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藏清代官印

2021-02-03刘铮

文物春秋 2021年6期

刘铮

【关键词】清代官印;蒙古八旗;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

【摘要】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藏有两方清代官印:一方是“正红旗蒙古二甲喇八佐领图记”,另一方是“镶白旗蒙古二甲喇八佐领图记”。清代蒙古八旗佐领官印比较少见,其形制、印文字体等均与清代典章制度的记载相符。此两方印是清代蒙古八旗制度的见证,为研究清代八旗制度、官印制度等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藏有两方清代官印:一方是“正红旗蒙古二甲喇八佐领图记”,另一方是“镶白旗蒙古二甲喇八佐领图记”。这两方官印均为20世纪50年代的征集品,不见于著录,现介绍并考释如下。

1.“正红旗蒙古二甲喇八佐领图记”印

黄铜质,扁方体台,柱状钮上细下粗。印面正方形,边框较宽,内刻满、汉两种阳文篆书文字:右侧汉文三行,右上起顺读,为“正红旗蒙古二甲喇八佐领图记”;左侧满文三行,左上起顺读,与汉文对译。印背四角阴刻楷书满文,内容与印面满文相同。印台三个侧立面刻有边款:右侧为“乾隆十五年正月日”,左侧为“乾字二千九百四十六号”,前侧为“礼部造”,皆为阴刻汉文楷书。印面边长5.6厘米,台高1.5厘米,钮高8.1厘米,通高9.6厘米,重611克(图一)。

2.“镶白旗蒙古二甲喇八佐领图记”印

黄铜质,扁方体台,柱状钮上细下粗。印面正方形,边框较宽,内刻满、汉两种阳文篆书文字:右侧汉文三行,右上起顺读,为“镶白旗蒙古二甲喇八佐领图记”;左侧满文三行,左上起顺读,与汉文对译。印背四角阴刻楷书满文,内容与印面满文相同。印台三个侧立面阴刻边款:右侧为“乾隆十五年二月日”,左侧为“乾字三千九十四号”,前侧为“礼部造”,皆为汉文楷书体。印面边长5.6厘米,台高1.4厘米,钮高8.1厘米,通高9.5厘米,重588克(图二)。

这两方印,一方印文含有“正红旗”三字,另一方印文含有“镶白旗”三字,显示此二印为清代八旗官员之印。八旗制度是清代军政合一的政治制度,按照民族差别,又有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之分。蒙古八旗也称八旗蒙古,旗色、官制与满洲八旗同,地位略低于满洲八旗,而高于汉军八旗。

清代八旗内部实行“旗”(满语“固山”)、“参领”(满语“甲喇”)、“佐领”(满语“牛录”)三级管理体制,负责驻防全国各地。蒙古八旗均由右参领和左参领两翼组成。其中,右参领为“头甲喇”,即“(第)一甲喇”,左参领为“(第)二甲喇”;两个甲喇均管辖若干个佐领。佐领是清朝最基本的军政机构,其长官为“牛录章京”,汉译亦为“佐领”。据《清史稿·职官志四》记载,佐领为正四品,战时为领兵官,平时为行政官,掌管本佐领所属户口、田宅、兵籍等事宜[1]。本文所述两方印分别为蒙古八旗中正红旗左参领下辖的第八佐领和镶白旗左参领下辖的第八佐领的官印。

据清代官修《八旗通志》载,正红旗蒙古二甲喇共统辖11个佐领。其中,第八佐领所统人户原是本甲喇第七佐领内的人丁。康熙二十三年(1684),因鄂奇尔管理的第七佐领人丁滋盛,遂从中分编出一部分,交与鄂奇尔的祖伯员外郎兼参领门都管理,是为第八佐领。门都死后,由其子三保管理,三保故,以第七佐领阿林之子阿玉史习礼管理[2]。

镶白旗蒙古二甲喇共统辖12个佐领。其中,第八佐领所统人户原是前屯卫48户人丁,皇太极崇德七年(1642)被编为半个牛录,由多尔济管理。多尔济故后,由巴雅尔管理,直到顺治八年(1651)才开始编为一个整牛录,仍以巴雅尔管理。之后,佐领之职分别由插汉台吉、布延图、尔吉图继任。尔吉图卒于军,以其叔父石达之子黑雅图管理。黑雅图因事被革退,以尔吉图之子布延管理。布延故,以其子六十五管理。六十五故,以步军副尉毛奇堂管理。毛奇堂因病辞退,以頭等护卫托克托护管理。托克托护故,以其兄护军参领哈吉噶尔管理。哈吉噶尔故,以其弟之子拜他喇布勒哈番兼参领管理[3]。

“图记”是清代对八旗佐领、宗室、觉罗族长以及官学、造办处等印信的称谓。雍正四年(1726),清廷开始铸造和颁发佐领图记,由于初期的图记只镌刻满文,易于假摹,又难于辨别,乾隆十三年(1748)下令改铸,同时规定“清篆左,汉篆右,印文以品秩为序。……武职一、二品,柳叶篆;三、四品,殳篆;四、五品以下,悬针篆”[4]。佐领作为正四品武官,其印文字体当为悬针篆。本文所述两方图记正是乾隆下令改铸后,分别于乾隆十五年(1750)正月和二月由礼部铸造的,印文篆体的形式与文献记载相符。

《清史稿·舆服志》载:“八旗佐领、宗室、觉罗族长铜图记,……方一寸七分,厚四分五厘。”[5]按清代营造尺一寸约合今制3.2厘米推算,“一寸七分”约合今制5.44厘米,“四分五厘”约合今制1.44厘米。本文所述两方图记的实测尺寸与文献记载基本相符。

《大清会典事例》载,乾隆五十年(1785)八旗佐领官印已达一千三百余方[6],但目前存世不多。在尚存的八旗佐领图记中,满洲八旗的较为常见,汉军八旗的相对少见,蒙古八旗的则更加少见。从公开发表的资料看,蒙古八旗的佐领图记此前仅见一方,为“正黄旗蒙古头甲喇十佐领图记”印,现藏于故宫博物院[7]。本文所述两方官印为研究清代八旗制度、官印制度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

[1]赵尔巽.清史稿:卷一百十七:职官志四[M].北京:中华书局,1977:3368.

[2]鄂尔泰,等.八旗通志:卷十一:旗分制十一[M].李洵,赵德贵,点校.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209.

[3]鄂尔泰,等.八旗通志:卷十一:旗分制十二[M].李洵,赵德贵,点校.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214—215.

[4]清朝通典:卷五十四:礼:嘉四[M].影印本.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2384.

[5]赵尔巽.清史稿:卷一百四:舆服志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7:3075.

[6]昆冈.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三二一:礼部[M].影印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57.

[7]故宫博物院.清史图典:第一册:太祖、太宗朝[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