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飘荡的忠魂(上)

2021-02-04陈永新

黄埔 2021年1期
关键词:保卫战衡阳常德

陈永新

自从十年前开始参与关爱抗战老兵活动,关注正面战场抗战历史以来,我一直认为:大至国家民族,小到黎民百姓,能享受现在安逸祥和的生活,那是拜70多年前那场全民抗战胜利所赐,365万忠勇将士的牺牲(其中作战伤亡3227926人,军中病亡422479人),才使中华民族与亡国灭族之灾擦肩而过。70多年来,中华大地上一定有飘荡的忠魂在保佑着我们,当年,英勇的父辈舍命搏杀,如今,他们化作飘荡的忠魂,一定在天上深沉地注视着自己为之浴血奋战的土地。

我们,世世代代欠他们还不完的恩情!

所以,这十来年中,我心心念念,想去几个抗战最为惨烈的主战场,凭吊忠魂,祭拜英烈。但人到中年,忙碌为稻粱谋,终难成行。此次觉得不能再拖,抛却一切杂务,一行6人自驾,历时14天,行程8000公里,带足纸钱、香烛和特意从茅台镇定制的中国远征军纪念酒,凭吊6处当年抗日血战地,烧香、洒酒、叩拜英烈,看望老兵,拜会远征军将领后代,终于一偿夙愿。

石牌

1999年5月6日, 我 们 日 行1000多公里,清晨从浙江诸暨出发,晚上到了湖北宜昌石牌。

第一站选在石牌不是没有理由的。

以石牌在抗战中的地位,它本该名满天下,现在却显得寂寂无名,以至于我们到达宜昌后,故意找3个年轻人询问,均不知近在咫尺的石牌,更不知70多年前那场惨烈的石牌保卫战。

1943年,抗日战争到了最艰难的时刻,大部分国土沦丧,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仍在指挥着广大军民作殊死抵抗,于是,日寇必欲攻占重庆这一抗战的最后精神支柱和指挥中枢。以当时的交通条件,攻打重庆必须溯长江而上,而作为拱卫陪都的第一条天然屏障,小小的长江石牌要塞就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全国抗战生死存亡的险要之地。

石牌,因长江西陵峡南象鼻山上一座形似令牌的巨石而得名,它高40米,顶宽12米,厚4米,重达4300余吨。长江因山势阻拦在这里突然右拐110度,构成天然战争天堑,自古以来,它就是据守长江的天险。

一方志在必得,一方拼命死守。不足百户的小小石牌村便避无可避地成了血肉磨坊。

鉴于石牌对重庆乃至全国抗战的重要性,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发出了军事第一、第六战区第一、石牌要塞第一的宏大战略构想,1943年5月22日,事必躬亲的蒋介石又亲自发来手令:石牌要塞应指令一师死守。”

于是,第18军第11师师长胡琏被历史的滔天巨浪裹挟着登上了血雨腥风的前台。

胡琏深知整个石牌保卫战对拱卫重庆的重要性,更深知他所镇守的石牌要塞是核心中的核心,面对即将到来的凶多吉少的血战,胡琏匆匆给老父亲及妻子写下诀别书两封。

父亲大人:儿今奉令担任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并无他途,而成仁之公算较多……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亦足慰。惟儿于役国事已几十年,菽水之欢,久亏此职,今兹殊戚戚也。恳大人依时加衣强饭,即所以超拔顽儿灵魂也。敬叩金安!

瑜:我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守备,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仅亲老家贫,妻少子幼,乡关万里,孤寡无依,稍感戚戚,然亦无可奈何,只好付之命运。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战争胜利后,留赣抑回陕自择之。家中能节俭,当可温饱,穷而乐古有明训,你当能体念及之。十余年戎马生涯,负你之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兹留金表一只,自来水笔一支,日记本一册,聊作纪念。接读此信,亦悲亦勿痛,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欢乐。匆匆谨祝珍重。

血战在次日展开,惨烈程度已无法用文字描述,日寇出动精锐15万之众,号称钢铁师团,在此前所向披靡的虎狼之师借助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向石牌发起了一波又一波冲锋。英勇的国军官兵以血肉之躯奋力挡住日寇的进攻,阵地几易其手、杀声震天,惨烈尤以11师所镇守的核心阵地石牌要塞为甚,战斗打到白热化时,第六战区司令陈诚给前线指挥所打来电话,问守住石牌要塞有无把握?震耳欲聋的炮声中,胡琏只回答了一句:“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

/ 11 师官兵集体誓师。

血战到最后关头的3个小时,在石牌要塞的山头上,居然已听不到一声枪炮声,因为日军已冲上阵地,双方近得无法再开枪,只能贴身肉搏。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最大的白刃战在此展开,整个山头都是金刃劈风之声和汉语夹杂着日语的怒喝、惨叫声。血拼3小时的结果,最擅长拼刺刀的日军没有得胜,日军留下2000多具尸体后溃败下去,1500多名国军士兵也倒在了鲜血染红的土地上。

石牌保卫战,迫使日方止步于石牌,从此再也没有溯江打到重庆的勇气。石牌,就像一枚硕大的钢钉死死地钉在了拱卫陪都的门户上,让倭寇从此不敢再越雷池一步。

我们沿着山路,找到当年白刃战的山头,找到了心中念念不忘的浴血池。当年战争结束后,幸存的官兵和百姓用石块在山上砌了一个长方形的池子,并从长江中挑来一担担江水,将阵亡的战士们最后一次擦洗干净,穿上洗净后布满刺刀撕裂痕迹的衣帽,将他们在山上就地掩埋,由于每个士兵都是血迹斑斑,尚未全部洗清,池内的水就成了红色,故称 浴血池”。

我们一行人在浴血池前烧香祭拜,大家久久没有说一句话。

上山的路上,我们碰到了两位自称是当地乡政府的工作人员,他们查看了我们的身份证,对我们打听浴血池十分诧异,问我们为何要去找浴血池,我答曰:我们总得记得父辈流过的血!看得出两位年轻人尽管意外,但目光中还是充满了赞许。

在浴血池旁,我看到纪念设施已在兴建,正中已矗立着巨大的牌坊,下方一块黑色铭牌,赫然写着全国第一批抗战设施遗 址, 时 间 是2015年8月24日,落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浴血池。

国家民族没有忘记70多年前国军将士洒下的热血。

常德

第二站,我们到了常德。

常德保卫战虽不及石牌的规模大,但惨烈程度更甚。

我曾数次观看反映常德保卫战的电影《喋血孤城》,虽然惊叹于其惨烈,但电影终究是电影,较真正的常德保卫战,真是挂一漏万。

1943年秋,日军集中8万余人的兵力和130余架飞机,对常德地区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中国军队集中约20万人,飞机100余架进行防御。1943年11月2日,会战打响。常德会战日军伤亡4万余人,战死3名联队长;国军牺牲5万余人,3名师长阵亡。中国军队不仅顶住了日军的进攻,而且最终将日军赶出了常德,确保了这一战略要地不失。

/ 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坊。

常德会战,尤以74军57师余程万师长率8000官兵(史称 八千虎贲之师”)进行的常德城保卫战最为惨烈,阻击十倍于己的日军15天之久,最后只剩下不足200人仍在做拼死抵抗。师长余程万发出最后一封电报:“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副师长、政治部主任、参谋部主任死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74军万岁。”

什么叫气壮山河?什么叫慷慨赴死?这就是!

据称,战区长官孙连仲将军接此电报后,当即泪如雨下。

现在这份珍贵的电报原稿保存于台湾。

进常德城后,因当年战场的遗迹已难以找寻,我们径直奔往常德会战结束后74军军长王耀武主持建造的烈士公墓。公墓的正面是一座高大的三门纪念牌坊,正门上方是王耀武所题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坊 横匾,正中是蒋介石所题 天地正气”,左侧为陈诚所题 碧血丹心”,右侧为白崇禧所题 旗常炳耀”。背面及另一纪念塔也有众多题字。一座纪念牌坊,汇集了当时重量级人物的题字,可见此役在当时政府和国人心中的地位。

来常德前我查阅资料,得知当年参加常德会战有一位幸存者,现在常德德山寺出家为僧,天天为战死的袍泽念经超度,自制的名片上赫然印着三个不同时期的身份:军人、犯人、僧人。我们此行本打算拜访老人,从纪念牌坊出来打老人手机,发现已停机,马上联系常德的志愿者,被告知老人3年前已圆寂。闻此消息心中怅然若失。

在我居住的城市诸暨,有一位参加过常德城保卫战的勇士,是余程万师长八千虎贲最后剩下的不足200人之一,老人叫金乃忠,当时是虎贲师工兵排长,2016年去世。在他生前,诸暨的志愿者为其录制了大量口述那场血战的珍贵视频。还有一位参加过常德会战的老英雄黄森,是常德陷落前参与外围救援部队79军的上尉连长。今年清明,诸暨的志愿者请抗战老兵一道去祭拜当地的16师47团的抗战阵亡将士墓,黄老得知我曾为当地几十位抗战老兵送过点钱,就大步走过来,一手拉着我,一手竖起大拇指,说:“你是我们老兵的功臣。”我一下子羞愧得无地自容,连连摆手说:“老爷子千万别这么说,我算什么,你们才是国家的功臣!”

衡阳

对衡阳的喜欢,缘于少年时代背得滚瓜烂熟的范仲淹词: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那壮阔苍凉的场景和范公笔下戍边将士的艰辛给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 衡阳抗战纪念城牌坊。

但是近10年当中,令我念兹在兹的,却不是回雁峰那北飞的大雁,而是衡阳抗战纪念城和位于南岳衡山上的忠烈祠,那里供奉着全国唯一的 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当时的《救国日报》社评如此评价衡阳保卫战:“对国家贡献最大,于全局胜败有决定作用者,当推衡阳之守!”

1944年6月18日,经过几次大会战后的湖南省会长沙陷落,日寇铁蹄直指衡阳。6月23日,日寇调动10万兵力大举进犯衡阳,衡阳全城同仇敌忾,官兵奋力杀敌,百姓箪食壶浆,几乎是全城军民均参与了惨烈无比的衡阳保卫战。方先觉第10军,总兵力1.8万人,实际作战兵力不到1.5万人,奋力抗击日军5个师团近10万兵力,以1万多的伤亡毙伤日军2万多,死守48天,在孤立无援弹尽粮绝后,衡阳城陷落。

8月7日,衡阳城破前,方先觉与各师长联名,向统帅部发出最后一电:“敌人今晨于北门突入以后,再无兵可资堵击。职等誓以一死报党国,勉尽军人天职,绝不负钧座平生作育之至意。此电恐为最后一电,来生再见!”

可以想见,当时全国最高统帅蒋介石接获此电报时的悲怆心情!

衡阳尽管陷落,但连日本战史也称 此役牺牲之大,令人惊骇”,称方先觉为 骁勇善战之虎将”,称第10军 寸土必争,其孤城奋战之精神,实令人敬仰”。

衡阳保卫战虽败犹荣,是衡阳全城军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极其悲壮惨烈的赞歌。在衡阳抗战纪念城内,我们看到了毛泽东主席1944年8月12日为《解放日报》亲自撰写的社论,其中指出:“坚守衡阳的守军是英勇的,衡阳人民付出了重大的牺牲。”

我们也读到了蒋介石为衡阳抗战纪念城命名典礼训词:“抗战八年,大战百余回,小战不可胜记,唯衡阳之役,支持之久,牺牲之烈,与夫关系之钜,贡献之弘,尤足以惊动全世界。”

当年国共两党共同对衡阳保卫战做如此评价,惨烈之状可见一斑。

我们迈上纪念馆的一级级石阶,虽然相隔年代久远,耳边似乎仍回荡着死守衡阳城的官兵的拼死呐喊。在半山腰,我看到了一座经过许多年风吹日晒的旧牌坊,上面赫然写着一副长联。

上联:雪百年耻辱复万里河山秦汉无此雄宋明无此壮

下联:集三楚文章吊九原将士风雨为之泣草木为之悲

横批:抗战

我伫立在牌坊前,耸然动容,久久不愿离去。虽然我一向颇以记忆力超好自诩,但如此长的对联仅看一遍便过目不忘,却是首次。或许是忠魂的呼唤使我不敢有所懈怠吧。

从纪念馆出来,我们径直上了素有五岳独秀之称的南岳衡山。我们当然不是去欣赏风景的,更不是像众多虔诚的香客一样去拜庙求神的,我们此行的目的非常单一:直奔忠烈祠。

衡山忠烈祠,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内容之广,是史无前例的。

1938年底,蒋介石亲自主持召开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还邀请了中共副主席周恩来和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出席。在这个会议上,许多将领提到阵亡官兵暴尸战场不能掩埋,言者伤心,听者动容。蒋闻言非常痛心,会后即把陈诚、薛岳两位将军叫来,郑重安排了在南岳修公墓之事。

/ 一行6 人在忠烈祠前合影。左三为本文作者。

1940年9月,南岳忠烈祠动工兴建,至1943年6月竣工。除张自忠、郝梦龄等名将入祠外,忠烈祠还供奉着全国抗战牺牲将士总神位。

我们走进巍峨森严的忠烈祠,立即感到一股历史的厚重感、沧桑感扑面而来,整个忠烈祠的建筑群仿南京中山陵而建,正中绿草丛中有巨大的 民族英烈 四字。我们虔诚地沿两边的石阶拾级而上,进入殿中,面对黑底白字的 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就像看到抗战牺牲的365万英灵在此聚集,听到他们国破山河在的悲怆呐喊!我们满怀敬意地鞠躬叩拜,由于看到祠内严禁烟火的警示牌,我们特意与祠内工作人员商量,表达了欲给英烈们点香及烧些纸钱的愿望,工作人员听闻我们特意从浙江赶来千里拜忠魂,特许我们点了香烧了纸钱。

当年赫赫有名的将军入了忠烈祠,当年抛尸野外、忠魂无寄的英勇士兵们,因全国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之召,亡灵也一定不会走得太远。

从忠烈祠下来,发现偌大的忠烈祠只有我们一行6人及另4位一口京腔的人,显得空空荡荡,我们心中的空空荡荡,更甚于此。

出得祠来,却是另一番景象,一辆辆呼啸而过的大巴车,满载着满面春风的游客,争先恐后地去衡山的大庙上香拜佛。我们却不想去。战火烧到身边时,泥塑的菩萨自身都难保,保卫我们的只能是忠烈祠里的铁血将士。

猜你喜欢

保卫战衡阳常德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水彩作品选登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水彩作品选登
《扶琴》
银色的常德
房子就是拿来住的
《清溪雅集》
打赢蓝天保卫战
香香树保卫战
地球保卫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