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基本内容与特征

2021-02-01魏建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领域工作

魏建国, 庄 严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山东 济南 250000;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 南宁 530021)

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新问题,习近平从宣传思想工作、社会主义文艺、网络舆情管控、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新闻舆论传播、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等多个维度阐明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基本规律,全面阐述了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功能定位、实践指向、根本任务、基本性质、战略布局、指导方针等一系列紧迫而又重要的问题,科学回答了“为什么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怎样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这一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问题,形成了独特风格的意识形态工作新思想。这些重要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也提升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对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习近平提出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背景和意义

准确把握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形成背景,是回答习近平为何要强调和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这一“老问题”的着眼点,也是理解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理论内涵与整体框架的前提。当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与研究,仍主要是从意识形态领域“问题倒逼”的视角进行分析,但是众所周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的思想体系,要研究其治国理政思想某一方面的内容,就必须回答好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在整体理论中的地位与价值。由此,习近平提出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既是意识形态领域“问题倒逼”的紧迫性要求,也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整体推进的现实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一)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态势和严峻形势,构成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紧迫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日渐呈现出多元性、复杂性、尖锐性的新特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淡化”“边缘化”“标签化”“污名化”等现象大量存在,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面临着严峻形势。从全球化场域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意识形态体系并未随着经济社会联系的日益加深而消失,相反西方国家凭借文化媒介上的霸权地位,借助各种媒介形式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试图瓦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观念,同时各种意识形态的偏见将“中国问题”复杂化,将中国成就“妖魔化”、中国新冠疫情“政治化”,“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言论甚嚣尘上。从社会境遇看,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各种社会思潮空前活跃,民族主义、生态主义、网络民粹主义、泛娱乐主义、消费主义、文化保守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科技本位主义、国家主义等思潮纷繁复杂[1],严重挤压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存时空,同时数字网络化条件下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分众性、复合型、交互性等特点[2],则也引起了意识形态认同危机、控制力下降、话语权消解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怎样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新的难题。从意识形态建构方式看,意识形态理论创新过程中仍然有许多重大的理论实践课题没有研究透、讲清楚,意识形态话语在生活中也缺乏感染力、抽象且不接地气,直接导致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认同度偏低。由此看来,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怎样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已经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紧迫而严峻的重要课题。正如习近平所说:“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3]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成为习近平一直关注与重视的重要问题。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整体推进,决定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必然性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适应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解答“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怎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提出的施政纲领、战略举措,是对中国道路的拓展与完善。但是,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科学战略布局,“四个全面”的提出和实践离不开共同的思想基础作保障,其整体推进必然需要有良好的社会文化生态。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面来看,“长期存在自由主义即资本主义取向的改革观,其实质是要改变我国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4],意识形态领域的所有问题本质上讲是中国到底采用什么样的社会制度,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到底向何处改革,如何进行改革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关于改革发展的意识形态纷争,改革就难以形成社会共识,甚至有容易走上“歪路”“邪路”“老路”的风险,这就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明确统一的思想问题。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方面来看,党员干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迷茫、迷失是导致理想信念缺失、政治生态恶化、政治规矩涣散等问题的原因,由此从意识形态领域确立党员干部的制度底线与目标高线成为全面从严治党无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只有解决好党员干部在意识形态领域不知所措的现象,全面从严治党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从依法治国的方面来看,法治的根基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依宪执政、党的领导与法治建设关系等意识形态领域焦点问题,如果在这些问题上出现错误性的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将会走向歧路。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方面来看,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思想引领与价值凝聚功能,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合力,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基于此,习近平从极端重要性的角度阐释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思路,科学回答了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难题,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与整体推进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条件。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于2012年11月参观“复兴之路”时提出的重要执政理念,既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宏观愿景,也对促进政治认同、激活改革动力、惠及世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克服全球化、市场化境遇下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不确定甚至悲观的看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故而需要从“如何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视角,进一步探究和确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正确性、合理性,形成关于社会发展道路、改革发展目标的价值共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善于处理人们对以主流意识形态为代表的核心价值和精神信仰认同度下降的问题,如何提升人们对中国精神的认同进而助力中国梦的实现,也成为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重点探讨的重要课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积极应对社会转型期人们价值文化、利益诉求多元化的问题,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价值引领、利益整合功能,形成促进发展、维护和谐、实现繁荣的良好氛围,使意识形态建设与中国力量凝聚相得益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必须要消弭世界上关于中国的一些意识形态偏见,更好地使世界了解中国,建构意识形态对外宣传的话语体系,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所以,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作用,就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问题。

二、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基于意识形态领域挑战的现实回应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全面阐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总体定位、实践指向、根本任务、整体布局等,形成了系统的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

(一)意识形态工作的功能定位:“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长期以来,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作用有几种误解,或者以为意识形态建设决定一切的“意识形态中心论”[5],或者宣扬一切意识形态正在或已经消亡的“意识形态终结论”[6],或者以为意识形态工作无足轻重“意识形态淡化论”[7]。于是,准确定位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正确看待意识形态工作的功能意义,成为意识形态领域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也成为治国理政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为此,习近平从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与作用的两个维度,系统回答与阐释了“怎样看待意识形态工作”这一根本性问题。

一方面,准确定位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习近平提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8]14这一精辟论断,不仅阐明了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谁是第一位”的问题,也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的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地位。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就需要客观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的多样性、复杂性、严峻性问题,既不能为了规避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识形态问题而因噎废食,又不能忽视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识形态问题的严重危害,而是应该明确意识形态这一“极端重要”工作的基本职责,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市场经济发展中意识形态的“负能量”转化为“正向推力”,为经济平稳快速运行创造条件[9]。

另一方面,明确阐述意识形态工作的作用。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曾指出:“意识形态并非简单意义上的世界观或文化世界观,或是掩盖利益的面具,而是一个经由漫长历史演进而形成的信仰体系,以激情把诸多观念融于一体,转化为社会杠杆,在改造观念过程中也改造人。”[10]在社会生活中,意识形态不仅是一定阶级与社会集团的信仰体系,也是引领整个社会精神文化风貌的价值“风向标”,还是整合不同利益矛盾与价值诉求的“社会杠杆”。尽管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纷繁复杂,但究其根本仍主要是关于旗帜、道路、制度的论争。正是基于意识形态在社会结构中的这种独特功能,习近平明确阐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作用,即“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2]23这也就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的巩固执政、引领社会、凝聚人心的功能,进一步凸显了意识形态工作在治国理政中具有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指向:“牢牢掌握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在实践层面,明确意识形态工作的目标选择与行动方向,是回答“怎样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指出:“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8]21这实际上是对当前意识形态工作实践指向的再思考与新凝练,构成了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大方向、总思路、着力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是以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为同一目标的思想整体,但在实践中又彰显出各有侧重、各不相同的实践目的,其协同推进由此也成为习近平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行动指南。

首先,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是本质要求。列宁认为:“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来,否认或不了解领导权思想的阶级就不是阶级,或者还不是阶级,而是行会,或者是各种行会的总和。”[11]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执政党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也是避免意识形态领域出现“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创新方面,习近平以“理论创新永无止境”的态度一以贯之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创新,着力构建适应当代中国实践需要的马克思主义,为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提供了旗帜引领与理论基础;在信念凝聚方面,习近平将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注重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凝聚作用,确保党员干部在意识形态领域保持清醒头脑与坚强定力;在党员观念建构方面,把增强“四个意识”作为强化党员意识、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发挥党员表率作用的重要抓手,提升党员干部正确认识与科学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素质,加强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其次,巩固意识形态管理权是根本保障。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思想嵌入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宣传教育、思想斗争、作风建设等,因欠缺持久性、操作性、常态性而影响意识形态建设的实际效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权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意识形态制度规范化的新转向,习近平不仅以“治本之策”定位纪律规矩在治党管党中的地位,把党员干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底线要求以党内法规的形式确立下来,而且基于社会意识形态舆论格局的新变化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社会成员在意识形态不同领域的法治底线,更建构了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制、巡视监督制度等,使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权形成自上至下有抓手的新局面,促使意识形态领域风清气正。

最后,巩固意识形态话语权是重要手段。“思想领导权的实现路径就是话语权。”[12]意识形态话语权包括了对“中国问题”的论断权,对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论的解释权,对错误价值观念与社会思潮的批判权等。具体到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习近平不仅明确从“理论的彻底性”上增强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问题”的论断力,而且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特色”“传播好中国声音”等,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对外传播中的解释力,全面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更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引领社会价值观念,从而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力。

(三)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两个巩固”

习近平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8]14这一精辟论述,不仅在理论上回答了意识形态领域纷繁现象背后的实质,即“到底坚持哪一种主义”,也在实践上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目的,即解疑释惑、凝心聚力、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以说,“两个巩固”阐明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要求,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状况的评价标准,回答了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是干什么的”这一重要问题。

当前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两个巩固”,应该着重把握如下几点。首先,深刻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合理性。这种坚持既源自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科学性、真理性、实践性,也源自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对中国革命与建设问题的科学解答与回应。其次,掌握洞察意识形态领域纷繁复杂现象本质的科学方法。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成为洞察意识形态领域问题本质的手段,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也构成了洞察意识形态领域复杂问题的政治尺度、价值标准、科学方法。最后,准确把握依靠什么凝心聚力。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文化自信”凝心聚力,坚持核心价值固本培元,坚持传统文化涵养心智,实现主流思想文化对社会心理的积极引导,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与共同的理想目标。

(四)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性质:“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性质主要回答“意识形态工作到底为了谁”的重大问题。近年来,这一问题却成为意识形态领域又一敏感话题,甚至出现了把意识形态党性与人民性相割裂的说法。鉴于此,习近平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8]15这就深刻阐明了意识形态党性与人民性的内在统一,即意识形态工作要讲党性,也要讲人民性,坚持党性是为了坚持人民性。

意识形态工作要讲好党性,也要讲好人民性。首先,正确看待意识形态的政党属性,讲好党性原则。政党是一定阶级利益代表,其阶级烙印在思想观念上的系统反映,构成了该政党所坚持的意识形态。因此,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党性原则,实质就是对政党的政治目标、政治理念、政治立场、政策方针的恪守与践行。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坚持党性原则,核心就是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目标,践行人民本位的价值观念,站稳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坚持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其次,科学看待意识形态的人民属性,讲好人民性原则。意识形态的人民性是一个整体性概念,不是简单地从某一阶层、某一社会集团、某一社会群体考量意识形态工作,而是把全体人民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中心。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中坚持人民性,就是把人民群众作为利益的主体,涵养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促进人民群众的整体发展。最后,科学把握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坚持讲好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切历史上的斗争,无论是在政治、宗教、哲学的领域中进行的,还是在其他意识形态领域中进行的,实际上只是或多或少明显的表现了各社会阶级的斗争。”[13]阶级性是任何意识形态具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性体现在无产阶级政党及其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对无产阶级与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实现,区别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政党属性与人民属性的根本割裂。从本质上看,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二者是内在统一的。

(五)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方针:“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一直以来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直接关系着意识形态领域的总体形势与基本态势。习近平强调:“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8]16这实际上再次确认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方针,即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弘扬主旋律”,也注重在舆论斗争中“打好主动仗”。

在实践中坚持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方针,应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首先,坚持“辩证思维”分析意识形态问题。习近平指出:“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14]意识形态领域现象纷繁复杂,涉及到了思想认识、学术探讨、纪律规矩等不同性质类型的问题。这也就需要在实践中运用辩证思维,具体分析各种意识形态现象背后的性质,对待思想认识问题以宣传引导解决,对待舆论斗争的内容则打好“主动仗”。其次,以“供需思维”把握群众的兴趣点,满足群众的真正需要。正面宣传需要克服不能打动人的问题。这就需要以“供需思维”了解群众的思想盲区与理论兴奋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满足群众在宣传工作中的真正需要,让意识形态沁人心脾。最后,以“底线思维”主动应对舆论场的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领域制定出台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党员群众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底线。这就要求面对意识形态领域触碰底线的言行,应主动发声、善于发声,从而解决主流意识形态在操作层面“失语”“失声”“失踪”现象。

(六)意识形态工作的整体布局:“全党齐动手,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

谁在意识形态领域肩负责任,意识形态工作从何处展开,是科学有效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保证。当前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或者以为就是宣传思想部门的责任,或者以为与党员干部个人没有关系,或者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领域迷茫而不知所措,这些模糊认识弄不清楚,党管意识形态原则就会沦为空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8]18。这一论断反映了党中央对意识形态责任主体的再确认,体现了对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新布局,对新时代全面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全党齐动手”,确认了谁在意识形态领域肩负主体责任。以明晰责任解决好意识形态问题形势严峻而又缺乏抓手的问题,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重要方面。这就需要明确每一位党员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纪律底线,把党员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行为举止作为评价党员干部的重要标准,强化党委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应有态度与政治责任。另一方面,“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回答了意识形态工作在何处开展的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根本上说是做人的思想观念的工作,必然决定了意识形态工作应以意识形态舆论场的新格局、新变化、新特征为开展方向,重点从互联网舆论场、对外传播、高校青年意识形态教育、新闻舆论传播等领域着手推进意识形态建设,这构成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的新布局。

三、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特征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具有强烈的时代关怀与高度的理论自觉,它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了鲜明的特征。科学把握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对新时代更好加强和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顶层设计与问题导向的统一

中国问题的“倒逼”与中国道路的顶层设计,既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科学方法论,也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注重运用“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的战略辩证思维,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去回答“为什么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问题;注重运用系统思维回答“意识形态工作在何处开展”的问题,提出“大宣传”理念、“全党齐动手”等重要观点;注重运用创新思维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注重构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理论,回答好“坚持什么样意识形态”的问题。这些都构成了习近平以全新哲学思维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同时,习近平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顶层设计也是坚持问题导向的必然结果。习近平注重意识形态领域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各种错误思潮的普遍存在、意识形态工作不适应现实需要、网络意识形态舆论格局新变化等问题,着力回答和解决了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系列思想困惑与认识难题,形成了具有预见性、前瞻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出了问题导向的鲜明特征。

(二)强调整体谋划与重点突破的有机结合

审视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过程,呈现出了整体谋划与重点突破的意识形态工作逻辑思路,这也成为习近平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实践特色。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工作的脉络框架大致经历四个阶段,即以理论创新与策略制定为主的总体谋划阶段、以关照意识形态重点领域的具体部署阶段、以党员规范、主体责任建构为内容的制度设计阶段、以巡视条例制定为标志的监督落实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习近平不仅从总体上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作用、根本任务、基本性质、实践指向、整体布局等做出系统整体的阐述,也善于就意识形态领域的关键环节、责任主体、单位领域等做出重点安排,比如提出“党校要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15]325“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15]327等重要论断。这既反映了习近平基于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而具有的全局观、整体观,也体现了优先解决意识形态领域主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方面的哲学智慧,体现了意识形态工作整体推进与重点解决的有机结合。

(三)注重意识形态制度的法治化、精细化

突出意识形态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实现意识形态领域责任义务的精细化,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鲜明特征。十八大以来,通过加强意识形态宣传,完善党内规章制度,廓清党员干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负面清单”与“责任清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规范性不够、约束力不行、操作性不强的“意识形态工作失灵”现象。针对党员干部在意识形态领域不知道干什么,习近平明确提出“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15]127“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15]156等重要思想,制定颁布了明确党员干部意识形态领域底线的党内规章制度,使党员干部在意识形态领域有规可循;针对党委政府、领导干部不知道在意识形态领域肩负什么样的责任,构建意识形态领域责任制,使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精细化、明确化,有效提升了意识形态管理的规范性。这些新谋划、新制度、新要求,都生动构成了习近平推进意识形态制度规范的精细化举措,日渐实现意识形态工作由道德教化、政治约束向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转向,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特征。

(四)凸显意识形态话语叙事的生活化与包容性

话语叙事不仅是人们日常沟通交流的工具,也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米歇尔·福柯认为:“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社会团体所认识的过程。”[16]当前我国意识形态传播场域主要存在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三种形态。政治话语叙事宏大、严肃、抽象,具有强烈的政治性与意识形态色彩,社会大众接受度与认同度有限。学术话语圈囿于知识分子阶层。大众话语则是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化语言。鉴于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政治话语社会认同度不高,当前意识形态传播的重心实际是实现叙事表达的通俗化、生活化与包容性,建构适应群众心理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以丰富多样的载体融汇贴近群众生活的意识形态叙事表达。由此,这也就成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重要实践特征。习近平注重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的包容性建构,突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共同价值观念在意识形态嵌入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以平实的话语内容提升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以适应大众心理的话语内容融合不同社会阶层的价值诉求;习近平在意识形态建设的过程中,也突出语言表达的生活化、通俗化,注重用人们日常的语言方式进行思想的阐释,使人们更容易理解与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思想。例如,习近平在强调要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时提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17]。习近平在强调共产党人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时,指出“共产党人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或信仰、理想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5]326。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就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语言深刻阐明“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18]。同时在对外宣传中也注重运用西方话语、西方概念阐释中国特色、传播中国声音,明确提出“我们要主动发声,让人家了解我们希望人家了解的东西”[19],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以上这些通俗、简明的语言表达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语叙事的独特风格。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领域工作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不工作,爽飞了?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