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以动人,歌以愉人,美以育人”

2021-02-04崔莉莉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音乐

崔莉莉

音乐是一门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审美表现、审美创造能力和文化艺术素质为主要目的,以听觉体验、亲身参与、实际操作为主要手段的艺术课程。它既能使人在美的享受中得到感情上的愉悦,又能在美的评判中陶冶情操。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众所周知,音乐犹如浩瀚无边的海洋,它的内容包罗万象、绚丽多姿,可谓熔百科于一炉,雅俗兼而有之。当我们观赏教材中那些精心选择的名曲名作时,或如视一册长长的画卷,令人怡然自得;或如欣赏一幅卷轴,愈展愈动人心魄,在美的享受中,有时使人心境豪迈开阔,有时又使人情绪凄然悲怆。可见,音乐教材中处处蕴涵美,音乐教育的过程也应是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的过程。

音乐教师如果缺乏审美能力,在备课中就无法发掘出美,讲课也无法传达出美,课堂上很难做到以美启真、以美怡情、以美育人,导致乏味地肢解歌曲,严重损伤音乐课特有的审美价值。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该恰当的进行美育渗透,为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为学习创造最佳的效益。

一、情以动人

"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由情感而引起。也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使之受到美的感染,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播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在音乐教学课堂中,要把情感教育目标放在首要的位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的教学原理,在音乐教学中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尽量采用开放式教学,努力创设生动活泼、新颖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沐浴在优美的情境里,充分的感受美,情感得已激发和深化。所谓情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优美的意境,能引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艺术中起着最积极和主导作用的是想象”(别林斯基)。意境优美,作品的感染力才强。

二、歌以愉人

“歌声乃人之情也!”不难想象,一个毫无感情的人是无法发出悦耳之声的,因此,教师在声音训练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而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音乐是一条美的长廊,音乐的领地处处有美。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此,分析作品,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即,歌词。

语言“点化”有时如同中国画中的“渲染”技法一样,可创设情景,激发情绪,加深对作品的理想和情感体验,从而增强教学的感染力。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美的语言,是点化激情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美以育人

1.音乐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所谓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理解能力。审美能力的获得和发展,主要依赖后天的审美实践活动和审美教育。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青年学生对美的事物的观照和喜爱,提高他们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的感受、想象、鉴赏和理解能力。

然而,音乐美育又完全不同于老庄“自然无为”的美育思想,把世间万物仅仅看作观照、欣赏的对象,以求得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在教学过程中,对受教育者审美能力的培育,则不应是理性的启发、诱导和吸引,而是融化在教学过程始终的无形操作,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同时鼓励学生有自己独到的审美体验和理解,帮助学生发扬其审美个性。因此,教师除自己充满激情外,还要根据所授内容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步骤,精心组织教学流程,细致考虑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从作品的语言、形象、意境等方面,下功夫培养青年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与作品的人、事产生共鸣,从而得到美的熏陶,美的享受。

2.音乐教学应注重学生审美心理机制的培养

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作为审美的主体的确在某种程度上保留着童年时的天真、唯美,但他们的审美体验已不再是简单的拟人式的内外一同,而是,以再次想象创造性的审美心理活动。学生们可以在已有的審美定势和文学定论中破茧而出,获得新颖而独特的见解和体验。

如在讲授《柳树姑娘》时,由于青少年初具的对异性的朦胧的交往需要,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把随风摆动的杨柳看成是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梳理长长的头发。这就说明,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不但存在教师带学生动,而且还存在学生带教师动,师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促动,从而进入一种合作、互动的“教学相长”的最高境界。

3.师应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做美的使者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乐就是情感的艺术,赞可夫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音乐教师只有具备了审美创造力,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审美者。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我们有责任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的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必须提高审美感知力和审美鉴赏力,有时还需要特殊的禀赋和才能。音乐教师必须依据美的规律,创造完美的教学设计,突出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只有具有创造美、发展美的教学设计,和课堂体验才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淋春雨,美在其境,乐在其中。

音乐教师是否具有审美创造力是衡量其是“教书匠”还是“艺术家”的重要区别之一。一堂好的音乐课,恰似高雅别致的艺术品,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教师的教学语言体现其审美的创造力,既要讲究科学美,又要讲究艺术美,让学生以美入境,“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聪慧学生的头脑,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教师只有讲究了教学的美,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与才能,显示自身的无穷魅力,形成自己有品位的教学风格。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只有不断发现美,创造美,时时奏响学生心中美的音符,使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想象创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提高,照亮那些美丽但幽暗的角落,让一切珍贵的东西闪光,才能实现肩负培养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才能在素质教育中真正实现自身美育与情感教育的完美统一。“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让我们的音乐课堂,也象这般美好的音乐,给学生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意境吧!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音乐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
音乐
音乐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