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时空交替中的批判现实

2021-02-01杨赤婧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时空现实

杨赤婧

(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 安徽合肥 230601)

每一部伟大的电影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表达自身独特的人文观照,这是一部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所在,引发观众对自身对社会生活的反思。电影中的批判现实指的是:“在影片中客观冷静呈现当代社会中各种现实问题以及人性内在的矛盾冲突,不修饰、不避讳地将真实存在的种种丑陋、残酷、虚伪和恐慌等负面现实呈现于镜头中,在表现过程中掘弃戏剧性的人物塑造和情节构建,以真实性、深刻性、疏离感、开放性为表达主旨。”[1]具有批判主义精神的电影有以下两点特征:其一是用朴素简练的的手法真实的构造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实,以表现生活的本质为核心。摒弃语言的描述,没有旁白没有陈述式的剧情,通过镜头中时空的巧妙交替,交代出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背景,推动剧情发展,给观影者更直观的时空感受,观众通过自我的“看”从电影中体会丑陋而又真实的现实社会。其二是用真实的、经典的细节描写表现生活的本质,抛开主观性,达到艺术真实性的同时,采用开放式的结局。现实生活中的故事一直在继续,看似已经有了结局的故事只是岁月长河中的一个阶段,暂时的平静下,暗潮时刻在涌动,后续的发展何去何从,生活有无数的可能,带给观众更加真实的现实体验感,引导观众更多的思考。

就批判现实主义电影来说,“时空”是电影中一根魔杖,剖开生活的表皮揭露现实的本质。“交替”赋予电影崭新的生机,让平凡而又寻常的题材焕发新的光彩,通过电影手段的创新表达出电影最具价值和意义的批判目的。电影时间指的是在电影时间和空间不停的双向流动中,既能表现物质对象过去、未来、现实的时序顺序,也能把各种对象同时存在和交替延续的相互作用,通过对时间做相等、延长、缩短、停滞、重复等创作表现,呈现时间流动的间断性和跳跃性。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电影中必须通过实际的空间作为依托才能呈现出来。

一、纵向受制时空中的批判现实

受制时空是电影时空处理中最常规的一种方法。“理出单一线索的因果连续性来,然后删除剧情的薄弱时间,组合成高度集中的电影情节。”[2]每一部电影的受制时空是因为院线放映时间的物理限制导致对影片的戏剧时间进行删减。一部分电影在删减了戏剧时间的基础上,会基于影片的时间与空间要素着手进行二次的删减。时间和空间是构成影片起承转合的主要元素,在第二次的压缩中,针对于不同方向的受制可以分为横向与纵向。电影戏剧时间中同时存在的多个空间既是横向的;以时间的线形运动性为主既是纵向的。以影片更加清晰直接的方式呈现剧情中的时空关系为目的,对叙述过程中同一时序下的不同空间有主次的进行压缩即为横向受制;反之,同一目的下保存同一时序中的不同空间,对有机组合的不同空间中的叙述时间进行压缩即为纵向受制。纵向受制的影片时间受到情节线索与空间更加丰富的影响更加的受制,叙述的技巧更加的复杂。

电影《毒品网络》是一部纵向受制时空的代表作,影片放弃了常规单一的个人英雄主义缉毒英雄在经历了波澜壮阔的磨难之后,以消灭了毒贩为结局的封闭式剧情。横向受制时空模式通常采用此种线索情节单一且集中,时空跨度较小,结局封闭的模式。《毒品网络》以缉毒为主题,围绕四条线索,三名主角,120名配角,九座城市的大阵容来放射型的展开故事,有条不紊的将平行发生的四个故事有机交替,用开放式的结局展示了毒品泛滥的现状。

总览整部《毒品网络》电影将与主题相关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事件并列编织在故事中,从始至终多名角色间都没有发生共同的交集,四组不同空间里的角色情节线在同一时空中演绎,各自都有独立的活动情节交集浅疏。在时空的处理中,导演遵循多组角色、不同空间里的情节线索同时演绎,不分主次,情节故事所依存的时空具备“共时并列”,时间线短,空间线长的纵向受制特点。影片中并列存在于不同空间的女主角的生活背景,以及美国联邦法官与毒枭案之间的关系等都没有明确的介绍,而这些又是帮助观众理解剧情合理转变的关键点,但因为他们有着相关联的事业和活动,所以他们之间存在着暗线的关系。

这种刻意的纵向受制造成了横向叙事空间的宽广,使得无法完整阐述角色背景资料,而这些被压缩掉的背景信息对角色行为和剧情的发展有很强的辅助理解效用。为了弥补这种叙述上的欠缺,影片没有运用经典的倒叙方式来介绍剧情背景,选择了弗吉利亚.伍尔芙的“隧道掘进法”,先将隐藏在影片叙述表面之下的角色关系构建在情节里,再通过影片的叙述演进为观众梳理潜藏在事件表面之下的暗潮汹涌,以及角色之间的关联性。在本片纵向受制时空的条件下女主角的背景无法被详细的交代,女主角在丈夫大毒枭被捕后一夜之间从一位全职太太转变成为协助丈夫的毒枭,影片通过女主角与别人的谈话内容和自言自语中隐约透露出这样快速的转变来源于她幼时成长过程中的磨难。此外,影片运用挖洞穴法交代出女主角丈夫与墨西哥毒枭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和背景。墨西哥毒枭曾派杀手在女主角丈夫被捕之后对她进行威胁催债,在女主角接任丈夫成为毒枭与墨西哥毒枭会面时,那名杀手也在其中,以此时空洞穴的方式揭示出角色背后的复杂的暗线关联。

《毒品网络》运用新闻纪实的画面色调与风格真实的体现出影片中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关联性,各个阶层下,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种族的人都与毒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毒品的无处不在令人胆寒。影片中同时演绎的不同空间下角色的故事推进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毒品是一张无所不在、无所不吞噬的大网。纵向受制没有横向受制的人为戏剧性,深化了影片内涵的真实感,提升了缉毒的价值和意义。在影片的结尾,导演没有给出所有角色命运的封闭式结局,主人翁缉毒警察独自一人坐在夜晚的棒球场看台上,面前的球场灯火辉煌,孩子们在打球,象征着光明与安全,象征着这一时段缉毒工作的成功。然而,在他的身后是比灯光球场面积更大的黑暗,象征着笼罩在每个人身边的毒品大网无边无垠,缉毒工作者坐在黑暗的边沿努力捍卫着试图吞噬光明的黑暗。开放的结局留给了观众想象的空间,影片所演绎的只是海平面以上的冰山一角,而海面以下的不可见毒网引人警惕,反映出当下社会生活的残酷现实。

二、零散化虚幻时空中的批判现实

美国影片《英国水手》是零散化虚幻时空的代表作。整部影片依据Marcel Martin在他的论著《电影语言》中提出的虚幻时空概念,影片充满创造性的运用无数零散的碎片构成。运用零散的多层次时空结构揭示主人翁复杂的现状,以及内心的纠结和挣扎,通过交替角色的现实时空与心理时空交代角色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微妙的情绪变化。

《英国水手》讲述了主人公英国人威尔逊在出狱后从伦敦飞到美国洛杉矶,通过女儿生前好友诺尔的帮助,试图寻找女儿男朋友瓦伦丁查出女儿杰妮死亡的原因,并替其报仇的故事。影片的整体呈现出零碎拼贴的时空结构,时空的发展似乎是一种个人不受时空限制的意识流。影片将角色回忆中的不同时间段的过去时情景和现在时的影像交替拼接,在时空的转场上,影片采用影像的相似性手法使得整部电影杂乱的时空片段看起来统一而自然。如当威尔逊在飞机上回忆女儿幼时的片段时有光影从脸上掠过,接下来的镜头切换到女儿杰妮幼时的画面,她的脸上有同样的光影掠过。在影片里倒叙和预述的片段反复出现,使得看似零散化的时空以此种重复呼应的形式,给观众带来一种规律的线形叙述模式的整体感。整部电影仿佛是一幅散开的拼图,每块拼图即是独立的,又带有从属性,每一块拼图都可以从不同的视角阐述问题。相信观众会根据对剧情的逐步了解把零碎的拼图摆放到时序的明确位置上。这样的影片是开放的结局,每位观影者都会产生自己独特的理解,同时了解事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是一种全方位立体式的结构。如主人公威尔逊在见到仇人之后插入了他走向仇人枪击他过程的三次想象时空画面。第一次想象开枪射击的过程运用升格的手法制作出失真的画面效果,与切换回现实时空时的画面形成反差,表明第一次想象时空。第二次想象开枪的过程中,影片运用了三个升格的非常规视角和异常的声效表明这是第二次的想象时空。第三次的枪击过程声效与画面都非常的真实,但是接下来现实时空画面交代出原本被枪击的人正如常的走过来,表明这是第三次的想象时空。一分多钟的片段,运用几种时空的相互交替和丰富的视听语言让观众深刻的体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英国水手》迥异与其他复仇题材影片的原因是因为影片抛弃了传统主人翁传奇身世和复仇过程中激烈的行为冲突,着重于表述复仇者外在行为与内在心理的纠结与斗争,是一场与自我的较量。“对于特伦斯所饰演的这个人物(威尔逊)来说,梦想在某种程度上是离他很远的,因为他总是在生活中把自己封闭起来。而彼得演的这个角色(瓦伦汀),则基本是通过窃取他人的梦想从他人身上获得利益。这两个人最后都变得一无所有,但原因不同,而他们两人的关系是通过那个女孩(杰妮)联系起来的。”[3]细密的内在细节深入刻画出角色的精神世界,还原现实,展现真实的批判主义精神。这部影片将日常性含义和内在性含义相互交缠,探索主人翁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用零散的时空片段呈现角色的“内心意识流”。威尔逊在影片中总是陷入沉思,运用细腻的手法由外而内展示内心世界的活动,架构出角色的性格与现状,表现出角色在不同的时空中内心的互相衡量。现在和过去的交互演绎,给叙事以及角色心理带来一种厚重感。观众“待在一个被视作固定‘地点’的人物中不动,我们在同一个人物的意识时间中上上下下”。[4]影片用最大程度的时空创作让观众置身于时间之中,领略扑面而来的空间事件。在交替的时空中角色完成了自我的内心演绎,时空结构深刻刻画出不同角色之间最本质的关系。

三、多重式不完整并列的时空中的批判现实

常规影片的并列时空模式是双重的,将两个不同的叙事时空互相交汇着联系在一起,通常这部影片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就产生于两个时空之间因差异形成的矛盾关系。多重式的叙事结构是多重的,不止一重的并列结构。

常规的双重式并列中两个层面的剧情都是完整而封闭的单线索情节发展。多重式的并列关系通常是故事情节线索杂乱不清晰,多处体现出不同层次的并列关系。

实验风格下的社会性心理DV影片《正面全裸》突破了常规电影的双重并列模式尝试性的运用了多重式不完整的并列时空模式。影片通过极具创造性的时空交替演绎了一个新颖的故事,批判了当今时代下社会中人与人沟通与交往的阻隔这一现实问题,引人反思当下媒体时代信息对受众的影响。媒体信息在各个方面引领着我们生活,受众对于媒体愈加的依赖,媒体的价值和意义最重要的指标就是真实,只有真实的才能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有价值的讯息和资讯。整部电影运用纵向受制时空模式,讲述了在一部电影拍摄过程中四条线索下六位角色在一天时间里相互之间关系的转变。

《正面全裸》全片设置了三层并列结构,第一个并列设置在主角作为演员与明星布拉德.皮特演戏的过程中,画面从导演窥视器这一视角进行了拍摄,表现出演员本人的工作时与影片中主角进行时的并列,形成了简单常规的戏中戏并列结构。第二个并列设置是通过本部影片独特的画面风格的变换交代出戏中戏。在影片的中段,在结束了女演员茱莉亚.罗伯茨和男演员的拍摄工作之后,画面风格转变成为DV拍摄效果,这时画面中的演员们也纷纷开始进入到下工的状态,运用演员行动的变化和画面风格的变化交代出了这一个并列关系。第三个并列开始首先画面演绎的是飞机机舱内部的情况,随后镜头摇移到机舱以外的摄影棚中交代出这个故事中的故事。从这些并列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本部影片是片段式不完整的叙事结构。

在上个世纪前期,德国戏剧家贝托尔德·布莱希特提出了著名的“离间效果”,主要反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戏剧舞台上的写实主义、自然主义,反对追求带感情的因素的“悬念”,以免使观众受骗,陷入强烈的感情反应之中。力图使观众保持清醒的头脑,使他们意识到是剧院中看戏,应从戏剧中吸取思想并对当前的现实进行思考。[5]这一理念与本部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不谋而合,当观众沉迷在虚假的真实中时,影片镜头就会无情的移回到现实中。这样的精心设置的多重式并列结构造成了观众的理解障碍,导演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呼吁观众在观影时或面对媒体的信息面前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鉴别信息的真假。

结语

人类运用无穷的创造力创造现实中没有的时空关系,带给观众超越现实的全新时空体验,在时空的交替中传达出想要表达的人文关照。这样的时空创新手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前行方向,一部电影想要成功势必以形式提升内涵,从技术和内涵多个方面着手体现出各自独特的价值和优势。

猜你喜欢

时空现实
“剧本杀”里的现实逃脱
跨越时空的相遇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跨越时空找自己
镜中的时空穿梭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梦与现实
时空之门
跨时空,再相逢
现实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