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会怎么变?
2021-02-01云无心
云无心
2021年的食品领域,将会发生什么?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很多饮食领域的变化都或多或少跟新冠疫情有关。2021年,疫情可能会逐渐减弱甚至消退,但它所带来的影响会持续下去。
“健康食品”的概念继续走红,会继续涌现真正符合“健康”理念的食品。
无糖、低盐食品会成“网红”
跟新冠病毒缠斗了一年,人类还是没有找到“战胜”它的特效药物。一旦感染,只能是靠自身的免疫机能去“挺过去”。身体健康、免疫力等,成为了抗击病毒的根本武器。所以,通过健康饮食来“增强免疫力”在2020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在市场营销中,“增强免疫力”成为了一个“高效吸金”的招牌,各种“增强免疫力”的产品层出不穷,火爆非凡。不过,随着人们对新冠病毒的恐慌消散,对“增强免疫力”的认知和期望也逐渐回归理性(或者说“冷却”),但已经进入潜意识的“健康饮食”需求会持续下去。
2021年,“健康食品”的概念会继续走红,而且会继续涌现真正符合“健康”理念的食品。这些食品,将从市场上盛行的“打着健康噱头的伪健康食品”中突围出来。
无糖、高蛋白、高纤维和低盐等会成为新型的“健康食品”的关键词。尤其是在零食和饮料领域,符合这些理念的产品将会出现,也会有一些品牌成为“网红”,比如使用蛋白质、膳食纤维、瘦肉、粗粮等食材制作的无糖、低盐替代品。实际上,2020年的市场上已经有一些品牌开启了这些理念的尝试。2021年,或许是这些产品成长的时机。它们将改变零食“便宜”的标签——白领、母婴等将会是其主要的消费群体。
“植物基食品”依然有吸引力
2020年,植物基人造肉堪称“爆红”。一时间,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品牌,其中运营能力强大的品牌还得到了相当大的风险投资。可以說,植物基人造肉是2020年食品领域最大的“投资风口”。
这个风口的出现,更多来自于“纸上乔布斯”的计算——根据两家植物基人造肉公司在美国的爆红,相信移植到中国的巨大市场,就会成为一个新兴的“赛道”。但在消费端,实际体验过的人却兴致索然。
“植物基人造肉”销量如何,基本上是雾里看花。投资圈看重的是“增长率”和“增长前景”,但目前的“XX份产品一抢而空”等宣传更像是“尝鲜体验”,而体验过的人,给出“正面反馈”的并不多见。
植物基人造肉在欧美的“爆红”主要基于两大“卖点”——“素食更健康”和“更有利于地球可持续发展”,这两点对欧美的中产阶级很有吸引力;而它的缺陷——“味道比不上真肉”和“价格比真肉贵”对中国消费者来说能是难以忍受的弱点。中国消费者对于食物“风味口感”要比欧美人群更加挑剔——让他们花更多的钱去吃一种没有“真肉”好吃的食物,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即便是“产量增加”和“市场竞争”使得价格降到“比真肉便宜”,也未必有多大的市场吸引力。所以,在2020年的“投资风口”纷纷入局的投资者,2021年可能就会有许多失望退出。
不过,“植物基食品”依然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领域。那些用植物蛋白、膳食纤维、粗粮、蔬菜等设计开发出来的“植物基产品”,会有较为美好的前景。市场需求已经出现,所欠缺的只是配方和工艺上对“风味”的解决。与“用植物原料去模拟肉的风味”相比,“用植物食材做出好吃的食物”难度明显要低。2021年是否会有成功的产品“爆款”不好说,但必然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方向。
网红直播带货将萎缩
2020年,直播带货席卷零售业的各个产品领域,各个平台都涌现了许多“网红主播”,许多“流量明星”也纷纷加入到直播带货的队伍中来。
食品是各个直播间里最常见的产品。然而,2020年下半年开始,持续不断地爆出各种“劣质产品”“流量造假”的内幕。到了2020年末,辛巴直播的“糖水冰糖燕窝”把直播带货的问题推到了极致——劣质产品、虚假宣传、暴利等等。其实,食品本身就应该是“薄利产品”,要承担不菲的平台费用,主播要赚钱,还要全网最低价,于是在产品上做文章也就成为了厂家和带货网红“心照不宣”的默契。
广东方面宣布对辛巴的公司进行调查,而直播平台则传出要“封杀辛巴”的决定——这,无疑是对“直播热”浇下的一盆冰水。随即,罗永浩直播间接连两款产品被爆出是“假货”,更让消费者对“网红团队”的品控能力失去了信任。
2020或许是网红直播带货的顶峰,2021年开始就将萎缩。大浪淘沙剩下的,要么是没有“翻过车”的“顶部主播”,要么是特定领域的“专业主播”。人们对于直播间食品的狂热,将会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