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
2021-02-04黄华英
黄华英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曾经提出“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的体系,从青少年开始抓起,在中小学要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不同年龄阶段教材阐述的内容肯定是不一样的,两者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我就统编教材中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材课例进行对比浅析及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一、关于教材
(一)教材对比分析
1.法治教育专册的编写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共有55次提到法治,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编写建议》等相关文件都是编写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的重要依据,都说明了在中小学加强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们虽“和”而不同却一脉相承,指导思想都是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只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不同而已。
2.法治教育专册的阶段目标
小学教材重点在于普及宪法常识,让学生培育遵纪守法、规则意识、国家情怀的行为习惯。初中教材使学生进一步强化公民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初步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培养法治精神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中小学两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循序渐进,都非常明确。
3.法治教育专册的内容框架
通过目录我们知道中小学法治专册第一单元都是培养宪法意识,第二、三单元都是培养和增强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第四单元都是生活与法,使青少年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只是小学强调的是初步认识和了解,初中强调的是加强理解深化。
(二)教材使用建议
1.多元对话,积累资源
教材引用了大量宪法条文,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一定要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并且能精准的表达和阐述。因此,开展多元对话,成为对小学一线教师的要求,具体就以下四个方面来谈:
一是倡导学会与专家或律师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我有不明白之处,我会向我的同学湘潭律师协会会长王莹律师请教,开展律师在线活动,提升自己专业素养与水平。
二是学会与法律专业文本对话,首先认真研读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中的《宪法学》,熟悉教材涉及的34部法律的基本内容;其次认真研读八下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和教师用书,三是思政课教师要经常学会与同行对话,相互学习相互成长。
2.集体备课,胸有丘壑
备课环节,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我校提倡“同行即合作伙伴”,思政课的三位教师,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每次为两节课左右,小学思政老师大多不是专职老师,集体备课更有必要。为使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我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所谓“三三原则”,多年来,思政学科教研组一直坚持这个原则,效果良好。
二、关于课堂
我们都感觉到,法治教育的教材编写是宁可不生动,不能不准确。为此要多开展课例研磨,提供教学示范。2019年9月份湘潭市开展了中小学思政课同课异构研讨活动,两学段同上一主題内容课——国家机构,我有幸作为评委参加这次活动,在对比中体会六年级法治教育的程度,形成对小学法治教学方法的思考。
(一)课例对比分析
中小学的参赛主题是一样,但是学生和教材都不一样,所以老师在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设置都不一样,个人认为,小学注重在活动体验中提升认识,初中注重问题探究和知识落实。
(二)课堂教学建议
1.精选素材,让课堂更温暖
视频和故事可以使原本较为深奥、枯燥的法治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直观。如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可以用视频呈现。学习宪法是根本法时,播放视习近平总书记的宪法宣誓视频,在庄严而神圣的仪式感中,体会到宪法的神圣和权威。在学习“我是中国公民”时播放2016年中国女排夺冠的视频,牵动人心的情境,使学生们迅速产生共鸣,让孩子增强民族自豪感!
2.注重体验探究,让课堂更扎实
我们小学教材有64个活动园,初中专册有78个探究与分享,教材多次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合作与探究,开展有深度的思维活动,从而达成对法律知识的深刻领悟。“先教后学”教学模式灌输有余,启发不足,课堂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学校启动深度课改已有两个年头,先后到重庆徐悲鸿、山东曲阜、上海静校院、长沙金海、株洲景弘、永州马坪、益阳万源、岳阳许市中学等课改名校观摩学习。思政学科教师大胆尝试积极实践,精心打造了本校的“三激五步”课堂教学模式。“三激”即激发兴趣,激情参与,激活思维。“五步”:不同课型有不同的五个步骤:
新授课:激情引学→自主探学→合作研学→拓展延学→课堂测学。
复习课:提问引学→考点扫描→自主探学→合作研学→中考演练。
试卷讲评课:激情导入→知识梳理→自主纠错→合作研学→拓展延伸。
我们初中思政课强调三个大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初中知识体系庞大,知识点零碎,构建知识结构图就势在必行,这就通过自主探学完成任务。在这五步中重点是合作研学,注重课堂体验,教师要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体验式、实践式等教学方式,与现实案例紧密结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感悟, 形成相应观点,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3.追求德法相融,让课堂更和谐
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外在的道德。中小学法治教育专册,都强调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要相结合,通过道德和法律原则与学生行为规范结合点,形成“德法兼修”的教学特点,使学生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实现法治的育人功能,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在小学法治专册“我们是场外代表”的这节内容中,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作为现代公民我们对国家、社会可以提出哪些有建设性的建议,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的能力。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无常法以学定教。只有走活第二步棋,才能引导学生宪法意识刻于心,宪法精神践于行。
蔡元培先生说:“教育者,非为己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现在的学生,是将来法治社会的建设者,是我们民族的希望,法治教学要倾注家国情怀,不忘初心。作为思政教师,我们必须坚定信念知难而行,做学生信赖的引路人,让法治融进少年的心灵,为催生和谐的法治社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