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构建

2021-02-01鸿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家长

郭 鸿 雁

(商丘师范学院 档案馆,河南 商丘 476000)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的各种思潮也纷纷进入国内。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成长的烦恼,会经常遇到各种矛盾与困惑,心理状况复杂且不稳定。社会转型期的时代背景无疑会给正处于世界观与价值观形成期的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影响,这其中一部分西方思潮会有积极的影响,但也不排除有些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带来一些干扰。在这样的背景下,伴随着素质教育走向深入,心理健康教育也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重视。但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一项短期的工作,教育者只有深入了解学生在成长中的长期的心理状态,才能发现问题并及时展开沟通与疏导。从这个角度来说,寻找一个能够长期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与心理成长的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心理健康档案可以有效地消除老师、家长以主观判断来评价学生的情况,为开发学生潜能,提高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提供有利条件,也可为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提供相关的依据。

一、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健康并非单指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他们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弱,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他们处于人生的重要时期,也承受着来自家长、学校与自身的压力,处于一个比较容易发生心理问题的阶段,他们的心理问题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2008年10月10日是第十七次“世界心理健康日”,这次世界心理健康日的主题是“同享奥运精神,共促身心健康”,还特别把青少年儿童定为目标人群[1]。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显示,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学生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主要的问题集中在焦虑症、神经性抑郁症、社交恐惧症等,出现极为严重的神经症与精神病症的例子也有增多的迹象。而因人际交往而出现的心理问题在大学生中最为常见。正常而健康的人际交往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而现实中在大学生身上常出现一种人际交往上的矛盾:一方面,他们渴望老师、家长与同学的理解、信任与关爱;另一方面,他们不敢打开心门,不敢与老师、家长、同学敞开心扉进行沟通与交流。一旦他们遇到困难,产生困扰,又没有正常宣泄的途径,把困惑、迷茫甚至愤怒压抑在心底,极易出现心理问题。此外,学习的压力也常常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特别是成绩优异的学生出现此类问题时,常会被忽视。恋爱情感等学生时期敏感的话题所带来的困惑也是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从整体上看,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外在表现也各不相同,他们的心理问题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关注。而当前我们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社会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还有待加强,相应的政策法规还不健全,学校也缺少专业人才与科学的方法指导。常常是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老师却无法用专业的方法去疏导与解决。科学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必须从学生的个性、人格特征、家庭教育情况、人际交往情况、近期心理状况、往期心理状况等出发,综合多方面的因素,选择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与手段。也正是鉴于这种现状,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工作。

二、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作用

(一)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完善

大学时期的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非常迅速。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给学生进行自我认识时提供科学的信息,了解自己的个性类型,了解自己心智上的优点与不足,并根据这种认识改造自己,完善自己。在建立心理档案时,学生都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描述自己的个性特征,这也是学生认识自我的一个过程,一个学生在描述他的个性特征时写道:“通过老师的指导,我测量出我的气质类型属于多血黏液质。老师告诉我,黏液质的特点是情绪稳定,反应稍慢,内心体验不易外露;多血质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而多血黏液质介于两者之间。这很符合我的个性,我的确有两面性。这也让我认识到了我自身性格上的优势与不足。大学时代是人生的一个关键时期,我应抓住这个机遇,学会在学习与生活中自我控制,杜绝上课分神的现象。之前父母常会说我的缺点,有时我也认为他们是在小题大做,故意针对我,现在看来是我的心态问题了。对我反应不快这一不足之处,我也找辅导老师进行了咨询,老师要我从平日的点点滴滴训练自己的反应,还给我提供了一些科学的训练方法。今天是我第一次这么清楚地认识自己,也是第一次这么深入地反思自己,我知道了什么是对自己负责,我也知道了自己的性格关系着自己的成长……”[2]学生的感受与思考是在建立心理档案的过程中获得的,这也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当学生深入地认识了自己并有所感悟,获得收获时,他们的人格也获得了一次完善。

(二)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东西方思潮、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碰撞,社会竞争也日益激烈。这个时期的大学生也接受着各种思潮与价值观的冲击,面临着各种挑战与压力,也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挫折与磨炼[3]。他们也会产生很多心理困惑与问题。而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正确引导教育学生,就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就可以帮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全面地了解学生,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与气质类型,发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方法来解决问题,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教育学生,以使他们的身心能够得到健康发展。有的学生智商高,但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有的学生学习勤奋,但效果不明显。教师可以尝试从心理健康档案中,寻找问题产生的心理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对多血质的学生,要强调“严格”的方法,对于胆汁质的学生,要强调“引导”的方法,对黏液质的学生,要强调“缓慢”的方法,对抑郁质的学生,要强调“关爱”的方法。我们常讲“千人千面”,学生之间,在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个性特点与气质类型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心理健康档案中的信息,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消除盲目性,提高教育效果。有些班主任,在利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方面,也的确提供了许多好的经验。有些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性格描述时,结合了量化材料与非量化材料,把对学生的评价写得生动、幽默,富于亲切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还有一位教师从心理档案中发现某学生的自卑问题,并根据该学生的心理特点专门设计了一堂班会,用画“生命线”的方法带领学生体会自信对生命的意义,方法新颖,教育力强,不但解决了这个学生的问题,也教育了全体学生。

(三)可以帮助家长深入了解学生、增进理解

优秀的家长是按教育规律教育孩子,这也是21世纪好家长的标准之一。但现在中国的很多家长没有基本的科学教育孩子的知识与方法,棍棒政策仍是很多家长常用的手段[4]。他们虽然有培养好孩子的愿望,对子女的期望也非常高,但由于缺乏对子女个性特点及心理状态的深入了解,抓不住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找不到最佳的教育手段,在教育孩子时往往说不到孩子心中去,甚至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打骂方式,不但无法取得预想的效果,还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我们可以把其中的重要内容传递给家长,帮助家长更加科学、客观地了解孩子,寻找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让孩子在最佳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例如,某大学在帮助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后,让家长了解孩子个性心理测试的情况,并举办分析学生个性特点的讲座,这让许多家长都感到受益匪浅。一位家长谈道:“我们曾认为很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懂得选择教育的方法,但今天看到心理健康档案中孩子的个性分析后,感觉原来对孩子的认识并不全面。原来我们认为孩子较为单纯,遇事缺乏主见,头脑的创造力不强。但现在看来,孩子对周围的事物是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的,个性也较为丰富,善于幻想,喜欢交朋友。在回家后和孩子谈到这些时,孩子也非常高兴,认为我们真正地了解了他。我们的确要好好反思一下过去的家庭教育的不足之处,用更适当更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四)可以帮助学校科学考察学生、改进工作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让学校领导和教师全面了解每个层次的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素质的差异,用科学的数据来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从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中统计出的科学数据,可以作为相关负责人制定制度的依据,也可以作为改进教学工作的依据[5]。如果在学生入学初期就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查阅心理健康档案中所反映出的个性、气质信息,班主任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深入了解学生的目的,学校也可以以此为参考,进行新生分班。这样不但避免了传统分班的随意性,让分班变得更科学、更均衡。实践证明,参考心理健康档案的信息进行分班,各个班级的学生组成情况大致平衡,内向的学生与外向的学生在各班的分布也基本相同。这样就使得各个班在入学初就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不但可以让教师工作更加主动,也可以调动起家长的积极性,增强对孩子的信心,同时也让各班学生有条件在班级中完善与发展自己的个性。在教育发达的地区,很多学校都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运用中积累了丰富而有效的经验,有的学校还把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作为制度进行了规范,在各年级与各个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了广泛的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着社会的前进、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会在学校教育中发挥更为巨大的作用。

三、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这不但是档案规范的要求,也是对建档人员品德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要遵循下面五条基本原则。

第一,科学性原则。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做到科学、客观。在选择心理学量表时要强调科学性,必须是心理学专家编写的量表。网络下载或没有详细使用手册与说明书的量表,不能用作对学生的心理测评。

第二,发展性原则。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积极的态度正面引导学生。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并非停滞的、静止的。要不断丰富档案材料,采用动态管理的方式。不但要用档案反映学生的心理现状,更要用档案来呈现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预测学生心理品质发展的前景。

第三,系统性原则。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在建立初期就要全面系统地设计内容。在选择测评工具时注意前后统一,做到在同一平台下进行对比。因为只有心理健康档案具有系统性,才有可能做到长期、系统地观察、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整个过程。

第四,教育性原则。为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教育他们,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建立与使用心理健康档案时,要考虑是否会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是否会造成负面影响与心理创伤。要把是否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作为使用心理健康档案的前提。

第五,保密性原则。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的人员要对被建档的学生承担保密责任,对具有暗示效应、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违反心理咨询工作原则和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心理健康档案内容的记录,必须建立追责制度,严格保密。不把心理健康档案作为学生升学、就业的依据。

四、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方法

(一)确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基本内容

在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时,首先要根据学生整体情况确定档案的内容。主要可概括为两大方面:一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背景资料,如学生的基本情况等;二是能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如智力情况、个性特征等。具体地说,可以有下面的内容:学生基本情况资料、家庭背景资料、早期教育记录、病史资料、心理发展状况的测评资料、心理发展动态资料、心理异常情况记录、接受心理咨询记录、心理状况综合评定资料等。

(二)采集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相关信息

在确定了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之后,就要用一些科学有效的办法去采集相关信息,这也是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关键一步。一般来说,采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信息有下面几种方法。第一,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用观察的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自然状况下的学生资料。教师可以对所观察的内容评定等级,也可以记录某种现象出现的次数,还可以用描述性的语言记录观察到的学生心理状况。第二,问卷法。问卷法指教师向学生发放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表,让学生填写或回答问题,以此收集学生的心理活动情况。第三,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指通过分析学生的特定的作品来获得学生心理上的某些信息。例如,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学生的学习心得、学习笔记、作文、作业、试卷、绘画等作品,以此获得相关心理信息。其中,最有分析价值的是学生的自传,一般又可以分成综合式自传与主题式自传。在对学生的自传进行心理分析时,要注意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自传流露出的情绪基调是什么?自传中提到的重要事件与背景有哪些?如果自传按时间顺序在记叙,中间有无明显的时间盲点?自传是否有故意回避敏感问题的倾向?第四,谈话法。谈话法指教师通过与相关人员交谈的方式来收集和了解学生心理信息。通过谈话,教师可以直接接触学生,感受到学生的真实心理背景。第五,心理测评法。这种方法也是在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时最常见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测评工具对学生的心理特质进行测评[6]。测评工具要具有专业性,如用《卡特尔16PF量表》测量学生心理是否健康, 用《学习适应性测验》来反映与学习活动有关的非智力因素,找出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三)形成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

在完成对学生的心理信息的收集工作之后,要对相关的资料,特别是心理测评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提供教育方面的建议,形成心理健康档案[7]。首先,教师要根据相关心理信息进行心理学意义的分析和解释,把值得关注的信息通告家长和任课教师。在进行分析和解释时,要参考常模资料与效度资料,还应把测试情境因素考虑进去。其次,根据相关信息的分析和解释,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提出教育建议,还要重点围绕培养创造力、优化人格、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心理健康、指导升学就业等方面来提供辅导策略,这其实也是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的目的所在。最后,用电脑软件、档案袋的形式形成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还要对档案的管理制定规范的制度,保证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科学有效。

总之,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做好这项工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也可以让家长和老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让教育更加和谐与美好。我们应更积极地推广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家长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