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探究

2021-02-03未兰兰

农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智慧养老服务体系老龄化

未兰兰

摘要:智慧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是当代信息科技的优越性与传统养老方式的有机结合。“互联网+”在养老方面的应用将为解决农村日趋严峻的老龄化问题提供全新的思路和现实的路径。本文从智慧养老的基本内涵着手,通过对在农村构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展现了农村智慧“护”老、智慧“养”老、智慧“助”老的多层次服务体系的建构,并且从发展阶段,基础建设,顶层设计和老年人自身的维度进一步分析农村智慧养老服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乡村经济振兴、加强顶层设计、提高产品的适老化程度和转变老年人传统养老观念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新时期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老龄化;农村;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89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cjas2020-0240

Research on Rural Smart Pension Service System

Wei Lanlan

(Public Administration School,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1100)

Abstract: As a new pension model, smart pension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dvantages of contempora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way of traditional pension. The application of“Internet +”in the field of elderly care will provide a realistic way for solving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aging problem in rural areas.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mart pension, this paper showed the construction of a multi-level service system for“caring”the old and“helping”the old by analyzing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building smart endowment service system in rural areas. Furthermore, it analyzed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mart pension service from the dimensions of development stag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op-level design and the old people’s own factors, and put forward proposals to revitalize rural economy, strengthen the top-level design, improve the product’s adaptation level and transform old people’s traditional endowment concept, aiming to provide a solution to the rural aging problem.

Keywords: Aging; Rural Areas; Smart Pension; Service System; Suggestion

0引言

新中國成立70年以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数量不断增长,截至2019年,中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计2.54亿,占人口总数的18.1%;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76亿,占总人口的12.6%,预计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总计将达3亿,2050年前后,老年人口总数将到达峰值4.87亿,其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34.9%,与之伴随的是中国也将步入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1]。快速老龄化、未备先老、未富先老等问题重叠出现使得中国养老形势更加紧迫。

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社会运作和管理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2013年,国家老龄委着手建设和管理智慧养老实验基地,智慧养老逐渐从理论概念层次发展到实践操作层次。2015年,国务院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养老服务与移动互联网的有机结合,推动智慧养老开始向着公众服务领域迈进。2017年,国家发布的《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进一步提出:2020年要构建出涵盖整个生命周期的智慧养老产业服务体系,这不仅认同了智慧养老发展的重要意义,也意味着智慧养老服务发展迎来了一个融合开放、协同发展,政府和社会联合推动的新局面[2]。

1农村智慧养老服务发展的必要性

1.1智慧养老的内涵

智慧养老的概念于2010年IMB提出的发展智慧城市的愿景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它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搭建信息平台,联动家庭、社区、市场等多方资源,实现老年人多方面养老服务的一种智能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新型养老模式。其本质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居家养老的适用性为老年人个性化和精细化养老服务。与城市不同,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老年人的文化水平以及接受新的养老方式的适应性上存在一定差别,所以在遵循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从多个层次探索适合农村发展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通过养护双结合的智慧养老模式,充分利用和调配养老资源,实现养老需求和养老服务的科学对接,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提升老年人对养老体验的满意度。

1.2农村智慧养老服务发展的原因

1.2.1农村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口增长快国际上,如果一个国家和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10%以上,或65岁(包括65)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重高于7%,则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为17759万,总人口占比为13.32%,其中城镇老年人口为7828万,总人口占比为11.69%,农村老年人口9930万,总人口占比为14.98%。其中中国农村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6667万人,占全国老年人口总和的56.1%,不难看出,农村的老龄化程度比城市更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2019年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以每年1000万人的速度增长,并预测2020—2040年,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量为1200万人[3]。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急剧增加,社会的养老的需求和难度必然加大。

1.2.2现行养老模式问题明显“9073”代表着中国当下现行的3种主要的养老模式:“90”代表着90%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7”代表7%的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3”代表3%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4]。以上是中国现行的3种养老模式。它们在发挥一定作用的同时也存在各種各样的问题。家庭养老是由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员为老人提供养老资源的传统养老方式。由于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人口流动的常态化,大量年轻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传统家庭养老的方式无法较好适应社会对养老提出的新要求。机构养老是依靠机构护理人员对老龄群体进行照护。除机构自身发展的局限外,更值得关注的是大部分老年人囿于传统养老观念和经济的限制不愿或者无法进入到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是在传统家庭养老的基础上依托于社区为老人上门提供服务。由于社区居家养老在农村出现时间较晚,发展水平较低,服务设施尚不健全,专业性人才缺失等限制性因素,其发展状况也一直处于疲乏状态。

1.2.3农村养老需求与服务供给不匹配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的自然衰退,老年人对养老的需求更为强烈,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家庭关系中首属群体之间相互扶助关系仍在中国家庭运行中处于首要地位,并未随社会变化被个人本位文化替代[5]。家庭中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和夫妻之间的互相扶持仍然是日常生活需求的主要方式。而在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的背景下,传统的家庭结构面临着消解的命运,特别是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的日常照料等需求更难得到满足。可以将其归结为3个表现:“不知不为”即子女对老人的赡养只重视物质上的满足,忽视了精神上的需要;“有心难为”即子女外出务工,老人和子女分居两地,子女无力照顾老人。“无心无为”即是人们对孝文化的忽视,精于理性计算,现实中子女没有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6]。因此,农村老年人当前的养老服务需求和服务供给的矛盾较为突出。

1.2.4农村社会保障程度较低老年人作为曾经的年轻人,为社会和家庭做出过贡献,理应得到社会的照顾和回报。一方面,尽管国家为保障农民特别是老年弱势群体的生活出台了一系列生活保障性政策,这些社会福利是须在达到一定标准(比如年龄)和满足相关条件的人群的基础上才能够享受。然而,不同的家庭状况需求各不相同,统一标准下的政策制定,无法满足多样的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国家财政无法包揽农村全部人口的社会需要,而作为农民生活上最重要的依靠——家庭其保障功能也在弱化,空巢家庭、隔代家庭大量出现,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不断增多,直系亲属对家庭及其成员间相互支持的能力下降,家庭与家庭之间的相互帮扶力度被削弱。此外,由于大部分农民常年在外务工,对国家关于农村的社会保障政策关注度不高,对社会保障的内容缺乏清楚地认识和了解,其参保意愿不强[7]。

2农村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内容

2.1智慧“护”老防护层

智慧“护”老是指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智慧化智能设备,搭建农村智慧养老平台为老人建立起的个人健康信息档案,定制个性化的智慧“护”老方案,保障老人的安康晚年。智慧“护”老主要包含3个方面内容:老年人基本信息的收集和整合,动态信息的监测和处理、综合信息的利用与反馈。

首先,收集和整合老年人基本信息是智慧养老体系建立提供基础信息资源。老年人基本信息既包括老人的自身情况,又包括涉老社会资源现有的供给情况。通过对老人年龄、性别、住址,家庭成员,既往病史等基本信息的整理和录入,了解老人当下的身体状况和现有的家庭支持能力,为制定个性化的智慧养老方案提供最基础的信息保障。其次,动态信息的监测和处理。智慧养老平台将搜集来的众多零散信息要素储存起来,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数据库。一方面,智慧养老平台依据对老年人整合的信息建立起对老人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专项,并且组织人员定期为老人提供健康检查,及时更新老人健康数据。当发现老人健康数据出现异常状况时,能够直接对接医疗服务机构,从而减少减疾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实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救治。最后,综合信息的利用与反馈。农村智慧养老平台通过基本养老信息的系统搜集,动态养老信息的处理和监测,整合农村老年人的健康信息资源,形成的农村智慧养老的数据库,对农村养老信息数据的深度挖掘老年人潜在的服务需求和消费点,可以优化农村智慧养老方案,为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指明发展的方向,进而推动整个养老行业的发展[8]。

2.2智慧“养”老服务层

智慧养老服务是指借助互联网等信息科技,对接不同参与主体,为老人提供多方位的养老服务,以满足老人的多样的养老需求。养老资源的提供涉及多个服务主体,整个运行框架是通过智慧养老平台连接养老的需求方、供给方,根据老人的实际需求,对接各个服务主体为老人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同时,综合利用需求方的需求和供给方的供给匹配信息和反馈,不断优化养老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真正实现智慧性养老和规范化养老。

村养老服务中心是智慧养老的调度室,养老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农村医疗服务的对接和农村商铺服务质量的监督,为老人提供多方位的生活照料。当发现老人突遇紧急情况或者有医疗救助需求时,及时对接医疗服务中心,实施专业救治。同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智慧养老平台对商铺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对于服务质量良好,评价口碑良好的商铺进行续标合作,对于服务质量较低的商铺及时上报和处理。村医疗健康服务中心是老人的“守护站”,它是由农村社区专业的医务人员组成,主要为老人解决健康问题。其职责主要包括:老人健康数据的监测和上报,日常健康的维护和救治,突发疾病的处理。通过智能监测终端对老人日常身体健康状况数据进行检测,比如心率、血压、血糖等基本的健康指标,并将监测的数据上传至智慧养老平台网络中心,以便实时掌握老人的健康状况。农村商铺是智慧养老模式中为老人提供日常物资的后备箱,主要为满足老人商品物资需求。老人有物资需要时,可通过操作手中的移动终端设备将信号传送至智慧养老平台,再由养老服务中心派单到农村商铺,商铺工作人员接收到订单信息后及时配货并在一定的时间内送货上门。为确保服务的质量,养老服务中心可通过智慧养老平台对商铺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进行测量评估,此外,工作人员还可通过随访老人的方式,了解商铺工作人员的商品服务情况,保证其服务质量[9]。

2.3智慧“助”老保护层

智慧助老是指利用现代化智能设备帮助老人,减缓老人身体机能的衰退、降低疾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率,以提高老年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同时注重老年资源的开发,提升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智慧“助”老主要体现在增加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舒适性和减少老年疾病的突发事件和提高老年人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

一方面,到达一定年龄的老人身体机能日渐衰退,身体容易出现各种老年常见病,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年轻时从事较多的体力劳动,年老时腰酸腿疼各种不适,相应智能产品的有效利用可以缓解老人身体的不适,如改善老人睡眠质量的智能床垫、防跌倒地板预警系统等,以提升老年日常生活的舒适性、便捷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减少疾病和突发事件的不良后果。农村人口居住较为分散且各家独门独院,即使有人发生了突发事件也不易被发现,因此,智能设备的实时定位和智能监测就显得十分必要。老人可以使用一些具有定位和检测等功能的简易的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腕表、智能呼叫设备。一旦发生意外或者监测到数据异常,能够及时发出求救信号至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取得救治。此外,智能定位产品可以有效防止老人走失,特別是对于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年人来说非常必要。最后,开发老年资源,提升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尽管老年人已退出生产第一线,但其积累的丰富经验,拥有的知识技能仍是一笔可待开发的宝贵财富,对接农村老年健康数据库和老年人才信息中心,将老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纳入农村建设的进程中,积极开辟老年人才参与社会的渠道,并倡导老年人广泛开展自助互助,努力探索实现“老有所为”的新形势[10]。

3当前农村智慧养老服务发展的困境

3.1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迟滞

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不仅是养老服务体系,又是信息技术体系。一般而言,农村智慧养老模式作为一个新型的养老模式,其发展应当建立在农村经济水平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到达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只有当农村的经济资本和技术资本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才能为养老模式的步伐向新的模式迈进奠定基础。然而,当前中国农村在信息化建设尽管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整体建设水平偏低,仍然存在着诸如:区域性差异大;基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不够;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11]。滞后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势必会影响到智慧养老服务的建设和发展。

3.2顶层制度设计缺失,行业标准不统一

目前,尽管中国已经制定和出台了相关智慧养老服务的建设性和指导性意见,但其可操作性不强,尚未形成涵盖多个层面的制度设计,也未制定出规范智慧养老实践的统一标准,农村的智慧养老模式的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由于缺乏系统性的顶层设计的指导和统一标准的规范,很多涉老企业更容易遇到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甚至多个养老服务参与主体在各自领域中各行其是,不仅会造成养老参与主体间缺乏沟通,难以形成有效的合作,还会使得养老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给行业监管带来重重困难。因此,农村智慧养老模式的健康发展须健全顶层制度设计、统一行业标准,从制度层面加强对新型模式的有效指导和集中管理。

3.3中国智慧养老的智能化尚处于探索阶段

相较于农村,城市较早的展开了对智慧养老服务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多个方面能够为农村智慧养老服务建设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但由于自身发展程度并未成熟,在智慧养老的智能化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一方面,智能技术的开发水平有待提升。现阶段,对于涉老信息还无法实现数据的大规模采集、有效分析、充分整合和高效应用。另一方面,在服务领的层次上多集中于智慧医疗,智能家居相关领域,服务种类多停留在基础层面,老年人更高层次的情感交流、精神满足等需求无法很好地满足,此外,服务的有偿性,由于多数老人本身就无固定经济收入,所以宁愿自己保持当下养老现状,也不舍得花钱去购买服务。

3.4农村老年人继续社会化较为困难

老年人的继续社会化是指进入60岁的老人,通过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继续适应社会的过程,其主要内容是继续接受教育、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观念和行为规范等[12]。智慧养老产品的应用对老年人接受和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农村老年人作为20世纪50、60年代出生的一代,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对电子产品和数字信息技术也鲜有接触,难免会对智能化产品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此外,老年人在其人生的老年阶段才开始认识、学习、使用智能产品和接触互联网平台,其自身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在逐渐降低,学习的时间长,适应的速度慢往往会使老年人产生畏难情绪。最后,虽然现在有些老人使用了手机等一些智能产品,大多都是身边的年轻子女手把手教学,但目前年轻劳动力外流,老人接受和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过程也变得较为困难。

4推进农村智能养老模式发展的对策

4.1加强顶层制度设计,统一涉老行业标准

智慧养老模式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制度的正确引导和政策的有力支持。政府应积极推动建立智慧养老的顶层设计专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农村发展智慧养老的特殊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形成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系统性的制度方略,为农村智慧养老的探索指明道路和方向。同时,建立统一城乡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采集全国各地老年人基础信息,汇集各地养老情况,综合利用不同区域,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老龄信息资源,为老龄事业的制度设计提供信息依据和信息支持。此外,要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行业的指导和规范,建立起科学合理、统一规范、明确可行的行业标准,既要做到广泛性和具体性的有机结合,又要考虑信息平台建设与管理、市场服务管理、老年人信息管理等各个层面。同时,标准的制定还要具体详细,以便开展实施。

4.2改善智慧养老基础设施条件

在现代农村社会的运行中,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基础性意义,是网络化社会,数字型经济,服务型政府最基础的物理支撑。没有一个开放,共享,共同发展的信息环境,农村社会发展的成本会增加,智慧养老产业的成长也会受到阻碍,因此,要继续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不断扩大宽带网络覆盖面,提高网络信息传递度,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建设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信息发展环境,为农村智慧养老的应用普及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还应强化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培育信息技术人才,医疗保障性人才以及专业的养老、助老的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为智慧养老的发展提供专业队伍保障[13]。最后,加大振兴乡村经济力度,只有实现乡村经济振兴,才能为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供经济条件,才能提升滞后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智慧养老模式的建立保驾护航。

4.3提高智慧产品适老化程度

智慧终端产品是老年人看得见摸得着的智慧和智能,产品的研发设计要从老年人的实际养老需求和现实使用能力出发,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操作的便捷性,以实现智慧养老服务与老人现实需求之间的有效契合,提高产品的适老化程度。在产品的研发阶段,开发商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只有实际了解到老人的实际需求和日常使用习惯,才能设计出满足老年人需求、符合来年人特点的智能产品,从而有效避免产品闲置,资源浪费的现象[14]。在产品设计阶段,要结合老年人特点体现出产品的人性化关怀。多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针对老年人群的生活特点进行处理,注重产品细节。推出简易化的智能操作软件和智能家居设备。在产品应用和推广阶段,应该由相关服务人员对老人进行集中教学,促进老年人互学互助,并且对部分掌握不熟悉的老年人进行手把手教学,使老年人都能够熟练操作和使用智能设备。此外,还应注意产品的动态调试,如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改进,保证智能产品服务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4.4转变老年人传统养老观念

在农村,传统“养儿防老”的观念依旧存在,大多数农村家庭对智慧养老更是闻所未闻。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原本充当照料者的年轻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传统养老观念下家庭养老方式逐渐失去了现实存在的基础[15]。因此,转变农村老年人传统养老观念是迈入智慧养老时代的重要一步。一方面,应加大农村智慧养老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多种传播途径,展开对老年人的信息技术宣传与普及,同时加强平台体系建设,将智能产品联结到基层让更多老人实际体验到智能化产品带来的便利,从而使老年人对智慧养老服务有更多的认识和接触。另一方面,加强老年人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的培训和教育,通过对老年集中培训、手把手教学和示范性指导等多种方式引导老年人切身体验,让老年群体在实际的操作中逐渐消除对新鲜事物的恐惧心理,进而接受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从而提高老年生活的质量和老人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0国家统计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官方网站[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 ndsj/2020/indexch.htm.

[2]刘伟祎.国外智慧养老的發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集体经济,2019(7):166-168.

[3]刘治彦.文旅融合发展:理论、实践与未来方向[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6):92-97.

[4]卫微微.新时代智慧养老模式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9(1):24-25.

[5]李银河.五城市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调查报告《201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6]李芳.老年人精神需求及其社会支持网的构建[J].社会学研究, 2012(8):116-119.

[7]陈秋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6):196-198.

[8]董红亚.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解析和重构[J].社会科学,2012(3):68-75.

[9]陈恬恬.基于“互联网+”视角下智慧养老模式的构建研究——以南昌市三种主流养老模式为基础[D].南昌:南昌大学,2017.

[10]金易.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11]关信平.当前城市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中的问题及相关政策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9):52-56.

[12]徐旭.互联网对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的影响[D].长春:东北财经大学,2015.

[13]高萍,孙玲娟.构建新型智慧养老服务体系[J].社会治理,2019(11): 68-73.

[14]范钰淼.农村地区智慧养老模式初探[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9):130-134.

[15]耿永志,王晓波.“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机遇、困境与出路[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4(4):109-114.

猜你喜欢

智慧养老服务体系老龄化
多元协同视角下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健康月历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乌镇“智慧养老”引习近平关注
开启“智慧养老”新模式
快递企业在高校快递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连成为首批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