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女能顶半边天”,千鹤精神代代传

2021-02-04田祥玉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托儿所妇女基地

田祥玉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各地妇联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妇联优势,凝聚妇女力量,发挥妇女作用,在常规工作中求创新,在机遇和挑战中谋发展,成果丰硕,亮点频现,快和小编一起来感受下吧。

很多人都知道,“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话是毛主席1955年提出来的,它肯定了妇女的社会地位,也改变了很多中国女性的命运。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与浙江一个小村子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个村子叫千鹤村,位于浙江省杭州建德市东部。这里山林幽静别致,池塘山涧水声清脆,是很多杭州人周末节假日喜欢去的景点和红色教育基地。2020年5月,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基地在千鹤村落成。

走进基地的展览馆,一张张千鹤妇女积极参加劳动的老照片、一件件当年千鹤妇女使用過的老物件,瞬间把记者带进了那个火热的年代……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上流传着“妇女下田,无米过年”的说法,下田干活儿是男人的事儿。时任建德县妇联主任的胡采薇专程前往千鹤村蹲点,与农妇同吃同住同劳动,鼓励她们走出家庭,下到田间地头。

1955年,胡采薇采写了《千鹤农业社发动妇女投入生产解决夏收夏种中劳动力不足的困难》的总结报告。这年9月,文章被中共中央办公厅编入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毛主席亲自将标题改为《发动妇女投入生产,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困难》并题写按语:“中国的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必须挖掘这种资源,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千鹤妇女因此成为全国妇女学习的榜样,“妇女能顶半边天”口号也在这里生根了。

广大女性都下地干活儿了,孩子怎么办?1956年,千鹤大队创办了托儿所,成为中国最早建立的村级托儿所之一。今年66岁的蒋竹珍老人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托儿所工作,那时幼儿园在农村不是很普遍,大家一开始都不敢把孩子送过来。后来,他们发现阿姨教孩子唱歌、识字、讲故事,都开始争先恐后地把孩子送过来。

1977年,毛主席再次对千鹤妇女精神做了专门批示,诸多妇女典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大字不识的苏连珠,因为勤劳能干、在女同胞中有威信被推选为村支书,后来被提拔为省妇联副主席;带领家人积极参与劳动、乐于助人的洪水花参加了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双手残疾的傅爱娥被评为全国劳动积极分子……

时光转瞬,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千鹤妇女再次站在了时代前沿。如今,她们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寻找妇女创业创新创富的新方位,以“半边天”力量积极投身经济转型升级,成为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主力军。

千鹤村党支部书记王丽娜介绍,今天的千鹤妇女是乡村振兴大舞台上的佼佼者,年轻女性已成为千鹤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千鹤妇女用智慧、勤奋和远见,为千鹤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腾飞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千鹤村有一支引人注目的“她”服务志愿队,120多名队员组成了千鹤妇女议事队、巾帼创业队、女子民兵连和爱心帮帮团等功能性小组6个。妇女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在当地“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环境整治和社会治理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今的千鹤村,是全国各地妇联都争相参观、学习的榜样。

2020年10月22日,“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基地”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这是浙江省首个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丽娜书记说,这个荣誉称号会促使千鹤妇女更好地传承弘扬“妇女能顶半边天”精神,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妇女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重要作用。

(感谢浙江省杭州市妇联、建德市梅城镇妇联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

猜你喜欢

托儿所妇女基地
How to Pick the Right Nursery for Your Child? 如何挑选合适的托儿所?
节日里的托儿所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当年那些托儿所
当代妇女的工作
妇女的脚变大了
妇女应注意“自行车病”
不要小看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