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背景下的家园共情

2021-02-03郑璐娜

教育·校长参考 2021年11期
关键词:研习共情家园

郑璐娜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儿童教育是幼儿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到:“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疫情背景下,家园共情成长合伙人共情能力的提升,对实现家园共育有较大意义。

家园共情成长合伙人是指幼儿教师和家长以幼儿发展为中心,就具体教育问题达成共识,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换位思考,在接纳对方情绪的同时,形成教育合力。疫情防控期间,随着家长和幼儿教师隔屏沟通的增加,家园沟通容易产生隔阂;同时,年轻教师缺乏共情沟通策略,面对不同家长的分层沟通,针对性不足。家园共情成长合伙人的双向沟通有利于构建积极、和谐的家园关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家园同步教育幼儿的责任感;整合教育资源,发挥优势互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基于此,浙江省杭州市蓝宸幼儿园在共情理念下,采用共情“视·验”研习园本研修模式以及共情“双线”研学,以真实视频透析,解决典型问题,利用体验式研习,帮助幼儿教师真正理解家长意图,采用共情五层级的循环研修,提炼共情方法等逐步提升幼儿教师、家长的共情能力,形成家园共情成长合伙人的共情沟通策略,有效提升疫情背景下的家园沟通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疫情背景下家园共情沟通的现状

隔屏互动,疫情背景下家园沟通易产生隔阂 疫情期间,家长和幼儿教师的沟通形式悄悄发生了改变,隔屏互动、线上交流逐步成为常态。据了解,不管是“停课不停学”期间的居家育儿指导、线上游戏资源共享,还是后疫情时代幼儿在园情况反馈等,线上沟通的比重增大。而这样的沟通形式很容易让教师和家长之间产生隔阂。

面对不同家长的分层沟通,针对性不足 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幼儿的在园生活与学习情况,而大约有七成的家庭是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的,这些家庭大多由祖辈家长负责幼儿的日常接送。面对父母和祖辈家长,以及不同年龄、不同素养的家长,幼儿教师开展分层沟通的针对性还是不够。

年轻教师缺乏共情沟通策略 大部分年轻教师在家园沟通中因缺乏经验,觉得压力很大。对于运用共情策略促家园有效沟通还只是停留在理论上,无法真正做到充分考虑到不同家长的需求,在共情关注、观点采择、想象力三个共情能力维度方面都还有待提高。

家园共情成长、合伙人共情沟通的重要性

陈鹤琴先生说:“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復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个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园共情成长合伙人就是要朝着共同的目标,密切配合,协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家庭、学校和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共同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由此可见家园共情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双向沟通,有利于构建积极和谐的家园关系 家园沟通形成的教育合力是幼儿成长的关键,家园成长共同体以幼儿发展为中心,进行经常性的双向沟通,旨在形成积极和谐的家园关系。家园共情沟通能主动解决家园关系中的诸多问题,在求同存异中获得家园关系最大限度的协同;在互相了解、理解和信任的前提下,互相接受、尊重、接纳和支持,共同为营造良好和谐的教育环境,为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而努力。

转变理念,树立家园同步教育幼儿的责任感 理念决定着家长的教育行为,不少家长在教育理念方面存在片面性,有些家长还认为教育幼儿完全是幼儿园的任务,对教师要求苛刻,而自身的责任感较为淡薄。家园共情沟通可以有效帮助家长转变教育理念,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能够尊重、赏识幼儿;同时,了解幼儿园的工作方针、政策以及规章制度,增强对幼儿园的信任感,树立与幼儿园同步教育幼儿的责任感。家长的育人理念转变了,家园互动有了基础,才能从共情沟通中达到互动,从而在互动中达成共育。

教育资源优势互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的优势是幼儿园教育无法比拟的,但受家长素质差异、家庭氛围等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很容易产生误区。而幼儿园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能够为家长科学育儿提供权威性的参考和指导,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形成关于早期学习与发展的正确认识。因此,家园共情成长合伙人可以通过家园共情沟通进行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交流探讨,整合教育资源,把家风家教与系统规范的幼儿教育有机融合。《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而要完成这项任务必须结合家庭教育,只有家园共育,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幼儿。

疫情背景下家园共情成长合伙人的沟通策略

共情视角下的高质量家园共育,最重要的是提升幼儿教师的共情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家长共情能力的提升。

共情“视验”研习,提升幼儿教师共情能力 依托“罗杰斯共情理论”,参照“巴雷特?莱纳尔共情阶段表”开展共情“视验”研习。共情“视验”研习是一种以视频透析、体验式研习为主要方法来提升幼儿园教师共情能力的园本研修模式。一是真实视频透析,解决典型问题。视频透析是指筛选家园沟通中遇到的典型问题的真实案例,情景重现,拍摄成视频,再观察分析视频做出反应,并进行讨论、反馈、互动分享意见,从而总结形成共情策略的方法。把共情者设定为教师,被共情者设定为家长。如《不愿放手的奶奶》视频素材来自一位分离焦虑较为严重的新小班家长,将奶奶不愿将孙子放下、一直抱着陪着的情景进行重现,拍摄成视频进行观察、分析,从而讨论出针对和分离焦虑较为严重的祖辈家长沟通的共情策略。二是体验式研习,理解家长意图。视验研习坚持“围绕真实素材、问题来源于教师”的原则,不断尝试梳理提炼出典型研修案例。而体验式研习则是教师尝试扮演不同类型家长在不同事件中的情绪状态,参与情景人物的内心情感体验过程,做到准确理解家长意图。日常生活中与家长沟通的任何一个情境都是最好的试炼时机,辅以设计的典型情境,为共情回应支鹰架,帮助教师准确地理解家长的意图,尝试做到换位思考。三是循环往复五层级,提炼共情方法。共情视验研习共涵盖五个递进层级,分别从共情式共鸣、共情的表达、共情的获得、共情的反馈、逐层式共议五个层级进行循环研修,针对家园沟通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梳理提炼新的共情方法。例如,在共情式共鸣的研修中,让教师在情境中去换位思考。如在共情的表达的培训中,鼓励教师用镜面对话法,练习共情表达的句式,关注自己的面部表情和沟通行为,通过镜面对话练习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

共情“双线”研学,分层提升家长共情能力 通过线上讲座和线下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提升自身的共情能力,助力家园共情的有效沟通。一是主动学习,线上共情讲座菜单自选。定时推送线上共情培训讲座,如《读懂孩子,共情育心》《提高幼儿情绪识别力和情绪理解力》《如何应对隔代养育》等,针对家长的不同需求,如入园适应、幼小衔接、隔代教养、升学焦虑等内容,丰富线上共情讲座菜单,做到内容可回放、专题可选择,便于家长根据自己的时间、需求,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二是灵活变通,优化共情沟通形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家园共情成长合伙人在沟通时可以灵活选用共情沟通的形式。能面谈的最好,只能线上交流的,视频优先,打电话其次,语音次之,最后是打字。因为面谈时,家园共情成长合伙人可以通过语音语调、神情仪态等向对方传达信息,也能通过表情及时回应。三是借力专家,分层优化线下共情培训。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下家长学校,家长共情约谈、家长共情沙龙、家长共情集中营等,以个别交流、小组互动、集体学习的形式,增加家园面对面的共情时刻,使家园共情成长合伙人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充分交流意见。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介入,针对父母和祖辈等不同层次的家长,优化分层共情培训的内容。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塑造人的、细致的、复杂的任务。”作为幼儿的教育者,当他在幼儿园中遇到问题时,幼儿教师必须和家长站在一个立场上,成为家园共情成长合伙人,彼此尊重,彼此欣赏,积极做好家园沟通,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蓝宸幼儿园)

猜你喜欢

研习共情家园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梦中家园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司法改革背景下民法实例研习课程设置构想
温馨家园
“无忧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