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急性肾损伤
2021-02-04罗光荣
罗光荣
一位63岁的男性患者,因痛风发作自行服用秋水仙碱后,当晚出现腹泻。遂自行改服双氯芬酸钠,共服用3天。服药第3天出现恶心、呕吐,第4天出现尿量减少,第5天出现胸闷不适,在家人的陪伴下去医院就诊。检查发现血清肌酐、尿素氮、尿谷氨酰轉肽酶均升高,血钾偏低,被诊断为急性肾损伤。第8天被收入肾内科,入院后医生嘱患者多饮水,并给予相应治疗,患者肾功能逐渐好转。住院第3天行肾穿刺活检术,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急性肾小管损伤。停用双氯芬酸钠后第24天复查,血清肌酐、尿素氮、尿谷氨酰转肽酶正常,考虑为双氯芬酸钠相关急性肾损伤。
作为人体内的“清道夫”,肾脏具有生成尿液、排泄体内多余水分、排出体内代谢产物和有害物质、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调节血压等重要作用。同时,肾脏有着强大的代偿能力,即便已经发生肾损伤,但只要有一半以上的肾单位发挥作用,患者就可以没有任何症状,肾功能也可以是正常的。而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尿量改变等明显不适症状,肾功能检查提示血肌酐升高时,病情往往已经十分严重了。
什么是急性肾损伤?与哪些因素有关?
所谓急性肾损伤,是指肾功能在48小时内突然减退,血肌酐升高,或7天内血肌酐较基础值升高1.5倍,或持续6小时以上尿量少于每小时每千克体重0.5毫升。
很多人认为,急性肾损伤只是肾病患者需要关心的事。实际上,急性肾损伤虽然更容易发生在已有肾脏疾病或存在肾损害高危因素的患者中,但也可以发生在健康人中。
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因素很多,如缺血、药物、毒物、创伤、感染等。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因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抗菌药、利尿剂,甚至不明成分减肥药等导致急性肾损伤,以及因使用医用造影剂进行检查或介入治疗而诱发急性肾损伤的病例越来越多。可以说,任何人都可能发生急性肾损伤,每个人都应该具备预防和识别急性肾损伤的意识和能力。
急性肾损伤起病隐匿,容易被忽视
对急性肾损伤患者而言,越早发现,越早接受治疗,就越有可能阻止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部分患者甚至可以被治愈。然而,由于急性肾损伤早期往往没有明显不适症状或仅有疲劳、腰酸等非特异性症状,患者不一定会及时去医院就诊。同时,目前临床常用的肾功能检查的主要指标是血肌酐,而该指标只有在肾损伤比较严重时才会出现异常。急性肾损伤早期患者的血肌酐或许会比基础值略升高,但一般仍处于正常范围,所以若医生心中没有“急性肾损伤”这根弦,患者就会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急性肾损伤的“预警”指标:尿谷氨酰转肽酶
肾脏是由众多肾单位组成的,每个肾单位分为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相比肾小球,肾小管对外界刺激更敏感。发生急性肾损伤时,最先受伤的肯定是肾小管。肾脏内含有丰富的谷氨酰转肽酶,若肾小管功能正常,这种酶会被肾小管重吸收入血;若肾小管受损,该酶会随尿液排出,可以在尿中被检测到。将尿谷氨酰转肽酶作为早期急性肾损伤的标志物,兼具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检测方便、费用低。
急性肾损伤的治疗原则
尽早地识别与纠正急性肾损伤的病因,以避免肾脏受到进一步损伤。
急性肾损伤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临床多以控制危险因素,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已发生肾衰竭者,则需要接受透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