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为什么还需要一本杂志?
2021-02-04
我的主编在好几年前就一直在问我一个问题:“现在的父母,為什么还要读一本杂志?”是啊,在这个有着海量信息的时代,父母为什么要订一本杂志看呢?而我们这些办刊人,为什么还要每个月“吭哧吭哧”地约稿、写稿、编稿、审稿、设计,然后用价格不菲的纸张印刷出版一本杂志呢?要知道,一本纸质刊物的出版,至少需要3个月的时间,光是一期内容的选题论证,就要十几个人开上好几个小时的选题会。
这确是一个“刁钻”的问题,但也为我们指明了杂志生存发展的方向。为了回答主编的这个问题,我们在不断地厘清办刊思路,不断地调适杂志内容,不断地凸显这本杂志的唯一性和必要性。现在,对这个问题,我们的答案也越来越肯定。甚至我认为,在40年前,这本杂志应运而生,如她的刊名一样,是那个时代的父母“必读”,今天,她依然值得这个时代的父母“必读”。姑且抛开她辉煌的历史,抛开我们拥有的强大专家阵营,这次我只想从两个“打败”来谈谈她的“必读”性。
用“巨大”打败“碎片”
2021年,我们决定把《特别策划》这个栏目的内容从十几页扩充至三四十页,几乎占据了整本杂志三分之一篇幅。改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制作一个“巨大”的话题—把你关注的养育话题一次性地讲深、讲透,从各个角度去讲,比如有征集,谈观念,给方法,论实操……我们也会邀请多位专家来讲,还会邀请很多位有经验的父母来分享。比如这期你看到的关于财商的特别策划里,我们就有对压岁钱怎么花的讨论;请来了4位专家,分别来谈如何用宏观的视角看待财商,曾国藩家书里的财商培养,怎样在家庭场景中培养孩子的财商,以及财商思维是怎么养成的;之后又分享了3位父母对孩子的财商培养经验;在最后,还给出了和新媒体连接的财商培养玩法—扫文章中给出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更多的课程、视频、资讯。
为了制作这样“巨大”的选题,我们设计出完整的框架,遴选专家、作者,之后采集大量的信息,再用编辑的经验进行专业整合,然后才能为你呈现出这样一部“大片”。这是一套你在网络的任何碎片化信息中都难以获得的系统知识体系,甚至可以说是一本论证这个话题的“小书”。为了方便你留存这本“小书”,我们贴心地将这个栏目设置在了杂志的最后,即使你不再需要杂志里其他偏琐碎的内容,也可以把这个经过深度解读和用心整合的话题撕下来作为手册保存。
用思考打败“易得”
一本杂志,从办刊伊始,就有着属于自己的思考方式,《父母必读》杂志思考的,是如何帮助父母养育一个完整的孩子。因此,我们在一本杂志中,话题涉及儿童健康、儿童心理、家园共育、家庭关系等多个方面,并且看待孩子的问题时,采用的是跨学科、相互交融的视角,比如在谈到儿童睡眠问题时,我们会提醒父母考虑全家人的生活方式;在谈到孩子太黏人的问题时,也会告诉你其实这和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关……因此,这本杂志所提供的养育知识体系和系统性地看待问题的视角,在信息易得的今天,显得更为可贵。
对于今天的父母来说,养育知识的获得唾手可得,但是如何看待孩子、如何看待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学习和有良师益友不断给予提醒的。如果在养育中缺乏思考的习惯,缺乏如何思考的路径,也许信息过载反而会给父母造成巨大的焦虑。还好,我们就是那个几十年来如一日和你分享思考方式,告诉你思考路径的人。
以上,是我今年给主编提出的那个“刁钻”问题的回答,希望也是你正在看这本杂志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