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东篱下 从容绘秋菊
——谈谈我的学画体会
2021-02-02
退休后,我有了很多空闲时间。2011年秋天,70岁的我走进了老年大学,圆了儿时梦的同时也踏上我的艺术之旅。能够和一群老年朋友坐在学校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聆听老师授课,我感到无比幸福,也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
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下,我的绘画技艺逐步提高,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先后5次入选烟台市美术家协会和烟台画院主办的书画展,76岁那年还有幸成为烟台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这更激发了我绘画的热情,每日丹青不辍,作品日新月异。回顾几年来我的学画历程,自觉在国画、书法学习中有些感触,在此与老年朋友们分享。
首先,重视老师的言传身教。我在学校跟随谭鸿斌老师系统地学习了花鸟画和山水画,从执笔、运笔、用墨、调色开始,一点一滴反复练习。谭老师每讲一幅作品,都将时代背景、作者简介、作品风格、如何构图以及用笔、用墨的方法讲清楚,边讲边示范,令我们受益匪浅。他丰富的书画知识和高雅的审美修养,不但引领我们进入书画学习之门,更培养了大家学画的热情。我认为,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绘画理论知识、构图和设色,重视老师的示范,观察他如何调墨、调色,如何灵活用笔等,从而在自己的作品中认真体会和改进。
《故园夏日》姜兆明
其次,重视书法学习。书法是画好国画的基础,没有书法功底很难画出好的作品。因此,我养成了每天练字的习惯。经过几年的坚持,我明显感觉画画时用笔放松了许多,线条更加流畅,在构图上也更有信心。
第三,临摹是学习国画的必经之路。听用耳、观用眼,然后落实到手上。将老师讲的方法反复揣摩、实践,大胆细致地临摹名家作品,才能融会贯通。在临倪瓒、沈周和黄公望的山水作品时,我特别注意他们的用笔、用墨、构图、表现手法等。我尤喜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这幅十几米长的作品,画面用墨淡雅,山水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变化。我曾完整地临过三遍《富春山居图》,这使我深刻体会到为何一幅画作需要经历那么长时间的观察、写生、创作与修改。
第四,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吸收营养。艺术是相通的,如梅兰芳先生的艺术修养非常深厚,在京剧艺术上取得了不朽的成就,其绘画作品亦清丽秀雅、形神兼备。我在一次参加老干部合唱团的训练后,对书法和音乐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音乐有轻重缓急,绘画有起承转合;音乐有高中低音,绘画有黑白灰转换;音乐能婉转悠长、高低起伏、变化多端,国画也能突出重点、过渡合理、赏心悦目。所以,音乐、戏曲、绘画等艺术都是相辅相成的。
第五,在写生中创作。南齐谢赫《六法论》中提出:“应物,象形是也。”他认为画家描绘的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写生,无疑是训练这一技法最直接的方式。写生是书画创作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为创作积累素材,也可以在写生中进行创作。我经常去公园对照松树、柏树、紫藤、牡丹、菊花等进行写生,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艺术虽不是晚年生活的全部,但我的生活已离不开艺术。在休息的时候,可以看看电视上的书画名家访谈节目;在与老友回忆往事时就想把有趣的过往画下来,如《故园夏日》就是我通过回忆用写意的手法创作了儿时生活的场景。
《春之韵》姜兆明
老有所学,老有所成。艺术的学习让我的晚年充满乐趣,让生活温馨又从容。这是祖国的强盛给予我们老年人的幸福,十分庆幸我们生活在美好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