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患者术后鼻饲流质结合护理干预对营养状况的改善价值研究
2021-02-04赵丽丽张丽娟张新春
赵丽丽 张丽娟 张新春
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肿瘤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食管癌在临床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是主要诱因,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食管癌根治术和放化疗辅助是首选的治疗手段,因为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禁食,容易导致营养不良,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能促进患者康复,本次研究试分析鼻饲流质结合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
1 方法及资料
1.1患者资料 抽选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于本院接受食管癌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术后均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方法,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研究组,各25例。研究组:男女性别比为16/9;年龄39~73(56.67±11.24)岁。对照组:男女性别比为15/10;年龄40~72(56.74±11.19)岁。将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等纳入组间对比,P>0.05,统计学对比无明显差异,两组可采取对比。
1.2方法 两组均采取肠内营养支持,在术后8~10小时内经鼻胃管将能全力肠内营养混悬液匀速滴注到患者胃内,首日泵入量为500ml,第2~6日为1000mL。
对照组采取护理干预:①饮食护理:结合患者饮食习惯与食物热量表进行食物配比,术后先安排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为避免腹胀发生,应少吃含糖的流食。②营养支持护理:为患者输注营养液时应提前加温到39℃左右,若患者出现腹泻腹胀等胃肠不耐受表现,应调慢输注速度或停止,待不适症状缓解后再进行。
研究组加行鼻饲流质,将流质的肠内营养乳剂以非连续性适量推注法给予患者,温度38℃~42℃为最佳,灌注速率为20mL/分钟,术后首日上午10:00开始推注,每次120mL,第2~7日则是每日上午8:00开始推注,每次180mL,间断时间在2小时内,在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前1小时停止,肠内营养支持结束后1小时恢复,完成每日总量后停止鼻饲,且每次鼻饲前后都要脉冲式冲管。鼻饲后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消化道问题,如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1],及时发现问题,并且立即处理。
2 结 果
2.1营养指标 研究组干预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小于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统计学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见下表。
表1 干预前后各营养指标变化的对比
2.2胃肠不耐受发生率 研究组的胃肠不耐受发生率为8%,比对照组的40%低得多,统计学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见下表。
表2 胃肠不耐受发生率的组间对比(n,%)
3 讨 论
肠内营养是食管癌外科手术后主要的营养治疗方式,良好的营养支持是手术成功,且能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保障,早期实施则会吸收良好,有效且安全可靠[2],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热量和营养物质,但是实施的过程中胃肠不耐受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缓不良症状的发生。而鼻饲的流质为日常饮食,辅助的肠内营养液可以降低胃肠道不适的发生率,促进以及维护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还能纠正术后因高代谢引发的低蛋白状态。
本文中研究组干预后的各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胃肠不耐受发生率也比对照组低,可见加行鼻饲流质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原因则是肠内支持营养液在配方中缺乏谷胱甘肽等物质,其水样的状态不利于营养物质与肠道的接触,而鼻饲流质呈食糜状,可以更长时间、更大面积地与肠道黏膜接触,有助于肠黏膜的增殖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患者可以更多地吸收营养,进而显著提高术后营养状态;此外,鼻饲的流质含有膳食纤维,可以提高肠道的适应性,比营养液更容易吸收,不易发生胃肠不耐受问题[3-5]。
综上所述,鼻饲流质结合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有显著改善效果,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促进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