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节有无中,对话天地间”

2021-02-04孟伟红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2期
关键词:读者意识视频内驱力

孟伟红

[摘 要]动画片能直接培养习作兴趣、激发写作情感,而且对培养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等写作必备的基本智力元素极为有利。针对不同年龄段选取不同的动画作品,注意写“实”与写“虚”相结合,注重视频播放的技巧,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事物的能力,动画片将为小学生习作打开一扇崭新的大门。

[关键词]小学生;视频;播放;读者意识;写作方法;内驱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4-0078-02

把动画片与写作联系在一起,恐怕会有很多人持反对意见,因为他们认为电视与电脑都是影响视力、破坏孩子阅读习惯形成的元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不少动画片都改编自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指导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动画片,不仅可以把他们引入阅读的大门,还能教会他们写作。近年来,笔者尝试通过动画片指导学生写作,发现动画片对培养习作兴趣、激发表达情感非常直接,而且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等写作必备的基本智力元素极为有利。在此,以指导五年级学生把国产水墨动画片《山水情》写成作文为例,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选取有法,对应不同年龄段写作要求

《山水情》讲述了一位老琴师在荒村渡口晕倒,渔家少年看到后果断相救。渔童学琴心切,老人诲人不倦。春去秋来,渔童琴艺大进。一日,老人偶见雏鹰离开母鹰独自滑翔的情形,茅塞顿开,于是携渔童驾舟而去,并将心爱的古琴赠送给渔童。渔童明白事理,顿时灵感突来,悠扬的琴声在山间回响……该片长度只有19分钟,却一举拿下若干国际大奖。

进入小学高段,把文章写生动、写出个性成为习作教学关注的一大重点。动画片《山水情》主要以画面与音乐来展示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片中除了音乐、水流、风雨、鸟鸣等声音外,并没有人物对话出现,这也给了观众更多想象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不拘形式地写”。正因为这样,选择《山水情》有助于张扬学生的写作个性,拓展想象空间,培养创新能力。显然,对于小学中段学生而言,他们的习作要求主要是写具体、写真实为主,《山水情》这类“抽象派”动画片并不太适合,倒不如直接借用真人影视作品更为妥当。

二、架构有术,紧抓虚实两条线

如果说“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那么“生活的浓缩就是文学”,而影片是居于生活与文学之间的艺术形式,它兼具生活的直观性与文学的浓缩性的特点,对影片的欣赏与分析可以为学生学习文本、读懂生活提供一种有效的中间形式的学习媒介,化解文学作品过于抽象与生活事件过于零散的不足。在学生观看《山水情》以前,我就要求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去关注故事情节发展线索,并发现其中包含的思想情感。观看一遍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整理出了以下内容(图1):

由于《山水情》的人物只有两个,发生在两人之间的事件也比较直观明了,所以对人物思想感情的探究就成为整个探究过程的重点,但显然这一过程可以从平时的阅读中得到助益。从上图对整个事件的梳理来看,就是借用了课堂文本解读时的事件分析模式,为学生理解生活打开了大门。

三、隐显有序,聚焦观察的关注重点

在指导学生观察事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观看,以达到较好的观察效果。比如在渔童学琴的过程中,片中出现了周边的一些景物,由于音乐的存在,学生认为这些景物是音乐所体现的美妙世界,其实不全是如此,因为這里景观的表现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教师不妨通过声音暂停让学生聚焦细节再观看一遍,顺便思考几个问题:

1.渔童在家练琴时周围分别出现了哪些事物,这些事物的出现说明了什么?(琴声越来越美妙让鱼儿变得欢快,而枫叶飘落与雪花纷飞则说明了秋去冬来渔童都不间断进行练习,月光与竹叶也说明渔童练琴不分白天黑夜,已经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冬天的寒冷则表明渔童学习不怕苦与累。)

2.渔童在野外练琴的时候,琴师、水中的鱼儿有什么变化,这又说明了什么?(琴师在一边钓鱼,连诱饵被鱼儿吃走了都没有发现,而且他侧过头去观察渔童弹琴,这说明琴师对渔童的培养很用心。鱼儿在找不到食物的情况下被琴声所吸引跑到渔童的脚下还跳起了“集体舞”,说明渔童琴技大有长进。)

去掉声音的配合有助于对事件的观察更细致,这正合了现实生活中“聋子的眼睛特别明亮”的规律。当然让学生做一回“盲人”也是不错的,比如在最后学生开始写作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窗口最小化播放,让学生仅凭声音来回顾故事情节,因为没有图像,学生就会产生补图的内心冲动,这样学生就会增进对事件的记忆。

四、重播有疑,提高分析的合理性

教师应有意识地以提问为引导,让学生把情节展现的过程多观看几遍,提高对作品情节与思想理解的正确性,提高表达的精确性。比如在观看故事的开始阶段时,有学生认为:渔童看琴师手中拿着琴,就有了拜师的想法,于是把老人请到家中,让老人教他弹琴。这样想就忽视了渔童热心助人的美德。于是我提问:渔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向老人学琴的想法?让学生再次观看片中情节,从而明白渔童是因为老人跌倒才把他接回家的。有的学生又认为:渔童既想做好事,又想向老人学琴,可以省去一大笔培训费。于是我第三次播放这段视频,提问:为什么说渔童是“全心救人”才把老人接回家的。通过再次观看,学生发现渔童是捕鱼回来听到琴声才走到老人身边的。

师:是的,渔童是先听琴才要学琴的,所以证明渔童接琴师回家是为救琴师。

生:是啊,渔童在下船时远远地听了好久,在门口看着琴师又听了好久,然后再躲在琴师身后又听了好久,被这琴声所深深陶醉,才不轻易去打扰琴师,并有了学琴的想法。

师:因为对音乐的迷恋导致想学琴,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大家还有别的理由吗?

生:在老人跌倒的时候,我发现渔童睁大了眼睛、张大了嘴,这说明渔童十分惊讶,渔童马上就跑过去扶起老人也说明他急于求人。

生:是的,一开始渔童带老人过江后就马上分手,这也说明漁童当时没有想学琴的想法。

师:很好,我们在分析事件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细节分析,从而可以发现人物的内心想法,有助于把人物写活。刚才说到的“睁”“张”“跑”几个字就可以表现渔童“救人心切”的内心世界。

上述指导过程中,既与平时的阅读指导有类似,又与今后学生的生活思考相衔接,在教师的提问引导下,为指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观察人物的内心世界、获取有用素材提供了帮助。

五、定格有时,个性化补白想象

“在无声中听惊雷。”《山水情》的声音设计令人叫绝,全片中乐声与大自然的天籁之间完美结合,这中间竟没有一句对话,所有对话全都交由观众自己来填补。在学写“师徒相别”这一出戏时,笔者重点选了四个定格画面指导学生观察,发挥想象,补白相关内容。(图2)

琴师(),()地说:“孩子,()”“不,()”两行热泪()。渔童一头扑进琴师怀里,()。琴师用他那宽博的大手紧紧搂着渔童,把脸侧向一边,()……此时,周边的风越来越大,山崖上的松枝呼呼作响,似乎()。“孩子,()迟早()”琴师去意已决,“这把琴()”渔童内心矛盾极了:我怎么能(),没有琴()。最终,渔童(),()地说:“孩儿()”

随着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五年级学生要求能够适当写“虚”,与三、四年级以写实、写具体不同,写“虚”要求适当隐去能实实在在看到、听到的内容,并增加看不到、听不到的动作、声音与心理活动,这就对观察、认识事物提高了要求,借助对动画片的定格播放,能提高学生分析事件、合情想象的能力。

“情节有无中,对话天地间”,以动画片为载体,针对不同年龄段选取不同作品,注意写“实”与写“虚”的有机结合,对人物对话、动作、神态与心理的分析更为合情合理,就能让学生在动画的世界里感受生活的喜乐,理解习作的甘苦,从而为小学生习作打开一扇崭新的大门。

[ 参 考 文 献 ]

[1] 金陵. 不要让微视频变成没有灵魂的资源[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Z2) .

[2] 侯阿花. 妙用微视频让小学作文教学更精彩[J]. 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7) .

[3] 黎成茂,罗源伟. 《功夫熊猫》动画场景表现研究[J]. 电影文学,2010(15) .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读者意识视频内驱力
培养内驱力
论新时代创新文化内驱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内驱力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俄国形式主义的读者意识
基于读者意识的农村初中写作教学策略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