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研究

2021-02-04邱爽

食品界 2021年1期
关键词:食品加工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人才培养特色是高职教育的核心,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

关键词:食品加工;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教育自产生以来,人才培养就是其重中之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的发展之本。纵观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历程可知,一流高职必有一流的高职教育做支撑,而一流高职绝不是规模与数量上的一流,而是取决于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特色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我国高职发展的动力源泉和牢固基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高职业素养的人才,是高职院校当前的关键和核心环节、生存之本、动力之源。

1. 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1.1 传统培养模式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食品加工专业实施的是“5+1”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才能进入企业,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生活,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在最短时间内胜任工作岗位。目前,出现食品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刚毕业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现象,说明了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所需不相符。所以,要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增强学生应变能力,提升岗位胜任力,必须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改进课堂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首要目标,依据企业需求和岗位要求来安排课程和教学环节,侧重应用能力培养,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1.2 “校企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根本,校企深度融合,构建适合食品加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食品专业将围绕食品生产企业工作岗位能力培养需要,综合考虑食品行业国家检验标准、管理规范、技术准则等,结合米旗、好利来、红星乳业、哈尔滨啤酒等省内合作企业的典型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设施,与企业同步建设适合食品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1.3 “学生充当学徒”的学徒制培养模式

前两年(1-4学期)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和见习,让学生深入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生产环境,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员工生活,让大学生们从“学生”转变为“学徒”,提前完成角色的转换。这样有助于学生尽快地融入企业生产生活,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

1.4 “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

第5学期,根据食品企业所需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及实操训练,在企业专员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让学生们熟悉食品企业各个岗位的基本操作和职能,提升学生们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做到与工作岗位尽可能地无缝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扎实基础;第6学期,顺利进行顶岗实習,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入企业顶岗,并且同时完成毕业设计,为毕业和就业铺设道路。

1.5 “生产经营”的培养模式

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优势,形成学校的生产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生产带领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达到双赢。

1.6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培养模式

课程开设应考虑到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衔接、实习与就业的衔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及教案。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实训和顶岗实习由企业负责完成,从而形成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2. 结语

人才是构建示范单位的基石,“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充分说明了人才培养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在“特高”建设推动下,借助高职办学优势,推动内涵式发展,构建人才培养特色,助推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人才培养应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追求特色化。只有采取多种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使绿色食品专业的人才培养真正走向特色发展之路。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厅规划办重点课题“创新高职绿色食品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编号:GZB1320245)。

作者简介:

邱爽(1982- ),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

猜你喜欢

食品加工人才培养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食品加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谈食品加工人员用工作服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