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上肢多功能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1-02-03黄少娜许青翠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上肢康复训练神经功能

黄少娜 许青翠

(东莞桥头医院 东莞 523520)

脑卒中是一类多危险因素的疾病,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食盐过多等[1]。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康复训练的目的在于积极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品质。数字化上肢多功能系列训练系统为一套包含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的增进、心肺功能的强化训练和认识知觉功能训练等功能康复治疗训练系统。本次研究重点分析与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相比,联合数字化上肢多功能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5.25±4.66)岁。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5.03±4.51)岁。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确诊脑卒中;(2)第一次发病;(3)生命体征平稳,患者上肢至少2级肌力;(4)患者身体条件可配合康复训练的开展;(5)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既往有脑卒中史;(2)全身严重瘫痪者;(3)中途死亡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ADL训练如翻身、坐位、转移、上肢肢体功能训练、平衡功能训练、重心转移训练等。每次训练40min,1次/d,每周共训练7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应用数字化上肢多功能训练系统开展康复训练: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上肢多关节复合训练。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利用该训练系统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采用FMMS评分[2]对患者神经功能损坏程度进行评估,分别于康复前、康复4周进行评定,分数越高代表神经功能损害越严重。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3]评估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总分低于16分,为完全正常,大于16分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最高64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训练前后FMMS评分比较

两组康复前FM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康复训练,观察组FMMS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训练前后FMMS评分比较

2.2 两组ADL评分比较

两组康复前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康复训练,观察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ADL评分比较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其病死率较高,是一组以患者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因疾病患者神经功能已经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加上肢体受到影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脑卒中患者,其治疗包括用药以及康复训练等。本次研究对纳入研究的患者采用数字化上肢多功能系列训练系统(Quantitative Upper Extremity Motor Control Evalu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这套系统实现了对患者肌力的训练、关节活动度的增进、心肺功能的强化训练和认识知觉功能训练等。通过利用该套训练系统,利用其专业器械使关节进行持续较长时间缓慢主动运动的训练方法而达到治疗作用,对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有重要帮助[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康复前FM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康复训练,观察组FMMS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数字化上肢多功能系列训练系统还可以在训练时作用于肌肉上提供阻力负荷,产生关节运动,有效提高动态肌力或肌肉耐力。这套将评估和训练结合为一体的全身的综合功能康复评估及训练系统,实现了对脑卒中患者上下肢远端力量的测试及康复训练,神经损伤后认知训练[5]。数字化上肢多功能系列训练系统是利用仪器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报告,制定治疗方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康复前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康复训练,观察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数字化上肢多功能训练系统可以结合患者不同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训练器,从而达到康复训练的目的。另外,针对一个患者,可以从其不同的阶段选择合适的训练模式,从而实现患者全面的康复。该系统还能够有效的解决患者整体的精细训练,通过增加主动往复训练,实现对一个完整的运动中薄弱的分解运动进行往复加强,有效提高康复训练效率。数字化上肢多功能系列训练系统极大程度改变了原有单一枯燥的训练方法,实现患者从被动训练转化为主动训练,这种数字化量表训练让患者在训练中通过数字的改变更精确的认识到自身功能的恢复与提高,使其训练更有信心,更积极主动[6]。避免因个人自主感觉不灵敏观察不到初期恢复变化而引起的信心丧失。数字化上肢多功能系列训练系统具有一维、二维和三维的游戏训练模式,多游戏模式增加训练的趣味性,游戏式的训练提高了患者的兴趣,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患者采用数字化上肢多功能训练系统进行上肢功能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上肢康复训练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