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尔库塞虚假需求理论的伦理学诠释

2021-02-01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马尔库塞单向伦理学

范 嵘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北京 100872)

人的需要与人的关系历来被思想家们所重视,马克思尤其重视这一概念,他把人的需要看作人的本质。马克思也对人的需要进行了初步的分类,人的自然需要被称作“人的一般本性”,而人的社会需要被称作“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本性”[1]。另一方面,人的需要或需求,是一种具体的而非抽象的需求,它与人类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在马尔库塞的时代,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审视人的需求,认为人的需求存在真实与虚假之分,且虚假的需求对人类自身及社会的危害是多样且深重的。

马尔库塞对虚假需求的定义十分明确:“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而从外部强加在个人身上的那些需要,使艰辛、侵略、痛苦和非正义永恒化的需要,是‘虚假的’需要。”[2]6马尔库塞通过对虚假需求的定义,将人、经济行为以及政治运行三者以人的需求为纽带联系在一起。虚假需求最终导致的是人的异化、资源的浪费以及政治的极权化。《单向度的人》所批判的正是这些现象,马尔库塞提出的支撑《单向度的人》的理论框架的“两种矛盾的假设”之一,即“对可以预见的未来来说,发达工业社会能够遏制质变”[2]导言6。马尔库塞与马克思一样,以社会学家的身份和方法对此进行批判,他主张这些批判将来也要以革命的形式来实现,这体现了他社会学家的特点。

在这种可被理解为是一种“革命纲领”维度的意义之外,马尔库塞的虚假需求理论还需要一种伦理学维度的诠释,即以一种批判的方式给我们对伦理规范的思考提供借鉴。这种批判性的伦理学理论与“底线伦理”有一定相似性,却具有更深刻的伦理内涵。值得注意的是,在《单向度的人》中,虚假需求并不是马尔库塞论述的核心,居于核心地位的论题是人的异化,但虚假需求作为联结人的异化的各个层面的媒介,对马尔库塞整个理论构建具有基础性作用。这种基础性的媒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虚假需求作用的主体是人,人受虚假需求的引导,最终完成异化,被塑造成“单向度的人”;第二,虚假需求作用的手段以对人的经济行为尤其是消费行为的引导为主,最终导致一种鼓吹消费以至于浪费的消费异化;第三,虚假需求作用的目的在于形成一种封闭的、拒斥矛盾、拒斥改变的极权主义政治,这种政治与生产力发展规律相违背的。因此,对马尔库塞虚假需求理论的伦理学诠释,将以人性论批判、经济伦理批判以及政治伦理批判为主要形式。

虚假需求与人、经济以及政治的关系较为清晰,但对其做伦理学诠释,还需要阐明虚假需求与其相对应的伦理学批判之间的关系。这一点马尔库塞在论述时没有着意表现,但却是对其做伦理学诠释所必需的。解释清楚虚假需求催生的这些现象为什么被批判,正是伦理学的职责所在。从结构上看,这种伦理学诠释主要由被批判的社会现象的表征、马尔库塞对其的批判、此种伦理学批判何以成立这三部分组成。

一、对“单向度的人”的人性论批判

在虚假需求支配之下的人,其主体地位已经丧失,正如商品原本是为人的更加便利美好的生活提供服务的手段,却反过来成为人追求的目的,并且生产本身也为了商品的被消费而存在。这种在商品消费背后功利的、物质性的需求的满足,正是虚假需求的满足。马尔库塞认为,这种虚假需求的满足对人的危害,就在于它使得每一个人都倾向于和社会一体化,即表现为一种“人们把自己的利益和命运同社会的利益和命运联系在一起,似乎统治者的统治不再仅仅是维持某些特权,而是在维持全体人的利益”的假象[3]。生活在这种假象之中的人,由于其自身的需求已经成为和社会要求相一致的虚假需求,其对社会更趋向于认同,逐渐丧失自觉自主的反思的能力,也丧失了对来自统治者的操纵和控制的批判精神。人的批判的和否定的向度被排斥,逐渐形成了单向度的人,最终形成单向度的社会。马尔库塞显然不认为只有认同的声音的社会就是一个好社会:“绝大多数人接受和被迫接受这个社会,并不能减少这个社会的不合理性,使它少受指责”,因而“真意识与假意识的区别、真实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区别仍然是有意义的”[2]导言5。人的单向度还造就了与其相关的一系列范畴的变化。“‘个人’‘阶级’‘私人’‘家庭’曾经是指还没与已确立的生活条件一体化的那些领域和力量——紧张和矛盾的领域。随着工业社会日益发展的一体化,这些范畴正在丧失它们的批判性涵义,而趋于变成描述性、欺骗性或操作性的术语。”[2]导言6在单向度的人形成之后,阶级的区分由于生活内容和生产方式的趋同逐渐被淡化而显得愈加模糊;社会的需求侵入家庭生活的领域,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由于受虚假需求的统摄,二者存在的对立被逐渐同一。

马尔库塞批判单向度的人,根本原因在于他认为人应当具有超越性、反思性以及批判性。在上文所述的他对虚假需求的定义之后,马尔库塞说:“满足这种需要(1)这种需要指虚假需求。或许会使个人感到十分高兴,但如果这样的幸福会妨碍(他自己和旁人)认识整个社会的病态并把握医治弊病的时机这一才能的发展的话,它就不是必须维护和保障的。”[2]6可以看出,马尔库塞把“认识整个社会的病态并把握医治弊病的时机”视为人的一种才能,而这种才能,就是人的反思性和批判性的体现。批判性的直接表现之一就是人们可以提出反对意见,人们可以说“不”,而这恰恰是单向度的人缺乏的能力,也是单向度的社会所排斥的。马尔库塞对此直接予以批判:“发达工业社会的显著特征是它有效地窒息那些要求自由的需要,即要求从尚可忍受的、有好处的和舒适的情况中摆脱出来的需要,同时它容忍和宽恕富裕社会的破坏力量和抑制功能。”[2]8同时他也认为根据实际上社会的发展趋势,过一种拒斥虚假需求控制的生活是困难的,就连对其进行批判可能都将变得困难。“但是在当代,技术的控制看来真正体现了有益于整个社会集团和社会利益的理性,以致一切矛盾似乎都是不合理的,一切对抗似乎都是不可能的。”[2]10同时,批判性也被认为是有助于人认清虚假需求的虚假之处的不可或缺的特质,并且批判性也有助于人自觉抵制虚假需求的影响。虽然马尔库塞对真实需求和虚假需求已做出明确的区分,但如何真正了解自身的某种需求是真实还是虚假,仍需要回到个人自身。“只要他们仍处于不能自治的状态,只要他们接受灌输和操纵(直到成为他们的本能),他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就不能认为是他们自己的。”[2]7

以往对单向度的人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它消解了人的批判性,导致人无法自由自主自觉地做出决定和判断,成为被决定的人。而伦理学的批判应当聚焦在单向度的人消解了人的反思性,忽视了人的自律以及人性中的道德良知,弱化了人在各种场合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人寻求一种受且仅受外在于自身的法令、规则、制度的约束而行动的生活。马尔库塞的批判给予我们的启示在于,制度建设确有其重大意义,但并非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全部,同时应当注重对人的内在德性的培养。作为对单向度的社会的一种批判的双向度的社会,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有所区分也有所补充,成为人的生活的一体两面。双向度的人,对内在德性的培养和对外在律令的遵守也应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对“过度的生产和消费”的经济伦理批判

需求与消费具有紧密联系现已成为共识,不论这种需求是真实需求还是虚假需求,其都会成为消费的导向和动力。马尔库塞对正常的需求与消费的关系的认知与马克思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商品的被生产,是由于要满足人们的需求,相对地,人们的消费行为也应该只是出于自己的需求去消费。马尔库塞在这一对概念的关系之中,抓住了“人们自己的需求”这一点来作为批判发达工业社会尤其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切入点。他认为本应属于人们自己的需求被有意地引导和塑造了,这些改头换面的需求并不属于人们自己,但人们会遵循这种被塑造的需求去指导消费行为。因而,在虚假需求的引导之下的人们,进行的也是一种虚假的消费。至于这些在经济行为尤其是消费行为之中的虚假需求是什么,马尔库塞给出了这些需求的一部分外延:“现行的大多数需要,诸如休息、娱乐、按广告宣传来处世和消费、爱和恨、别人之所爱和所恨,都属于虚假的需要这一范畴之列。”[2]6在这些内容之中,“爱和恨、别人之所爱和所恨”属于一种虚假需求,是易于理解的,因为很明显它们都来自别人,对这些需求的来源有所认识的人,能意识到这些需求不是出于自身。同理,“按广告宣传来处世和消费”属于虚假需求,也比较容易理解。诚然,广告宣传确实有助于推动人们消费,但在消费完成,获得商品之后,如果对其使用价值产生一定的怀疑和懊悔,则也能确证人们是在并不能了解自己是否真正需要该商品的情况下完成了消费,显然这种需求也是虚假需求。但对于马尔库塞所说的“休息”和“娱乐”,人们则会产生一定的疑问,因为毕竟每个人都能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确曾渴望着休息和娱乐,这一需求不能说或者至少不能完全说是虚假的。对于这一疑问,马尔库塞以一种“哥白尼革命”式的论述予以论证。这种看似有可能真实出自人们自身的需求之所以是一种虚假需求,其原因并不在于它们自身,而在于它们所导向的一种“过度的生产和消费”。因此,这些需求实际上是一种“对于过度的生产和消费的压倒一切的需要”;是一种“对于实际上已不再必要的使人麻木的工作的需要”;是一种“对于抚慰和延长这一麻木不仁状态的缓和方式的需要”[2]8。也就是说,人们想要娱乐,这一事态本身就是社会控制所需要的,而不是只把娱乐看作人们的需求。在这些具体的不同种类的虚假需求之下,导向的却是具有同一种特点的消费行为,即一种无限度的自由的消费。相对于真实需求之下的消费,这种受虚假需求支配的消费,毫无疑问是一种浪费。

马尔库塞对这种虚假需求之下的消费的批判是极其严厉的,他认为这种消费行为“本身是占支配地位的利益发生作用的结果。它预定了改变和利用人以及自然的特殊方式并排斥其他的方式”[2]导言1。可以看出,这种虚假需求之下的消费,也是一种单向度的消费。人们通过这种虚假的消费,得到的是一种虚假的满足,同时自身的消费行为也受到了控制。也就是说,在马尔库塞所批判的发达工业社会中,消费的本质已经背离了人们的基本需求,它反过来被异化成为人们自身的生存的目的。正如马尔库塞所说:“人们似乎是为商品而生活。小轿车、高清晰度的传真装置、错层式家庭住宅以及厨房设备成了人们生活的灵魂。”[2]10赤裸裸的拜金主义会被人们轻易地识别并加以批判,然而这种披上诸如“努力”“奋斗”“拼搏”的外衣的虚假需求,却难以被人们所看穿,相反它们还在极大程度地通过媒体技术的日渐发达而扩大自己的影响。

在“单向度的人”之后的这类“单向度的消费”,也不约而同地体现了一种排他性和单面性,马尔库塞强调了这一点,并把根本原因归结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最终导向了对技术理性的批判。但我们如果以一种经济伦理的视野去看虚假需求导致的浪费性的消费,则会将马尔库塞的批判在伦理学的道路上更加推进一步。马尔库塞的批判从虚假需求开始,经由对受其影响而导致的消费的批判,最终回到对虚假需求的批判。而经济伦理的批判,则会在消费上更进一步,引出这种虚假需求之下的消费对生产的影响,并从一个整体的、辩证的、联系的经济行为的过程的视角展开。第一,浪费性消费违背了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原则。正如需求对消费有促进和引导作用,消费对生产也有促进和引导作用,虚假需求支配之下的消费,是一种无限度的浪费。在当代人为了满足自身的虚假需求的过程中,不断对自然资源以及社会资源进行索取和压榨,后代人对此类资源的天然同等的使用的权利已经受到了侵犯。同时,虚假需求的盛行,导致社会生产受制于消费,并随着消费的逐渐单向度化,呈现出结构失调的恶果。投入社会生产的行业以及从业人员会逐渐集约化,最终促使垄断以及不可持续发展的出现。因而即使是同代人,对自然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的利用,也会由于虚假需求的影响而产生不公平。第二,虚假需求所导致的炫耀性消费、符号性消费、奢侈性消费等消费异化行为,导致社会风气的恶化,对公序良俗形成挑战。浪费性消费造成的社会不公,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仅仅是一个开端,远非其最终结果。在贫富差距拉大的情况下,弱势群体首先会感受到尊严被践踏,继而丧失归属感,产生疏离感,进而滋生“仇富”心理和报复社会的心理,这些无疑给社会的长治久安带来不利影响[4]。另外,这种浪费性消费的流行,也使社会价值观面临冲击。虚假需求对人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不但因它倒置了人和消费的目的与手段关系,还因它会极大地扩大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价值观的影响,以至对社会经济秩序带来危害。

三、对“抑制性总体”的政治伦理批判

在马尔库塞的论述中,人们以过度消费的方式满足了自身的虚假需求,自我异化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到加深,直至形成“单向度的人”。人的异化和消费异化的共同的终极目的在于形成一种新型统治形式,即他所说的“抑制性总体”。马尔库塞对这种带有显著的极权主义色彩的政治的表现和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且也给予严肃的批判。在形式上,虚假需求所导向的政治具有一种非暴力性,这种政治并不主要以激烈的强制措施进行统治,而是“在压倒一切的效率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准这双重的基础上,利用技术而不是恐怖去压服那些离心的社会力量”[2]导言2,它是一种以稳定为终极目的的统治。在内容上,这种统治主要是以虚假需求控制之下的经济行为为工具实施的,它“是一种非恐怖的经济技术协作”,并且“是通过既得利益者对各种需要的操纵发生作用的”[2]5。这里马尔库塞所说的“对各种需要的操纵”,证明虚假需求的目的以及来源是这种极权主义政治,它是“要求压制的势力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产物”[2]7。这种政治“把特殊利益作为所有正常人的利益来兜售几乎没有什么困难”,并且使得“社会的政治需要变成个人的需要和愿望”[2]导言1。在这种政治之中,社会和个人全都是被决定的,这种政治“不仅决定着社会需要的职业、技能和态度,而且还决定着个人的需要和愿望”[2]导言7。从功能上看,这种政治具有极强的控制力,主要体现在它对异己的思想和力量的排斥与同化,另外,由于这种同化,使其具备了欺骗性。从人和社会的正常发展的轨迹来看,由于不同的人面临的境遇不同,其对于不同事物的需求也不同,这些不同的需求体现了人的自由发展的多样性。但是,虚假需求却使得人的发展的不同可能性能否成为一种需要,取决于他们这样做到底对现行的社会制度和利益是否是可取的[2]6。虚假需求出于一个单向度的目的,引导塑造出的是单向度的人,即马尔库塞所说的“把‘社会舆论’连同其制造者一起取消”[2]6,因而它排斥并且抑制了人的不同的需求以及个人发展的可能性。由于这些虚假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人们自己的需要,导致人们对自己置身于其间的这种境遇缺乏觉悟和认识,因而打破这种受“抑制性总体”奴役的“奴隶状态”就显得越发难以想象[2]31。

马尔库塞是在默认了发达工业社会已经呈现出这样一种状态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批判的,因而他对这种极权主义政治的批判强度最大,也最彻底。他的批判集中在两个视角,其一,对处于极权主义政治之下的人的命运,即对极权主义政治的运行方式的批判;其二,揭示了这种政治的本质,从其内在矛盾进行批判。马尔库塞认为,社会的管理者即统治者会许诺“为愈来愈多的人民提供一种愈来愈舒适的生活”,并且这一许诺是“社会的最高许诺”[2]24。它的标准会不断提升,内容会不断丰富,并且会借虚假需求之手,使人们认为对这种愈来愈舒适的生活的追求,就是自己对生活的追求,最终则再进行一次倒转,以人们对愈来愈舒适的生活的追求作为对自身执政以及行政的合法性的最有力支持,巩固自身统治。在这一终极目的得以保障之下,统治者会对不同类型的人群施加不同的统治策略。对那些生活在富裕社会底层的人,以“一种复活了中世纪和近代初期野蛮行径的手段压制在自己的生活界限之内”[2]23。马尔库塞以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隐去了那些具体的政策法令,诸如,税收、户籍等制度中包藏的恶意和歧视。处于这种连基本的生存都难以保障的境地中的人群,已经没有批判和思考的能力。对于另一些社会地位不太低下的人,则“满足其使奴隶状态变得合意且更不引人注意的需要,照顾其解放的需要”[2]24。对于这类人来说,他们一方面对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的境遇没有任何体认,不会为他们发声;另一方面则沉浸在虚假的自由、开放、进步、发展的幻觉中不能自拔,自以为自己是清醒而自由的,自以为自己的观念和选择是出于理性且自由的思考,殊不知这些自由也好、批判也罢,都已经事先处于统治者划定的界限之内。在这些人本主义色彩十分鲜明的批判之外,马尔库塞对极权主义政治的内在矛盾的批判则更加深刻,他把其根源归结为发达工业社会内在的发展逻辑。马尔库塞认为:“掌握了科学和技术的工业社会之所以组织起来,是为了更有效地统治人和自然,是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其资源。当这些成功的努力打开了人类实现的新向度时,它就变得不合理了。”[2]17进而论述这种发达工业社会的所谓不合理如何体现以及发达工业文明的内在矛盾如何体现。“工业社会最发达的地区始终如一地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使技术合理性完善化的趋势,一是在已确立的制度内加紧遏制这一趋势的种种努力。发达工业文明的内在矛盾正在于此:其不合理成分存在于其合理性中”[2]17。简而言之,发达工业社会的政治,一方面追求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极力遏制由于生产力发展所必将带来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发达工业社会的这一完全对立冲突的内在矛盾,既是极权主义政治出现的根本原因,也是虚假需求出现的根本原因。

作为虚假需求的来源和目的的极权主义政治,也违背了多条道德原则,涉及政治伦理的有社会公正原则、集体主义原则、人道主义原则等,尤以集体主义原则和人道主义原则这两方面为重。首先,虚假需求通过在政治中施加作用,把社会中的人切割成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个互相割裂的集体,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虚幻的集体”。这种集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于被支配的阶级来说,他不仅是完全虚幻的集体,而且是新的桎梏”[5]。因而这种以牺牲他人为代价,以满足自身私利为目的的政治,是背离集体主义原则的,脱离了集体与个人的辩证统一。其次,正如马尔库塞所说,“作为目的的生活本质上不同于作为手段的生活”[2]17,这种作为手段的生活,侵蚀了所有居于虚假需求统摄之下的人,不但被统治者作为手段,统治者自身也被作为统治工具的手段。这样的社会是否定人的自由平等的社会;是践踏人的价值和尊严的社会;是阻碍人的自由自觉全面发展的社会。而人道主义原则正是一种“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作为万事的权衡,或以某种方式把人性及其范围、价值作为课题”[6]的道德原则。马尔库塞所批判的这种社会以及政治,无一不与人道主义原则相龃龉。

通过上述论述,我们可以发现,马尔库塞的虚假需求理论,带有鲜明的批判性的色彩,这与我们所熟悉的大部分伦理学理论的建构有所不同。以往的一些卓越的伦理学理论,都是通过对善或应当的论证,给出一个建设性的体系或愿景,最终为我们解答“什么是应有的好生活”“怎样做才能实现好的生活”“人应当成为怎样的人”等问题。而马尔库塞则是以富有批判性的论述,为我们提出“什么是坏生活”“什么是坏社会”的警示。指出“高山景行”的伦理规范,并试图给出其实践路径的建设性伦理学理论,与指出并批判一种失范的状态的“防微杜渐”的批判性伦理学理论同等重要。更何况马尔库塞虚假需求理论所批判的发达工业社会之下的种种怪象,即扭曲人性的单向度的人、纵欲拜金的消费异化、封闭高压的极权政治,这已经是在世界上实实在在存在的现象,谈“防微杜渐”已嫌太晚,“亡羊补牢”似更确切。马尔库塞虚假需求理论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来源于他《单向度的人》的第一个假设,然而他在第二个假设里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仍然有着热切和积极的期望:“存在着能够打破这种遏制并推翻这一社会的力量和趋势”[2]导言6。出于他的社会学视角,他以革命作为实现这一愿望的途径,伦理学对此给出的答案则与马尔库塞不尽相同。通过不同类型的伦理学理论的建构,促使人类形成一种集体自觉,避免踏入马尔库塞所批判的如泥淖一般的境地,这是他的虚假需求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马尔库塞单向伦理学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碳纤维/PPS热塑性单向预浸带进入市场
用“单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唯物辩证法与马尔库塞的“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
马尔库塞对新人本主义伦理学的贡献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从德国表演主义电影《大都会》看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