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信息泄露 拒做“透明人”

2021-02-04叶子马欣欣

共产党员·上 2021年1期
关键词:人脸人脸识别个人信息

叶子 马欣欣

数字时代,信息化、大数据极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稍有不慎,信息泄露便会让用户变成互联网上的“透明人”。信息被泄露怎么办?该怎么防?

信息倒卖让人防不胜防

“您好!您的信用卡已经透支,请及时还款。”从事个体职业的马先生接到这样一通“催款”诈骗电话,骗子对他的姓名、电话号码、银行卡号甚至身份证号均了如指掌。奇怪的是,马先生本人并没有透支信用卡的情况。他猜测,出于工作要求,自己曾在多家银行登记过个人信息,这可能是信息被泄露的重要原因。

网购信息泄露导致的电信诈骗时常发生。网购记录、外卖配送地址、门店会员信息……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充分暴露,让人防不胜防。不计其数的推销电话、垃圾短信,层出不穷的网络诈骗……中国消费者协会研究表明,85.2%的公民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

信息泄露不仅侵犯公民隐私权,往往还会导致名誉受损、经济损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9年中国网民信息安全状况研究报告》显示,77.7%的被调查网民遭遇过信息安全事件,并且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总额大约为194亿元。

面对信息采集“零信任”

信息被泄露令人烦心,但许多人缺乏必要的信息安全知识。数据显示,在遭遇过信息泄露的网民中,高达47.5%的网民选择置之不理,因此,提高公民信息保護意识刻不容缓。

武汉大学网络治理研究院副院长袁康认为,公民应当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高度重视个人信息的安全和保护,充分认识到信息泄露可能造成的严重危害,面对信息采集“零信任”,尽可能少向商家、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个人信息。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显示,信息泄露途径繁多,主要有两种:一是平台对个人信息的过度采集;二是不法分子故意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信息采集方式也层出不穷:旅馆住宿、邮寄快递、银行业务、购房时对身份证件信息的采集;各种“调查问卷”“趣味”游戏对信息的“无意”采集;手机应用程序、网络购物的“绑定”采集等。

当遭遇个人信息泄露时,公民应采取维权方式保护个人权益。“可以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将涉嫌盗取、出售、公开个人信息等线索向公安机关提交。”袁康认为,公民应及时向泄露和公布个人信息的商家或平台投诉,要求其删除个人信息,防止个人信息进一步泄露;同时搜集相关证据,通过诉讼要求有关责任主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

筑牢信息安全“防火墙”

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学研究院研究员郭旨龙说:“企业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谨慎采集、使用、存储个人信息,提高身份认证、信息保护等信息安全技术水平,加强内部管控,在数据泄露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通知监管机构与数据主体。”

现阶段,中国已基本构建起以《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草案)》《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为核心,以《民法典》为依托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专家举例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普及,人脸识别技术被广泛用于身份识别、信息解锁。如今,仅需一张人脸高清图片便可构建仿真人脸模型,从而“欺骗”人脸识别系统,这就给“网络黑产”倒卖人脸信息以可乘之机。有关法律、制度等应对人脸等生物特征信息的保护作出界定,明确人脸识别技术的红线等。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

猜你喜欢

人脸人脸识别个人信息
保护死者个人信息 维权要不留死角
玻璃窗上的人脸
人脸识别的“国标”来了
敏感个人信息保护: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重要内容
浅论非法使用个人信息的刑法规制
中科视拓开放商业版本人脸识别算法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智力考场:有趣的图片测试
荣耀畅玩7C:人脸识别
“领家系”可爱脸VS“高冷系”美人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