轻轻摇晃,会有什么感受?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还有可能被哪些小动物当作什么?

《山居秋暝》的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带着美好的想象阅读。笔者引导学生多角度体会“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丰富画面。视觉角度:秋雨初歇,群芳已谢;月光皎洁,竹林茂盛,山泉淙淙流淌,风光旖旎。嗅觉角度:山雨初霁,空气里弥漫着清新的味道,让人心旷神怡。触觉角度:掬一捧泉水,心中好似有一股清泉流淌。听觉角度:流水潺潺,浣女的欢声笑语,归来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雅静。远观角度:山泉如一条洁白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此外,还可以从“动景”,“静景”,“景物摄取”,“特写镜头”等角度去想象,感受景物独特的清新美、宁静美。多角度启发想象,学生才能完整地领悟古诗的艺术形象,脑海中会将文字幻化成一幅幅生动可感的“活”图画,很自然就能体会到这般世外桃源的生活,由景联想到人,更能感同身受地理解诗人王维做一个隐者的愿望。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遵循学生想象力发展的规律,通过有效阅读,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培养,知识的积累,语言的表达,开阔视野等得到了提升。依托想象,促进了学生的审美体验,语文思维的发展,学生阅读文本的感知能力也有所提高,同时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3.善用拓展阅读想象, 提升学生审美与创造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上的课文只是一个范例,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思维方法,如果完全依赖教材,就会局限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的拓展。因此,除了阅读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外,有效的课外阅读也必不可少,课外读物中贴近课文主题的优秀文章,就是教材的补充,能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如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四季》一文,是一首源于生活的富有童趣的儿童诗,作者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有代表性的事物进行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四季的喜爱之情。让学生了解自然美、生活美无处不在,需要仔细观察、发现。笔者在教学完《四季》之后,引导学生阅读日本作家柴田晋吾的绘本《你好,四季》,春夏秋冬,除了教材中描绘的事物,其他的事物会有什么变化,山是什么感觉?水是什么味道?小动物和人类在干什么?山河、田野、学校、公园又会是怎样的面貌?学生的想象在绘本中丰富的四季美中得到了有效地拓展,完成了新的情感体验,而且积累了语言。

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有其独特的价值,教学中,借助想象这一要素,教师创设有趣、多样、轻松的阅读情境,充分挖掘文本,多角度启发,激发学生优质想象。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文思维能力,审美体验能力才能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才能得到切实地发展。

猜你喜欢

多角度想象力思维能力
多角度描写,让人物“活”起来
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想象力
一道圆锥曲线问题的多角度思考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知识漫画
物质及其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