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固表止汗汤治疗小儿气阴亏虚型多汗症的临床效果

2021-02-02孔凡颖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益气固气阴补气

孔凡颖

多汗症在小儿群体中十分常见,通常表现为患儿并未处于运动状态,但机体存在多汗的情况,患儿表现为全身性出汗或某部位出汗[1]。此症看似危害不大,但会对患儿的日常活动、出行等造成较大影响。对于患儿来说,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全,自主调节功能也较差,许多患儿的汗腺神经处于较为兴奋的状态,长期以往会对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造成一定损害,并且还可能导致患儿的消化系统状况不佳[2]。因此,多汗症的患儿若未得到及时治疗,还可能导致患儿逐渐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情况,对于患儿的生长发育不利[3]。关于多汗症的治疗也逐渐受到关注,西医在治疗多汗症中的常规疗法效果有待提升,中医在治疗多汗症中也有较多研究。根据中医理论,治疗多汗症需要帮助患儿由内到外进行调理,改善患儿的脏腑功能,才能有效帮助患儿缓解气阴亏虚的情况,疏通脏腑经络,调理气血,益气固表,从根本上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控制多汗症的出现[4]。根据《小儿卫生总微方论·绪汗论》记载[5],益气固表止汗汤宣泄肺脏,肺主身之气,朝百脉,布周身,脾为后天之本,气畅血通,是正气之源,脾气生发,则正气内存,人体有生机。出汗与肺、脾运化相关,益气固表汤入肺补气,入表实卫,为补气诸药之最,治疗气阴亏虚多汗症的效果佳。本文观察益气固表止汗汤治疗小儿气阴亏虚型多汗症患儿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3月沈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气阴亏虚型多汗症患儿120例,所有患儿经中医辨证分型确诊为气阴亏虚型。根据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接受中医疗法治疗)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各60例。观察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2~6(3.61±0.24)岁;病程2~18(13.11±1.14)个月。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1~5(3.53±0.26)岁;病程1~17(13.06±1.17)个月。2组患儿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患儿家长均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患儿均符合中医诊断多汗症的标准(表虚不固,肢冷,食少,自汗不止;畏寒、劳累之后加重,伴有明显口干舌燥;舌苔红且薄白,脉细数者)[6];患儿家属配合实验研究进行;所有患儿无其他严重脏器疾病等影响观察指标准确性。排除标准:合并有发热、出汗患儿;对本次研究中使用的药物有过敏反应患儿;患儿中途停止接受观察、中途转院等。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在日常对患儿进行营养补充,同时为患儿制定锻炼计划,帮助患儿增强体质。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应用中医疗法,使用方剂为益气固表止汗汤,药方组成:黄芪25 g,防风、白术各15 g,牡蛎30 g,五味子10 g。此为基础方,根据患儿病情进行加减,若患儿表现出失眠少食情况,方中加入益智仁6 g,减去麦冬;若患儿手心、足心发热,多汗时机体表现低热情况,则在方中加入牡丹皮6 g和地骨皮6 g;对于睡眠易惊醒、口干、精神烦躁患儿,则在方中加入茯苓、酸枣仁、浮小麦6 g。益气固表止汗汤以水煎服,对于<3岁患儿每天服用100 ml,≥3岁患儿每天剂量为120 ml,连续治疗2个月。治疗期间嘱患儿家属调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观察患儿用药不良反应情况。中医证候积分评分标准:对自汗、盗汗症状进行评分,0分无汗,1分轻微出汗,2分动则出汗,3分不动则有汗,动则汗湿衣,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5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医诊治多汗症的评定标准,将疗效分为4个等级即:(1)痊愈:患儿的所有症状均消失,身体无不适;(2)显效:治疗完成后患儿出汗症状得到好转,失眠、少食等也均有改善,结合证候积分评估,分值下降≥70%;(3)有效:治疗后患儿的症状有一定减轻,并且证候积分的下降程度达到30%~69%;(4)无效:若患儿治疗前后的身体状况差异不明显,根据证候积分的数据比较,分值下降程度<3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儿病情相近,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患儿病情改善,2组自汗、盗汗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患儿积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2。

表2 2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3 用药不良反应 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近年来,小儿多汗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并且在5岁以下的患儿中十分常见。患儿受病情影响,全身、局部出汗情况明显。汗症日久,降低小儿机体免疫能力,影响消化功能,可引发患儿食欲不振、睡眠不足等症状[7]。关于疾病发病原因不明,有学者认为与患儿体虚有关,还有学者在研究中认为,部分患儿由于自身禀赋不足,脏腑功能较差,机体调节能力不足,进而导致多汗症的出现。中医在治疗小儿多汗症的过程中,首先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辨证分型,根据中医疾病机制,中医认为对于气阴亏虚型多汗症疾病患儿,疾病的治疗关键是补气益气,滋阴生津[8]。根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益气固表止汗汤在治疗温病后期中的作用显著,后发现对热灼阴伤证也有作用,于是得到推广应用。后根据《本草备要》记载,益气固表止汗汤可产生益气补阳、固表实卫功效,于是将其应用于小儿气阴亏虚型多汗症中,可以“补后天,补先天”,先、后兼顾,达到补气益气、滋阴补阳、扶正固表之功效。

本研究中,益气固表止汗汤由黄芪、防风、白术、牡蛎、五味子制成,合用产生益气理气、健脾润肺的功效。黄芪归肺经、脾经,滋肺润肺,养阴生津,入肺补气为方之君药,黄芪增强体魄,扶正固表,抵外邪;白术健脾益气,协助黄芪巩固表体,根据《神农本草经》指出,白术有“止汗”培土生金,调节气理,气旺则表实,汗不外泄,外邪不侵;防风配黄芪,驱邪不伤正,汗不外泄,邪不内侵,牡蛎固表、固本;五味子滋肾止汗,帮助患儿止痛润肺,调理气血,改善脏腑功能,及时帮助患者控制多汗症的情况[9-10]。

本研究中,对120例多汗症患儿进行分组观察可知,在中医治疗完成后,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00%,症状评分也明显下降,治疗可行性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结合中医药来进行治疗,针对患者具体病情,可以实施药物疗法、非药物疗法等,还能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养生保健,让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较好改善。并且中医治疗小儿多汗症具有安全性高、长期应用等特点,中药材药性较为温补,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反应。另外中医还有许多独特的疗法,如药膳、食疗等,可以让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饮食调理达到改善病情的效果,减轻了患者用药的不适感,让患者能够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性情愉悦,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身心健康也有一定帮助。

同时,本研究中2组患儿服药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表明用药安全性有保障。但是,小儿属于特殊群体,中药汤剂虽然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需慎重选择药物配伍,合理控制药物使用剂量,保证配方的安全性和疗效,以避免给患儿带来伤害。

综上所述,在对小儿气阴亏虚型多汗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结合中医辨证论治,运用中药组方来进行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调理气血,补气固卫,促进机体内循环的效果。

猜你喜欢

益气固气阴补气
益气固表方对于肺脾气虚型免疫低下RRTIs小鼠IgA、IgG、IgM和SIgA的干预作用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补气补阴就吃黄精炖瘦肉
益气固表防感汤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效果研究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安神补气丸中8种成分
HAART疗法联合益气固本养阴汤治疗艾滋病的临床观察
生脉饮在气阴两虚型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益气固本胶囊对哮喘小鼠组织病理改变及转化生长因子β1、P-Smad3水平的作用
糖网1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22例
加味炙甘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气阴两虚型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