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之“道”的逻辑理路
2021-02-01高军龙王玲玲
高军龙,王玲玲
(1.山西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2.江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继1962年首次出版的《寂静的春天》第一次提出环境危机的问题之后,时隔十年,1972年首次出版的《增长的极限》第一次提出了“全球生态危机”的问题。这两个“第一次”反映的都是关于非绿色发展给人类生存带来危机的问题,都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异化”现象,同时也给人类敲响了警钟。此后,绿色发展问题开始进入人类的视野。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创新性地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再次明确指出:“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1]用绿色发展的思想指导绿色发展的具体实践,最终在实践中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到实处,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的内涵之一。而生态文明建设所处的“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也是绿色发展理念对象化的三个重要时期。毋庸置疑,无论是对中国的发展而言,还是对全球的发展而言,绿色发展理念的实现是发展所需、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实现绿色发展理念的使命犹如“哲学的使命绝不仅仅是认识和把握形上之理(所谓知‘道’),更重要的还在于把形上之理转化为人的内在之性(所谓成‘道’),并在此基础上把形上之理对象化于人的实践活动中(所谓行‘道’)”[2]。从认知到认同,再到践行,不仅是人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逻辑路径,而且是绿色发展理念按照绿色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的逻辑过程。具体而言,绿色发展理念得以实现的逻辑路径表现为:从绿色发展理念认知的实现(知“道”),走向绿色发展理念价值认同和内化成信的实现(信“道”),继而走向绿色发展理念对象化的实现(行“道”)。
一、绿色发展理念的“出场”
工业革命以来,单纯的经济无限增长一度成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标准。这一标准随着“人类中心论”的出场最终导致发展的“异化”,并将所有问题聚焦于急速恶化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发展“异化”问题的严重性和灾难性倒逼着世界在深刻反思和批判非绿色发展理念的同时,也将绿色发展理念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并催生了绿色发展理念的“出场”。从一般意义上讲,所有与“绿色发展”相关的环境生态意识、科学发展意识,都可视为“绿色发展理念”。这一理念以保护环境为表征,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本质内涵体现出来。
绿色发展理念的“出场”绝非凭空而来,其作为批判性反思发展“异化”的社会进步意识,在当今发展实践的反思语境下“出场”,有其客观的现实依据和形上的学理依据,自然界可持续发展视域下,当今世界范围愈益加剧的环境生态异化是其“出场”的自然环境语境;人类社会科学发展视域下,当今全球性愈益严重的政治生态异化、人文生态异化是其“出场”的社会环境语境。“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价值论”直接导致的人与自然之不和谐的“实然”存在,催促着“五大发展”理念之绿色发展理念的坚定“出场”。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回应“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价值论”的悖谬博弈,其坚定的“出场”为其日后的“在场”,不仅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前提,而且提供了合乎逻辑的实现路径。客观上,绿色发展理念的坚定“出场”是现实的需求,是时代的召唤,更是自然领域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有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
反思生态文明发展史,“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价值论”的“在场”,意味着绿色发展理念的“空场”“缺场”或“不在场”。一方面,后工业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非绿色发展带来的几乎是全方位的发展异化现象,使得绿色发展理念的“出场”具有客观必要性。另一方面,绿色发展理念“出场”的意义,也从主客观两个维度为其“在场”提供了学理依据和可能性前提。作为发展趋势,绿色发展理念的“出场”和“在场”固然有其理论的必要性、可能性和正当性,但若要真正完成其“在场”的历史使命,唯有令其从应然走向实然,将其从形上之理对象化为实践活动和现实行为。其逻辑路径可以表述为:知“道”、信“道”、行“道”。
二、绿色发展理念之知“道”的实现
“道”乃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循着对“道”的这一界定,“绿色发展理念之道”便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内在本质及其运行规律。绿色发展理念体现的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绿色发展规律的敬畏和遵循,更是对民族和人类未来的绿色责任和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把“绿色”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从人类发展的高度谋划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缓解生态危机、实现绿色发展的大“道”。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多个视角提出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等多维绿色文明发展理念。可见,绿色发展理念是对现实发展“异化”现象反思后得出的真理性认识,是自然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发展观的当代体现,更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正是在此意义上,绿色发展理念是全世界在当今社会必须遵循的发展之大“道”。
要想实现绿色发展理念之“道”,必须在认识论层面了解什么是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包含哪些具体内容?简言之,首先需要对“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感性层面的认知是关于绿色发展理念局部、外在和现象的认识,属于知“道”范畴,是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的第一个基本环节,呈现出生活化、直观化、形象化的特点。逻辑上,它是人们对绿色发展理念进行理性认识的基础,是绿色发展理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本前提,也是绿色发展之“道”最终得以实现的最初路径。当人们对绿色发展的基本理论完成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便是对绿色发展理念之整体性、系统性、全面性的真正把握,也是绿色发展理念在知“道”环节的真正实现。要在新时代实现人们对绿色发展理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飞跃,必须增强全社会的宣传和教育实效性,充分发挥新媒体领域的博客、微博、微信、官方贴吧、论坛等独有的传播优势;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社区教育的补充作用,从而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进家庭、进教材、进社区,最终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进入人民群众的大脑。通过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等多种方式在全社会进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实现人民群众对绿色发展理念系统性、完整性、全面性的理解和掌握。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3]因此,绿色发展理念要想被群众所掌握,就必须结合当前人类因非绿色发展理念导致的“异化”现象,从理论上进行令人信服的反思、批判、解析和建构,并在此过程中通过生活化、通俗化、简明化的宣传教育,完成绿色发展理念之知“道”环节的实现。
三、绿色发展理念之信“道”的实现
绿色发展理念的信“道”,是通过对绿色发展理念的价值认同,进而形成绿色发展的内心信念实现的。所谓绿色发展理念的价值认同,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对绿色发展理念在价值层面给予的内在认可。从绿色发展理念的知“道”走向信“道”,是通过将外在知识层面的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内在价值层面的绿色发展信念,在完成绿色发展理念价值定位的同时,使绿色发展理念从知“道”到信“道”的逻辑路线从可能走向现实。
绿色发展理念从知“道”到信“道”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升华到价值认同的历程。按照认识发展的规律,绿色发展的形上之理转化为人们内在之信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自然而然实现,它必须遵循认识发展的规律和心理形成的逻辑路径才有可能实现。绿色发展理念之信“道”的实现,是把对绿色发展的感性认识深化为理性认识后,通过价值判断和价值定位内化为人们内心的坚定信念。这既是一个理性升华的过程,又是一个信念心理形成的逻辑路径。循着社会心理学家赫伯特·C·凯尔曼的心理态度变化理论,我们有理由认为,绿色发展理念之信“道”的实现过程需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绿色发展理念感性认识层面的知晓阶段或认知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理性认识层面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认同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理性升华层面的内化成信阶段。这三个阶段逐步深化的逻辑路径是清晰和明了的。一般而言,在认知阶段,人们在多数情况下会以“刻意、不自然”的外显行为来表明自己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态度,这是绿色发展理念在实现了知“道”之后开始进入理性判断和价值分析的阶段;在认同阶段,人们往往以“刻意、自然”的外显行为来表明其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态度,这个阶段是绿色发展理念在心理上从外在知识内化为坚定信念的转向阶段;在内化阶段,是绿色发展理念理性认同升华为内在信念的深入人心阶段。这是认识论层面的飞跃阶段,也是心理学层面的飞跃阶段。它与认知和认同阶段最大的区别在于,如果说认知和认同阶段还有被动、盲目甚至刻意从众的成分,那么到了第三阶段,人们不再是被动地、刻意地去表现自己对绿色发展的态度。而是开始以“不经意、自然而然”习惯性自觉的绿色行为和绿色生活方式显示出绿色发展理念在实践层面的对象化和不可或缺性。显然,内化阶段既标志着绿色发展理念之信“道”的实现,也是绿色发展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走向内心信念的逻辑必然。
绿色发展理念之信“道”能够实现的内在依据是它充分体现了人们在选择过程中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内在统一。一方面,绿色发展理念之信“道”的实现有赖于对绿色发展理念给予真理尺度的把握。真理尺度的本质就是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绿色发展理念之信“道”的实现,是人们在进行绿色还是非绿色的选择时,通过对绿色发展本质和规律的准确认识和把握,选择了对绿色发展理念的价值认同,其真理尺度反映的是绿色发展理念内含的绿色发展规律。对世界而言,绿色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和生态文明观的当代体现,是对GDP理念和传统非绿色发展理念的否定与超越;对中国而言,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破解新时代中国发展难题的“有力武器”,是新时代中国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因为蕴含着人类社会和自然界都需要的巨大绿色价值和科学发展之强大功能,绿色发展理念不仅成为21世纪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和大潮流,而且也因此成为绿色发展理念完成信“道”的真理尺度。另一方面,信“道”的实现还有赖于价值尺度的把握。绿色发展理念选择中的价值尺度,是人们对绿色健康生活的向往,是对基于生态文明基础上美好生活的需要和追求。作为主体活动目的和内在需求的尺度,绿色发展理念的价值尺度是在最大限度地追求并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价值。人们对绿色健康生活的迫切需求正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要价值之一。
四、绿色发展理念之行“道”的实现
绿色发展理念行“道”的实现,是绿色发展理念对象化的实现。换言之,就是绿色发展理念从理论到实践的实现。以认识目的的视角,知“道”的目的在于行“道”,否则,知“道”就毫无意义;以社会责任的视角,“知道而后行”是人类的职责和使命。在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的整个动态过程中,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道”和信“道”的实现意味着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这为政府与民众将绿色发展理念从内在信念变成现实的物质力量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绿色发展理念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大趋势,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绿色执政理念和绿色治国方略的具体体现,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必须强化绿色意识,加强生态恢复、生态保护。”[4]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绿色经济发展政策,加快绿色产业调整,优化绿色产业结构和绿色生产流程。通过这些令绿色发展理念从知“道”走向行“道”的重要举措,帮助企业尽快摒弃传统非绿色发展理念和非绿色生产模式,增强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进而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创新性地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5],强调各级政府应该尊重绿色发展规律,以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基本宗旨,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完善绿色责任的制度体系;建立政府的绿色责任问责机制;健全环境资源产权制。同时,还从加强环境法治建设、加大绿色资金投入、普及绿色责任教育、倡导全民选择绿色生活方式等方面,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对象化和物质化。
首先,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视角看,绿色发展理念之行“道”的实现,有赖于推动“第五个现代化”(1)“第五个现代化”: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绿色发展理念之知“道”、信“道”的顺利实现,只是内在的要求,在推动绿色发展理念之行“道”的实现过程中,其顺利实现的外在保障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制度及强有力的制度执行力,也就是有赖于“第五个现代化”。推动“第五个现代化”,必然要求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举措,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健全和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同时提高运用制度管理社会各项事务的能力。
其次,绿色发展理念之行“道”的实现,还有赖于全面贯彻和落实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绿色发展理念与其他四大发展理念的关系。在新发展理念的各要素中,创新发展是动力,协调发展是方法,绿色发展是方向,开放发展是战略,共享发展是归宿[6]。新发展理念各要素是相互统一、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绿色发展理念之行“道”的实现,需要向创新发展要动力,向协调发展要方法,引进国际先进的绿色技术,以共享发展为价值引领。具而言之,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通过理论创新为绿色发展理念之行“道”的实现提供理论指导,通过制度创新提供保障,通过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文化创新提供文化支撑;要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实现绿色发展理念内部各要素的有机统一,统筹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绿色政治发展、绿色文化发展、绿色环境发展[7];要坚持开放发展理念,通过进一步的对外开放,为绿色发展理念之行“道”的实现提供国外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引进先进的绿色技术;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促使共享的价值理念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之行“道”的实现的全过程,为绿色发展理念之行“道”的最终实现提供价值引领。
最后,绿色发展理念之行“道”的实现,更有赖于从政府到企业再到个体全方位、各领域的绿色责任意识和绿色生活方式的实际践行。进入21世纪,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并将其上升到“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在宏观上,为社会层面绿色经济的发展;在微观上,为个体民众层面的绿色生活方式的实现都提供了重大的战略指导。近年来,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公众,在党和政府绿色发展理念的引导下,越来越清醒和自觉地认识到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形成生态资源的忧患意识、绿色环境的保护意识、绿色发展的责任意识。在企业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绿色技术的支撑下,严格按照节能减排的绿色要求和标准进行绿色生产,以最为环保的风格与方式进行绿色设计,以最为绿色化的形式推广绿色营销。在社会公众方面,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逐步养成节约用水用电,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以步代车或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等低碳、绿色的生活习惯。总之,全社会正在将绿色发展理念的形上之理转化为内在之信,用于选择和指导自己的绿色行为和绿色习惯。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共识,尊重绿色和绿色发展的理念正在通过知“道”、信“道”、行“道”的逻辑路径得以实现。
综上所述,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的逻辑路径从知“道”走向信“道”,最终走向行“道”,是一个从形上之理升华为内心信念再落实到实际践行中的实现过程。在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之“道”的整个动态过程中,知“道”的实现是逻辑起点,信“道”的实现是起桥梁作用的关键环节,行“道”的实现是逻辑旨归,三者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具有内在逻辑性。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之“道”的过程和美丽“中国梦”目标的最终实现,不是一帆风顺的,更不能一蹴而就,但我们坚信,当绿色发展理念彻底地走向对象化,使理念成为现实之时,就是美丽“中国梦”的梦想成真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