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科技类图书版权输出策略探析
2021-02-03刘颖维
摘要:图书“走出去”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我国出版业走向世界。在此过程中,增加版权输出也是极为重要的措施之一。科技类图书的版权输出是我国图书“走出去”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利于提升中国科研竞争力,扩大中国科技在全球的影响力。文章以中南大学出版社版权输出项目为例,分享轨道交通科技类图书版权输出的经验。
关键词:版权输出;科技类图书;轨道交通;走出去
中图分类号:G239.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0-0078-03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4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吸引了世界更多的目光。国际社会也以中国图书为重要媒介,试图从书中探寻当今中国的发展之路,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1]。这种客观存在的市场需求,无疑给了中国图书“走出去”的动力。而我国也在推动中国图书“走出去”,融入世界图书市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现在。图书“走出去”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我国将中国图书“走出去”作为新闻出版的重大战略,已形成包括翻译出版、内容生产、资本运营和发行推广等全领域、全链条的“走出去”格局,成功进入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版物市场[2]。
科技类图书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与成就,中国的出版社以客观、现实的眼光看待现有的和将来的出版项目,鉴别出真正具有国际潜力的选题进行版权输出,有利于提升中国科研竞争力,扩大中国科技在全球的影响力,将中国智慧、中国学术分享给世界。
一、捕捉时代热点策划选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交通强国”[3]。目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与质量领先世界,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
在轨道交通领域,中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运营规模最大、最现代化的高速铁路路网,拥有世界最繁忙、开行密度最大的重载铁路线路,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时速600km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已经研制成功。近20年形成了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体系,工程建设、运输装备以及运输管理成套技术可以为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轨道交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世界“共同繁荣”“互联互通”“道通天下”需要大量轨道科技人才的支撑;需要中国分享轨道交通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需要深入实施高铁“走出去”战略,以实现全球共谋发展。中国与世界轨道交通科技人才的交流成为当今时代新的呼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南大学出版社捕捉时代热点,策划高质量轨道交通科技类图书走出去项目。
二、版权输出机构选择
如何选择版权输出方?
首先,要获取国外出版社的相关信息。互联网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具备快捷的通信与信息检索手段,为我们获取信息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平台。可以通过国际书展的新闻报道,如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日本东京图书博览会、德国法兰克福的国际书展、马来西亚图书博览会等获得国外出版社的信息;可以通过国内出版社发布的图书版权输出新闻获得国外出版社的相关信息。下表为笔者列举的近几年与中国出版社合作引进中国图书的国外出版社(不完全统计)。据报道,2006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启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随后在2009年开始了“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在这两个项目的资助下,我国出版机构已与世界7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500多家出版机构建立起合作关系,其中不乏爱思唯尔、施普林格、企鹅兰登、圣智、剑桥大学出版社等全球50强出版企业[4]。
其次,要了解国外出版社的品牌与出版范围,并分析国外出版社感兴趣的中国图书。笔者近几年专注于轨道交通科技类图书的出版,会定期查询同行出版社有关此类图书的新闻动态。在一次检索中,从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的版权输出新闻中获得了爱思唯尔引进中国图书的消息。中南大学出版社与爱思唯尔在期刊方面有合作,很快笔者就与爱思唯尔图书出版负责人取得了联系,开始了解爱思唯尔的品牌和出版范围,了解爱思唯尔的图书。爱思唯尔感兴趣的出版方向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爱思唯尔青睐中国工程技术领域的作品,因为中国学者在工程技术领域发表的学术论文量是比较大的,这可能是他们选择图书出版的一个依据,出版社会考虑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当然作品的内容肯定是最重要的因素。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2/06/05/qkimagesxwyjxwyj202120xwyj20212026-1-l.jpg)
三、從国际化的视角策划选题
策划轨道交通科技类图书版权输出作品,编辑首先要思考三个问题。一是选题内容在国际上是不是研究热点;二是国际上是否有同样的作品,策划的作品和已经出版的作品相比特色和特点有哪些,有哪些方面超越了前人;三是选题的语种是否符合版权引进方的语言要求,有没有合适的作者。
中南大学出版社轨道交通类图书最早输出版权的是《轨道交通机器人应用系统》(英文版)和《智能列车无人驾驶系统》(英文版),这两个作品是姐妹篇,共同构成了轨道交通与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的完整体系,实现了对轨道交通人工智能最典型应用场景的全覆盖,填补了国际上该领域学术著作的空白,反映了该领域的前沿进展。笔者把选题表提交给爱思唯尔进行同行评议后,大概一个月左右就收到了评议结果,回复非常迅速。其中,一本书有多位国际专家给出了非常肯定的意见,实属难得,这使该书得以顺利输出版权。另外,《盾构隧道工程:从理论到实践》(英文版)一书有近100万字,系统地梳理了盾构隧道工程的基础专业知识,同时纳入了盾构渣土改良技术、泥水处理技术、壁厚注浆处理技术和盾构隧道环境影响及控制等一系列先进科研成果及作者团队对盾构隧道法的深刻认识,是一部难得的盾构隧道科学“大书”,受到国际同行的好评,成功输出版权。2019年至2021年,中南大学出版社输出轨道交通科技类图书版权10种,有《智慧地铁车站系统:数据科学与工程》(英文版)、《钢结构设计》(英文版)、《铁路风工程风预测》(英文版)、《盾构隧道工程:从理论到实践》(英文版)、《轨道交通机器人应用系统》(英文版)、《智能列车无人驾驶系统》(英文版)、《土木工程材料:从理论到实践》(英文版)、《岩石力学与工程:滑坡与崩塌灾害的预测与控制》(英文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英文版)、《结构动力学基础》(英文版),内容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国铁路工程施工和智能轨道交通等领域的专业基础理论、工程应用技术和科技发展前沿,是当今世界了解中国轨道交通技术的一扇窗户,版权引进方正是爱思唯尔。
四、版权输出爱思唯尔出版流程
图书版权输出爱思唯尔的出版流程大致可以归纳为七个环节。
第一,选题筛选。符合爱思唯尔出版理念的选题,便可以让作者填写选题申请表。选题申请表包括该选题的学术价值、特色特点、作者介绍、内容介绍、目录结构、读者对象、同类图书等二十几个方面。选题申请表是非常重要的材料,只有提交选题申请表给爱思唯尔,才能进入同行评议环节。
第二,同行评议。如果评审意见比较积极,作者便会收到爱思唯尔关于评审意见的回复。作者回复以后,爱思唯尔会通知该选题进入选题讨论会环节。
第三,选题讨论会。选题通过论证以后,爱思唯尔会通知进入签订合同环节。
第四,签订出版合同。爱思唯尔采用电子合同的方式,通过系统发送合同给我方签字。
第五,交稿。我方要按照约定时间交稿,并按照爱思唯尔对书稿图片、图表、公式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编写书稿。
第六,出版。爱思唯尔收到稿件后,一般会在6个月内出版,出版前会通知作者校稿一次或者两次。校稿采用线上修改的形式,非常方便。
第七,邮寄样书。图书出版后,爱思唯尔会邮寄纸质版的样书给中国的出版社。
五、版权输出注意事项
第一,作品版权的输出不能损害国家的安全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权益,要根据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版权输出合同,并根据作品的经济价值,取得合理的版权报酬。科技类图书版权输出要加强核心技术的保护,对一些涉及尖端科技成果、不宜公开的部分应加以保护。作者和编辑都要充分重视这一问题。
另外,图书出版物体现一个国家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作为图书出版负责人之一的编辑必须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价值取向与舆论导向,思想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学习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主动学习与出版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与政治素养[5]。
第二,作品要具有较高的原创性。并且,作品中引用的文献要标引清楚,第三方的数据要获得授权才能使用,避免引发版权和著作权纠纷。
第三,因国内外语言风格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必然会形成文化隔阂。一些原本深受国内读者喜爱的出版物翻译出版后,国外读者觉得内容晦涩难懂,降低了我国出版物的质量。这提示我们要做好中国的版权输出必须突破翻译这道难关,促使翻译后的作品语言文字更能适应输出国的交流习惯。中南大学出版社版权输出作品语言为英文,语言表达要求符合英语的语法要求和表达习惯,作者队伍整体英文表达能力非常优秀,有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学位的“优青”获得者、比利时根特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学位的“优青”获得者等等,这也是其作品得以成功输出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四,版权合同中的每一个条款编辑都要认真阅读审核,注意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版权期限、交稿时间等重要条款。编辑作为作者和国外出版社之间的纽带,要做好相关服务工作,确保图书高质量出版。
六、结语
出版物走向世界是对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巨大贡献。中国出版物走向世界必然会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是我国广大出版人理应担当的历史责任。中国出版物要想更好、更快地走向世界,需要优秀和专业的人才,出版社必须要加强“走出去”人才的培养。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基础上,图书编辑要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并不断开拓视野,注重换位思考,采取国外读者容易接受的形式更好地推广中国文化的图书版权。同时,出版社應注重扩大“走出去”的规模效应,增强“走出去”的可持续性,注重系列图书的开发。中南大学出版社将围绕现有的版块深度挖掘有价值的选题,继续版权输出工作,努力走出一条轨道交通科技类图书版权输出之路,为推动科技文化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进口管理司.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14[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35.
[2] 刘海涛.关于图书出版“走出去”的思考[EB/OL].光明日报,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9/0612/c40606-31131677.html,2019-06-12.
[3] 张艳玲.交通运输部:落实十九大精神开启建设交通强国新征程[EB/OL].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17-10/26/ content_41797810.htm,2017-10-26.
[4] 贺劭清.中国对外出版形成规模效应输出总量9年增长近4倍[EB/OL].中国新闻网,http://www.cssn.cn/zx/shwx/shhnew/201606/ t20160607_3062558.shtml,2016-06-07.
[5] 刘悦.确保版权贸易中的文化安全,提高国际影响力[J].商业文化,2021(17):34-35.
作者简介 刘颖维,硕士,编辑,中南大学出版社理工出版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编辑实务、编辑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