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解睡眠难题
2021-02-04方凤
方凤
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倒头就睡,然后一觉睡到大天亮,但事实并非如此。从出生开始,他就用各种各样的睡眠问题来考验我们的意志力和耐心!
吃奶和睡眠怎么协调更合理?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哪个更重要?睡眠习惯如何养成?听我们为你细细道来。
睡与吃怎么安排?
半夜孩子醒了需要给他喂奶吗?
6个月以内的孩子每天夜里平均要醒来2~3次甚至更多次,6个月以后,孩子半夜醒来的次数会逐渐减少,这是孩子睡眠发展进程的常态表现。
由于孩子的胃容量小,因此喝奶的间隔时间会比较短,月龄越小,间隔时间越短。最初,孩子夜间每隔2~3个小时就要吃一次奶,随着月龄的增加,胃容量慢慢增大,夜间吃奶的间隔时间也可以拉长到3~5个小时不等。家长一般对孩子夜间的喝奶规律是心里有数的,只要不是该喂奶的时间,孩子醒了就不要急于喂奶,可以不出声,不开灯,也不要将孩子抱起来,可以将手轻轻地贴放在他的身上,或轻缓地拍拍他,孩子就会慢慢重新入睡了。如果孩子一有动静就给他喂奶,会使他建立起不良的条件反射,久而久之还有可能影响他的生长发育。
睡的时间太长需要叫醒喂奶吗?
婴儿的生物钟还没有建立,所以白天和晚上都要喝奶。随着孩子月龄的增加,晚上醒来喝奶的次数在减少。如果孩子晚上到吃奶的时间还在睡,提示孩子已经形成生物钟了,千万不要因为该喝奶了,硬把孩子叫醒,或让孩子在睡意蒙眬中喝奶,这样会干扰孩子生物钟的建立。
孩子在睡眠的时候,特别是在深睡眠阶段,体内生长激素分泌的水平是最高的,把他叫醒会打乱他的睡眠周期,也会影响到他生长激素的分泌。健康的孩子夜间连续睡眠越长,对他的整体发育越好,因此夜间不必叫醒孩子喂奶。
什么时候可以不喂夜奶了?
大部分孩子在6个月左右生物钟已经建立,当孩子的生物钟建立,夜间可以连续睡眠,夜奶自然就可以断了,绝大多数的孩子在1岁以后可以完全停掉夜奶。但生物钟建立的时间有早晚,孩子的个体差异较大,家长既不能强行给孩子断夜奶,也不能任其自然一直保持吃夜奶的习惯。家长可有意识地安排孩子白天多进行户外活动,多带孩子做运动游戏,让白天的小睡时间短一些,保证孩子的饮食规律,这些做法能促进孩子夜间睡整觉,及早停掉夜奶。
孩子每天要睡多长时间?
孩子的睡眠时长随年龄变化明显,总体来说,孩子的年龄越小,睡的时间越长:
0~3个月:13~18个小时
4~11个月:12~16个小时
1~2岁:11~14个小时
3~5岁:10~13个小时
当然,并不是说睡的时间越长越好,或孩子没有达到年龄对应的睡眠时长就不好,睡眠质量才是关键。受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孩子的睡眠时长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孩子睡得究竟够不够,重点是看孩子白天的状态。如果孩子以下几点状态都具备,就表明他的睡眠质量是好的,睡眠时长当然也就够了。
● 白天有活力,精神愉快
● 充满兴趣,求知欲强
● 食欲正常,饮食规律
● 生长发育速度正常
● 身体健康
睡觉频繁翻身是不是睡不踏实?
孩子睡觉时翻来翻去的,好像睡得不踏实,其实并非如此。只要孩子没有哭闹,没有折腾,这样的翻身就没有关系。我们不可能要求孩子整个晚上保持一个姿势不变,成人也做不到。孩子睡觉时,一个姿势睡累了,就会自动地调整体位,换一个姿势睡。但如果孩子睡觉时频繁翻身,那可能是睡不踏实了,要找找原因。
疾病因素。維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胃肠功能紊乱(如腹胀、腹部不适、肠痉挛)、有潜在感染或过敏因素(如感冒鼻塞、中耳炎耳痛、过敏性鼻炎、湿疹皮肤痒),都可能导致孩子睡不踏实。
睡眠环境因素。当孩子睡觉时感觉不舒服了,就会睡得不踏实。比如被褥过厚、包裹过紧、穿衣过多、太冷或太热、环境太嘈杂等,去除这些因素,孩子就能睡踏实了。
另外,白天睡得太多,睡前玩得过于兴奋,睡前吃喝过多也是孩子夜里睡不踏实的原因,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及时调整。
为什么孩子睡到半夜会哭闹?
有时候,孩子夜里会突然哭闹,甚至从床上坐起来大叫,满头大汗,让家长既担心又不知如何应对。
孩子夜间哭闹,可能是白天玩了太刺激的游戏,也可能是刚到一个新的环境,他有心理压力。另外,孩子生病、太疲劳时以及做噩梦了,都会出现夜间哭闹的现象。
如果孩子在白天玩得很好,胃口也很好,他夜里的哭闹表现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半夜听到孩子哭叫时,可以轻轻地拍拍他,但不要把他抱起来哄,这样反而会把他弄清醒了,打乱了他的睡眠周期,使他很难再次入睡。
如果孩子感到害怕,要轻声安慰他,告诉他爸爸妈妈就陪在他的身边,不会有危险。如果他想上大床睡,也不妨视情况答应,这是特殊情况,偶尔这样做一次并不会破坏孩子独睡的习惯。
在保证睡眠时长的前提下,可不可以晚睡?
早睡早起更有利于促进孩子的生长,如果入睡过晚则可能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人体的生长激素分泌有特定的昼夜规律,每天夜间22点至凌晨1点是分泌的高峰期,分泌量可占到全天分泌量的20%~40%。因此,即使孩子睡的时间够长,也不能让他太晚睡,最好在晚上9点半前上床睡觉,以保证孩子在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到来时已经进入深睡期了。
怎样帮助孩子养成好的睡眠习惯?
好的睡眠习惯是高质量睡眠的一把金钥匙,睡眠习惯越早培养越容易,对孩子的健康也越有利,有提高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制定睡眠固定程序是培养孩子拥有睡眠好习惯的重要方法。睡眠固定程序内容包括睡眠时间表、做好睡前准备、入睡方式和自我平静技能培养。睡眠固定程序适用于夜间睡眠,孩子白天的睡觉可顺其自然。
睡眠习惯如何养成?
重点提醒:
睡得够不够、睡得沉不沉,都关系到孩子的生长,但孩子的睡眠时长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所以,睡眠时长只是参考,主要还是看孩子睡醒时的精神状态。
睡眠时间表。
孩子晚上入睡与早晨起床的时间相对固定,尤其是注意让孩子晚上在固定的时间上床。
睡前准备。
包括洗澡、讲睡前故事、唱催眠曲、更换尿片、调暗灯光等,时间控制在20~25分钟左右。另外,要把喂奶与睡眠分开,喂奶至少在睡前1小时进行。
入睡方式和自我平静技能培养。
入睡方式:应该让孩子自己睡在小床上,自我平静,自动入睡,独立睡眠。对不能自动入睡的孩子可通过温柔抚摸、轻声细语以及必要的安慰物帮助他入睡,避免用强制、吓唬的办法让孩子入睡。另外,单调的、慢节拍的助眠声音也有助于入睡,如雨水声、催眠曲等。
自我平静技能:自我平静技能能帮孩子尽快建立起生物钟,睡整觉,因为有自我平静技能后,孩子从夜间觉醒状态就可以自行再转入睡眠状态。当孩子在感觉缺乏父母的安慰时,自我平静技能也能使他重新获得内心的平静,减少父母对孩子睡眠的干预度,提高孩子睡眠的独立性。可以通过抚摸、轻拍、哼歌等方式帮助他平静。有的孩子在学习自我平静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某种安慰物,比如安抚奶嘴、小毛巾,等孩子睡着后可及时拿掉。
特别提醒
● 尽早培养孩子在清醒时或有睡意时就上床,不要等孩子完全睡着以后才将他放到床上。实验证实,在清醒或有睡意但未睡着的状态下就寝的孩子,比完全睡着后才被抱到床上的孩子,夜晚醒来的次数更少,最长连续睡眠的时间也更长。
● 避免用喂奶、抱着孩子摇晃、来回推着童车或在沙发上睡等方式哄睡。研究证实,入睡过程中家长过于积极地参与、习惯性地陪睡或采用拍抱、摇晃等安抚措施,会使孩子的入睡潜伏期变长,而且会加大孩子夜醒后再次入睡的难度。
孩子习惯吃安抚奶嘴入睡正常吗?
1岁以内的孩子习惯吃安抚奶嘴入睡是正常的,1岁后就需要慢慢戒掉了。
在婴儿期,孩子用吸吮手指的方式感觉自己的存在,并有满足感和安全感。安抚奶嘴能起到替代手指的作用,帮助孩子顺利入睡,使他形成有规律的睡眠。所以1岁以内的孩子要吃安抚奶嘴入睡是可以的,而且相比于吃手指来说,安抚奶嘴更卫生,以后戒除也更容易。
只要孩子白天不常用安抚奶嘴,只在夜晚入睡时使用一会儿,不会影响牙齿的发育,家长不用过于焦虑。孩子1岁以后,可以使用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帮助他戒除安抚奶嘴。
家長的作息习惯对孩子的睡眠习惯有影响吗?
孩子出生后,不仅需要家长喂他吃、给他换尿布、陪他玩,还需要家长帮助他逐渐适应白天和夜晚的交替,分清活动期和休息期。
家长是孩子的“时间制定者”,家长的作息习惯对孩子的睡眠习惯有明显的影响。晚上,家里变得安静、昏暗,大家都准备睡觉;早上,闹钟响起,大家都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会慢慢适应并形成自己的时间规律,逐渐建立起符合家庭生活的节奏。如果很晚了,家里的音乐和电视还响着,第二天日上三竿,大家才起床,孩子是很难建立起正确的作息时间的。所以,有了孩子以后,家长应该尽可能地先让自己的作息时间规律起来。这并不是说家长一定要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毕竟家长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可能没办法和孩子一起睡得那么早。但是,家长可以先做到让家里安静下来,有入睡的氛围,将孩子安顿好,等孩子入睡后再到别的房间去做事。当然了,家长也要尽可能地改掉熬夜的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睡眠习惯,对自己的身体也有好处。
有的家长习惯于睡前躺在床上看手机或平板电脑,认为孩子睡着了,不会受什么影响。有研究显示,孩子入睡后,身边的手机或平板电脑的屏幕光(即使将屏幕光调得很弱)会干扰孩子的睡眠质量,表现为难以进入深睡眠、夜醒、夜惊等,时间长了会导致孩子出现睡眠问题。为了孩子的睡眠质量,家长应尽量改掉在已经睡着了的孩子旁边看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习惯,这对家长自己的健康也是有益的。
重点提醒:
家人的作息习惯会影响到孩子的睡眠乃至睡眠习惯的养成,是时候做些改变了。而这些改变不仅对孩子的睡眠有帮助,对家长的健康生活习惯同样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