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索
2021-02-01冯俊英
冯俊英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70)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均提出,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校园文化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育高尚的理想、培养进取的态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建设独具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对于培养技能优秀、品德高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有着重要意义。21世纪是海洋世纪,经略海洋、盛世起航,“海洋强国”战略为航海高职人才培养带来了新机遇、新要求和新挑战。航海高职特色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部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一、校园文化基本要义
校园文化不仅仅指学校的基础设施和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校风校训、教风学风,以及全体师生的思想行为所秉持的人文精神。在校园这个时空里,学生的身心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涵养,达成技能提升和人格塑造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为学校教育的灵魂,校园文化代表着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最深层次的目标是确定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即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校园文化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形成学校凝聚力并发挥办学特色。校园文化通常由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四要素构成。
校园文化主要在德育和美育两个方面发挥育人功能。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健全的规章制度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丰富的校园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此外,美丽的学校环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文明礼貌言行、和谐人际关系,则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
二、航海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更是离不开海员,海员甚至也有“第二海军”的称号,他们是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因素。海运即国运,在“海洋强国”“海运强国”的战略背景下,航海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国际化航海航运人才的重任,航海高职院校毕业生也已经成为中国海员的主力军。海事特色校园文化旨在形成育人树人的“深蓝””校园文化,培养学生海洋意识,树立航海情怀,坚定航海职业信心,打造一批逐梦海洋、热爱祖国、立志航海的卓越海事人才。
校园文化对学生情操、人格、信仰的潜移默化和耳濡目染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提起航海院校,人们便可联想到严谨、勤奋、敬业、服从,这些都是航海院校校园文化的优秀体现。海事特色的校园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海铸魂、以物化文、以文化人”的建设方针,进一步诠释校风、教风、学风,把学校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凝练符合学校特质的“海院精神”。在校园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秉承海事特质为核心,以“海”育人,弘扬我国航海文化,加强学生对海洋文化深厚内涵的认知、认同和传承,坚定对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自信。
三、航海高职海事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至今已经有70年的办学历程,其前身是1951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培养远洋船员的专门学校。随着涉海涉水专业全面拓展,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内涵建设持续深化,先后培养出近20万名优秀校友,遍布全球,学校也被誉为“新中国优秀航运人才的摇篮”。学校被评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也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单位。在十四五期间,学校向着全面建成“国际知名高水平应用型海事类高等院校”的宏伟目标迈进,海事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代表着学校软实力。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现状和发展目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路径。
(一)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凝练符合学校特质的“海院精神”
江苏海院所在地南京,是我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策源地、“宝船”建造地、航海始发地,以及身后归属地,拥有全国最多、保存最完整的郑和文化遗迹,如郑和纪念馆、宝船厂遗址、静海寺、天妃宫等。600多年前郑和率领浩大舟师向海出发,他勇敢无畏和探索创新的航海精神,为航海高职学生树立了伟大榜样。在郑和航海精神的指引下,“海院精神”体现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特征的时代精神。
1949年9月,原国民党招商局“海辽”号等18艘海轮相继起义,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选择“与祖国共命运,同时代共发展”。700多名起义船员是南京海员训练班的初期船员,“重庆”舰起义官兵担任教员。这也是我校最早的校友和师资。“海辽”号起义是江苏海院的红色基因,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的“海院精神”应继承发扬“海辽”精神——坚定信念、为国为民的爱国精神;众志成城、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勇往直前、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
沿着从“海辽号”起义到国家“双高”建设的历史文脉,江苏海院发动全体师生开展“海院精神大讨论”活动,进一步诠释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内涵,征集校歌并完成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语言表达的校歌制作,发布校歌、校旗、校徽、校标、吉祥物等使用规范,不断增强师生和广大校友对新时代“海院精神”的认可度和践行度。根据学校的海事特色和师生的心理需求,开发系列文化产品,让“海院精神”从抽象的概念变为师生喜闻乐见的生动形象。
(二)升级物质文化载体,打造彰显海事特色的图书馆和博物馆
江苏海院的整体建筑格局凸显浓郁的海洋风格,如船帆造型的南大门、海蓝色调三栋教学楼、灯塔、海泽园、螺旋桨、轮机机舱实训楼。此外,校园里的桥梁、河流和道路所呈现的语言景观也深具海洋特色,如标牌颜色为蓝色、帆船造型和海浪图案,路名也是向海而起,如海涵路、郑和路、镇海路等。师生还可以零距离观看航海实训设施,如救生艇、绳梯和操练艇。此外,航海主题广场和海洋主题餐厅也是校园的蓝色名片。
在校园现有物质文化基础上,建议升级改造学校图书馆。完善基础设施,重组楼宇空间,增设海洋文化书籍阅览室、海洋主题书画展览,营造特色“海院书香”氛围。此外,图书馆辟出空间建设校友馆和校史馆,集中展示历届校友资料、优秀校友事迹和优秀教师典型等,激发师生和校友弘扬传统、爱校建校的荣誉感。校史馆集中展示学校办学历史、办学成就、学校精神和海院文库等,?激发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感。
此外,学校已经在建融历史回顾、文化展示、实景体验、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教育、研学旅游为一体的海事职业教育博物馆,凸显“海”“船”“港”等元素,通过景观打造、布设老物件、校友捐赠纪念设施等方法,在学校道路、广场、操场、报告厅、运动场、图书馆、实训场所等设立若干个海事文化体验区,把博物馆建在校园、把校园建成博物馆,成为海事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三)培育校园行为文化,提升师生文明礼仪素养
江苏海院深耕航海航运七十载,专业方向涵盖了造船、开船和管船一条龙的涉水专业,如船舶、航海、轮机、港行、海事管理等。此外,学校还有人文和经管类十几个专业。笔者发现各个二级学院对学生的管理要求不同,如定向培养士官生准军事化管理,重点水上专业半军事化管理,其他专业则参考半军事化管理,但没有硬性要求。不同的标准要求下,学生的日常举止修养也参差不齐,而且调查发现,部分师生的文明礼仪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首先,建议学校编制《江苏海院师生行为规范》,明确师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具有约束力的行为标准。其次,学校编制《江苏海院师生礼仪规范》,重点突出公共交际礼仪和职场礼仪培育与践行。此外,还可以仿效国外高校,给每个学生制作胸牌,印有照片、专业、学号等个人信息。每天上课要求佩戴胸牌,增强个人言行的责任感。学校还可以为每位教师制作胸卡,加上部门和姓名,方便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提醒教师时时处处关注言行举止。
(四)营造特色校园文化氛围,彰显环境文化育人成效
根据学校总体规划,增加几处校园里的文化景观,重点建设海事特色鲜明的主题雕塑。江苏海院的最东边有一处南朝时期梁建安敏候萧正立墓石刻,鼓励师生自主设计和规划校园内梁朝石刻景观,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各二级学院开展自主教室文化、宿舍文化设计和建设,定期开展设计评比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参与感。重点建设海军士官生军营文化区和海员文化区,营造海事特色“家”文化。此外,各个二级学院全面开展教学实训场所文化建设,把专业文化跟校园环境融合起来,彰显环境文化的育人效果。
除了静止的环境文化,学校的各种活动也是生动的校园文化载体。每年举办数场“百川讲坛”,邀请行业专家、企业骨干、杰出青年、学术大咖开讲,提升讲坛质量。常态化开展“海院青年说”“校园文化艺术节”“航海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充分利用党团、社团、班级、社会实践等活动载体,开展“红歌会”“我与校长有个约会”等校园文化活动“一院一品”项目。推进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的品牌打造,培育省级优秀社团或社会实践活动品牌。此外,学校每年开展世界海洋日(6月8日)、世界海员日(6月25日)、中国航海日(7月11日)等主题日活动,将“海洋强国”“海运强国”战略内涵融入校园活动,深植学生内心,树立航海志向,培养家国情怀。
四、结论
校园文化是外界了解学校的一个窗口,更是学校内涵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
航海高职的特色校园文化为高素质航海航运人才培养服务,“润物无声”发挥育人功效。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是基础和保障,精神文化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内涵灵魂,代表着学校的内涵积淀、办学理念和教育传统。海事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依靠学校有关部门,而且全体师生都是校园文化的行为主体、参与者和建设者。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为航海高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