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常住ICU的折翼天使:爱是爸爸、妈妈、我们仨
2021-02-04丹颜
丹颜
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杨绛《我们仨》
她是广东省确诊的第一例龐贝病患者,这种病极其罕见,人群患病率为1/4万至1/30万,严重者气管切开,靠呼吸机续命。从20岁到31岁,她最美好的时光,全部在ICU里度过。她的父母是“太阳爸爸”和“月亮妈妈”,十几年来,轮流守护在女儿的病床前,看破生死,笑对人生。他们一家就像是杨绛笔下的《我们仨》,相亲相爱,相濡以沫,这份爱,化腐朽为神奇,令生命熠熠生辉。
老豆阳光,是最好的特效药
南国春来早。岭南的春日,不同别处,才过三月,蓝天为幕,衬着随处可见的新绿色的鸭爪榕,粉艳艳的三角梅,水洗过般透亮。
日头渐高,郑洋的心情特别好,他提着保温饭盒,步履轻松地迈进清远市中医院的ICU。“老豆仔,早上好!”女儿郑宇宁笑着招呼他,声音不大,带着粤语咬字特有的软糯清甜。这是他们父女间特有的称呼,“老豆”是广东人喊老爸的意思,女儿调皮,硬要在后面加上一个“仔”。
病床上的郑宇宁很瘦弱,颈下插着的那根比拇指还要粗的管子,突兀地横在胸前。她面色苍白,不过精神看起来不错。
照顾女儿吃过饭,郑洋打开病房门,走到走廊对面,从窗户旁拉出一个两米多高的PVC支架,架子顶上嵌着一面硕大的镜子。他熟稔地开窗,调整镜子,反射日光,片刻工夫,一道明晃晃的阳光准确投入ICU。“老豆阳光,今日出品。”郑洋扶着镜子,时刻观察着阳光变化,每隔5分钟,就随着光照调整一下角度。
郑宇宁扶着床头站立,那束阳光照亮了她的脸,她仰起头,微笑着享受这一刻。因为生病,她的肌肉生长几乎停滞,脊柱侧弯成明显的S形。11年与世隔绝的ICU生活,让岁月仿佛也忘记了她,马上就满31岁了,仍细瘦如20岁的小姑娘,这也许是病魔对她唯一的关照。此刻,她正像个孩子一样,贪婪地感受着阳光带来的热度,脸上也似乎染了些许红霞,“老豆阳光,是最好的特效药。”
郑洋的眼眶有些湿润。病房的光线不好,而女儿的身体已经不允许走到户外了,为了让她多晒一点阳光,他煞费苦心。装这面360°旋转的反光镜是他琢磨了一个星期研究出来的。这道“二手阳光”是他对女儿的承诺,哪怕只有一丝阳光,他都会竭尽全力让光明洒满她的全身。
郑宇宁是广东省第一例确诊的庞贝病患者。这种病极其罕见,全国大概只有100例患者存活在世,像郑宇宁这样靠着呼吸机存活11年的,是奇迹。联手创造这个奇迹的,是她和爸爸妈妈。
这个三口之家,曾让人无比羡慕。父母恩爱,女儿乖巧,美中不足的是,郑宇宁的体育成绩一直不好。每次跑步,她都落在最后,跳远只能跳30厘米。为了锻炼身体,每到周末,一家三口就去爬山,郊外空气清新,风景怡人。郑宇宁像只欢快的小鸟,一路放歌,还时不时秀一下新学的国标舞,不协调的动作让郑洋和妻子哭笑不得,不过他们心想:没关系,只要女儿健康就好。
然而事与愿违。2007年底,郑宇宁身体明显变差,浑身无力。郑洋带她去广东省人民医院检查,诊断结果是“间歇性肌营养不良症”,这病不好治,且致残率很高。从广州回清远的大巴上,郑洋不敢看女儿的眼睛,他怕自己会失控流泪,郑宇宁却笑着安慰他,“老豆仔,别板着脸,笑一笑,我这不是好好的嘛。”
怕给女儿造成心理负担,那段时间,郑洋和妻子尽量保持开心的样子,日子又回到从前的平淡安宁。2008年,郑宇宁带病坚持高考,顺利被广东省某高校录取。郑洋给女儿办理了一年的休学手续,让她在家休养。不能和同龄人一样去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郑宇宁有些遗憾,第一次感觉到茫然。
2009年2月17日,郑宇宁突发呼吸衰竭,被送进清远市附属中医院紧急抢救。一切来得那样突然,像一场台风!妈妈温美光以泪洗面,几近崩溃。郑洋不敢在妻子面前表露,深夜里,他拨通了铁哥们儿的电话,“宁宁在ICU抢救……”一句话没说完,他号啕大哭。
劫后重生,爸爸妈妈和你在一起
几天后,郑宇宁终于从鬼门关闯了过来。但因为不能自主呼吸,她的气管被切开,要长期依靠呼吸机生活,这意味着,她要长住ICU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对一家人来说却有些劫后余生的喜悦。进ICU以前,因为肺部肌肉力量不够,郑宇宁的呼吸能力不足常人的30%,供氧严重不足让她像被丢到岸上的鱼,气息奄奄,每时每刻都在挣扎。直到气管被切开,大量新鲜空气涌进肺里,先前的不适大大缓解,她才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乐观开朗的她突然开了窍:既然无法改变,那就过好每一天吧!
她笑着对爸爸妈妈说:“能吸饱空气、吃饱饭的感觉太好了!”见女儿这样,郑洋长长出了一口气,对妻子说:“女儿这么坚强,咱们也要振作起来,可不能拖后腿。”那时,郑洋在深圳的事业刚刚起步,身为副总,公司一刻也离不开他,一家人聚少离多。从女儿醒来那一刻,郑洋决定,今后的日子里,要一心一意陪伴她们娘儿俩。和妻子商量后,郑洋辞去了工作,专职照顾女儿。
郑宇宁很享受重生的日子,每天元气满满地在病床上刷新闻、写博客、听小说、追剧,不亦乐乎。在她的影响下,妈妈也开了博客。闲暇的时候,一家三口就围在病床前看女儿喜欢的《海贼王》《吸血鬼日记》……郑宇宁还给爸妈普及国标舞知识,拉他们一起看国标舞大赛。“代沟这事儿在我家体会不到,因为女儿喜欢什么,我们就跟着做什么,这种体验超美好!”那时,郑宇宁的病还没有特别严重,天气好的时候,经医生允许,郑洋和妻子带上便携呼吸机,推着女儿去公园转一圈,或者逛逛街,看看各式各样漂亮的裙子。郑宇宁笑着说:“出去一趟能开心好几天。”
有段时间,郑宇宁迷上了中医,郑洋和医生借来一本教科书,女儿每天捧着一寸厚的大部头,读得津津有味。“这丫头爱好广泛,还曾用一年的时间在病床上飞针走线,完成了一幅十字绣。硕大火红的花朵,小溪清流,蓝天如洗,绿草如茵,像极了我们常去的郊外。”作品完成,郑洋特地定制了一个画框裱起来,挂在客厅,每天出门前,看到女儿绣的那些生机勃勃的景致,一天都有了精神。
郑宇宁最大的愿望是开一家甜品店,制作美食甜点。打听到哪里有新甜品,夫妻俩就跑出去给她买一份,久而久之,郑宇宁无师自通,无论哪种甜点,她只要尝一口就能把配料和制作方法说个大概。有一段时间,她的身体状况不错,便征得医生同意,邀请爸爸妈妈出去喝下午茶。郑宇宁熟门熟路地点了店里的招牌甜点,一家人围着一张小方桌畅聊,耳畔轻轻回荡着舒缓的音乐,他们隔着宽大的落地窗,看街上的车水马龙。郑宇宁指着店里最显眼处陈列着的硕大的摩托车模型,骄傲地宣布:“爸爸妈妈,我以后也要开一家这样的店面,也要这种装修风格,太酷了。”郑洋立刻笑着说:“好呀,你做一个企划书,爸爸妈妈帮你实现。” 那一刻,他们仿佛都忘却了疾病。
为了给女儿增加营养,郑洋每天跑菜市场琢磨好吃的菜品,皮蛋瘦肉粥,煮得软软的排骨面,还时不时煲各种靓汤,把好吃的通通留给女儿。这时候,妈妈总是假装“吃醋”,母女俩笑闹得不可开交。温美光觉得很欣慰:一家人开开心心在一起,比什么都好。
2011年,鄭宇宁的病最终被确诊为“糖原累积病II型”,又叫作庞贝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溶酶体贮积症罕见病,因为缺少葡萄糖转运酶为肌肉、器官提供能量,心跳会逐渐无力,呼吸会越来越衰弱。患者需要长期注射一种进口特效药“美而赞”,只要连续使用,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但是这种药非常昂贵,每年需要一二百万元,这让郑宇宁一家望而却步。多年来,郑宇宁一家仅靠温美光每月4000多元的收入维持生活,医保和大病补助仅够支付ICU部分费用,他们一家已经欠了医院上百万元。
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郑宇宁曾在2012年底和2019年6月断断续续用了两次药。用药后,她身体状况明显好转,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等待。希望就像一扇门,在她面前开开合合。
做一道曙光,笑着活下去
从20岁到31岁,一个女孩最美好的时光,全部被禁锢在ICU里,可郑宇宁觉得,她的人生也有别样的收获。没有人比她对生死体会得更深,医院常常有很多重症患者被急匆匆推进来,很多时候,她和那些被抢救者只隔了一道帘子。一个只有十来岁的小男孩,因为被妈妈说了几句,喝农药自杀了,那位母亲在病房外哭了一整夜,撕心裂肺。郑宇宁想,如果这个小弟弟能活过来,她一定和他好好聊聊,生命这么宝贵,怎么能轻易舍弃呢?郑宇宁还见过很多孤独的老人,从进ICU那天起,就没有一个亲人探视。孤零零一个人全身插满管子,伴随着仪器冰冷的滴滴声,直到生命慢慢消逝。她见过太多眼泪,所以很少哭;看过太多生离死别,所以更加珍惜生命与亲情。
爱美食、爱笑、爱漂亮的衣服,郑宇宁普通而又不凡。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这个ICU里的姑娘,郑宇宁成了全国罕见病群体里的“病例明星”。很多罕见病患者联系郑家人求医问药,他们总是热情回复。简单的问题,郑宇宁和妈妈回答,复杂的就交给爸爸。也有很多其他病的重病患者听说郑宇宁的故事,给她发信息:“谢谢你,让我挨过最艰难的时刻。姑娘,加油!”
温美光退休后,夫妻俩轮流照顾女儿。上午9:00到下午4:30是温美光,下午4:30到晚上10:00是郑洋,帮女儿吃饭、咳痰、擦洗、按摩……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因为劳累,郑洋曾经晕倒过一次,为了女儿,他们更加珍惜自己。郑洋在天台上安了一个单杠,只要有时间就去锻炼,有时去体育馆,连续一套单杠动作下来,把年轻小伙子都吓一跳。温美光也一有时间就打太极,练瑜伽。俩人身体比同龄人都好,他们说,“这都是女儿的功劳。我们总想着安慰她,事实上,很多时候,是女儿教会了我们,无论怎样,都应该好好活着。”
好好活着,这份信念,在漫漫的时光长河里不断磨炼、荡涤,在一家人心中,越发坚固。 2016年,郑宇宁的表妹要结婚了。那段时间,温美光发现,女儿总在淘宝上看婚纱。知女莫若母,本该是享受爱情的年纪,却被困在“牢笼”里,她理解女儿的心情,便偷偷把她藏在购物车里的婚纱买了回来。收到婚纱的那一刻,郑宇宁特别惊喜。夫妻俩联系了专业摄影师,9月9日那天,为女儿拍摄了一组特殊的婚纱照。他们用行动告诉女儿,即便没有白马王子,爸爸妈妈也会永远陪着你,长长久久。
庞贝病对患者肌肉产生的伤害不可逆转,近两年,郑宇宁的身体状况像抛物线一样急速下降,不仅无法行走,手臂也无力抬起,甚至连咳痰的力气都没有。每次护士来吸痰,郑洋和妻子都会帮助女儿按压腹部,这样的动作每隔十几分钟就要重复一次,因为挤压用力,郑宇宁的腹部有大片淤青。每天醒来,强烈的痛感就开始在身体里叫嚣,单是活着,已让她拼尽全力。但即便如此,郑宇宁总是微笑着。她说:“湖南等省市已经将‘美而赞等罕见病特效药纳入医保,我期待着这一政策也能尽快在广东省施行。如果等不到,也没关系,既然生命不能永恒,那么就不妨做一道曙光,让身处不幸的人,看到希望。”
未来的每一天都会越来越艰难,但只要希望还在,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如果人生注定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目送,那这段彼此相携的日子,也将成为永恒。我们祝福这坚强的一家人,也愿这份坚强不被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