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特色小镇的特色维护与可持续发展
——以“安徽省特色小镇”为例

2021-02-01孔丹丹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宏村小城镇小镇

孔丹丹

(亳州学院经济与管理系 安徽亳州 236800)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现有的小城镇大多数是经过历史的沉淀自然形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小城镇的发展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在产业升级、科技发展、人才引入、生态环境等方面都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为了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深入贯彻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目标,“特色小镇”应运而生。[1]综上所述,特色小镇是经济转型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下的必然产物和先进载体。其一,从经济转型升级角度看,传统镇域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处于价值链低端,需要嵌入一些新的创新元素和发展动力。其二,从乡村振兴战略角度看,“特色小镇”是其独有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的“特色担当”。其三,从创新战略角度看,创建特色小镇,有利于破解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的现实压力和难题,是推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之一。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2018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如今,特色小镇已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各地方紧跟步伐,大力推进支持特色小镇发展。

我国关于小城镇问题的理论研究,主要是针对小城镇发展带来的综合效益方面的探索展开的;稍后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城镇规划理论及城镇开发与建设模式、旅游产品与景观系统、旅游小城镇的规划思路与方案的系统阐述等诸多方面。关于发展模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费孝通先生就通过大量的分析研究得出了当时中国小城镇主要存在“珠江三角洲”“浙江温州”“江苏苏南”三类模式的重要结论(该结论的得出在时间上至少早于我国广泛展开小城镇研究的时间约近30年)。[2]而近几年来,国内对于特色小镇的研究较多,多集中于讨论小镇的发展模式、存在问题、政策研究等方面。特色小镇发展进程其实是历史的积淀及沿袭,如何进行小城镇的特色维护,使其保持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面临的巨大挑战。但查阅中外文献,发现关于特色小镇的特色维护和可持续发展论文屈指可数,关于域内国家特色小镇的可持续方面的研究尤为欠缺。本文基于三大类型的特色小镇,即“旅游”为主导的小镇模式-黄山市黟县宏村镇、以“产业”为主导的小镇模式—亳州市涡阳县义门镇、以“红色”为主导的小镇模式——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探讨如何进行特色小镇建设的特色维护与可持续发展。

二、特色小镇的分类

(一)以“旅游”为主导的小镇模式。这些小镇在域内乃至全球具有自身独特、唯一的特色,并不可替代。如黄山市黟县宏村镇是国家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国家5A级景区。宏村镇重点发展旅游资源,它每年吸引着中外大批游客,是不容错过的旅游小镇之一。其独有的旅游特色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地形地貌特殊。宏村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整个镇呈“牛”型结构布局。宏村镇的选址、布局,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是一座经过严谨规划的古村落。被中外建筑专家称为“中国传统的一颗明珠”、“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宏村有“画里乡村”之称,主要景点有:南湖春晓,书院诵读,月沼风荷和牛肠水圳等。宏村镇的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

2.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宏村镇是徽文化的集中发祥地和古徽商的重要聚集地之一。有传统的春节民俗活动赛鸟,还有中国(黄山)乡村国际旅游节、国际山地自行车节、中国黟县摄影节、庐村灯会等活动。当地的名优特产有手工艺品;小吃种类丰富、名扬中外,也吸引着广大游客前来。

(二)以“产业”为主导的小镇模式。这些小镇在同类同质小镇中,并不多见。如亳州市义门镇是以产业“药材”为基础的典型特色小镇。其独有的产业特色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地理位置优越兼文化内涵丰富。地处亳州中国医药城腹地,中药种植、加工产业基础较好,地理位置优越,周边环境涡河岸边,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拥有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国中药文化历史悠久,出现过许多的中医大家,神医华佗对我国影响深远,今亳州市有“华佗庵”等遗迹。

2.拥有中药材生长的自然环境。亳州市涡阳县义门镇是著名的“药区”、“桐地”,是安徽省重要的GMP药材种植基地,也是“中国苔干之乡,非常适合发展以中药材为主的特色小镇。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当地人民借助于其得天独厚的产业特色,构建集“产业、文化、康养、旅游”四大功能于一体的中药产业创新平台及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借助于电商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以“红色”为主导的小镇模式。

1.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它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西北,森林覆盖率70%以上。境内有独山革命旧址群、龙井沟风景区2个国家AAAA级景区,有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字的“六霍起义纪念塔”和“六霍起义纪念馆”,独山镇一共走出了16位开国将军,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之一,享有“中国第一将军镇”之美誉。

2.独有的红色风景线。独山境内有“一红一绿”两个国家AAAA级风景区:独山革命旧址群、龙井沟。雄奇的“黄巢尖”沟壑纵横,奇石密布,大、小人洞、观音洞、虎头潭神秘莫测,冷水冲千亩生态茶园芳香四溢,横河岭万亩杉木遮天蔽日。与老街上现存的九处红军时期革命旧址构成一条红色风景线。

三、特色小镇的特色维护与可持续发展

(一)打造品牌特色。提升特色小镇竞争力,使一般特色变成品牌特色,保持产出与效益长效增长,保证长期效益领先。

1.围绕其特有的生态资源做文章。“特色”是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指向和支撑,要经历科学选择、合理规划、核心培育,再到集群辐射,最终提升到特色品牌的发展路径。立足于自然环境,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产业、红色等领域,全域协调统筹,塑造小镇独有的“特色”,满足日益增长的外部需求,将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

2.明确其产业定位。要坚持“以产立镇、以产带镇、以产兴镇”,立足小镇资源,带动小镇产业,拉动小镇经济,促进小镇发展,最终实现产镇一体、协调稳步发展。首先,合理选址。空间选址立足科学准则,结合特定产业需求,遵循产业区位理论,进行合理市场配置,使不同产业类型的特色小镇各尽其位。其次,打造主体产业。域内特色小镇的“特”主要凸显为一项与众不同的产业,强化产业链的主题性,体现了小镇的 “小而精”。小镇从业者多传承并精于主题产业,从而使小镇胜在产业链拓展和能推广出自己独有的特色主题产品。最终使小镇因此崛起。再次,营造特色风貌。小镇风貌往往是小镇产业特色的空间映射,其空间风貌必然与特色产业相得益彰、和谐统一、布局有机。最后,坚持经营特色。经营运作以国际国内市场为目标,产业地位以国家、全球为参照系,打造具有国家乃至全球影响力的特色小镇产业。

3.立足历史文化资源,发扬文化传统精神。以“红色”为主导的小镇,继承了革命先驱的鲜血,秉承了革命历史文化传统,沿革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时代精神,应基于“红色”精神,传承域内小镇的独有特色,加强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红色文化和电商创业相结合的旅游模式。比如:开发红军街,政府可把电子商务引入红军街,创建电商一条街,展示红色文化之街、引领脱贫之街、大众创业之街。以红色文化和电商创业相结合的旅游创新模式,吸引更多的爱国人士前来参观。

(二)以辅助功能促进核心功能。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相辅相成,彼此依托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特色小镇的发展也不例外。任何一个特色小镇,都不可能只具备某一方面的特色,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也离不开其他产业的发展,以特色产业为主导的,也必须营造良好的旅游资源环境,以红色和宗教为主导的,也不能忽视资源的维护和产业的升级。因此,特色小镇除了发展核心产业,打造品牌特色,也要发展辅助产业,使辅助功能维护核心,进行系统维护,带动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其一,打造支持特色产业的研发、加工、推广和促销的企业群及金融、媒体等企业;其二,营造为核心产业和支持产业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和服务的配套企业群,如旅游、餐饮、酒吧、娱乐、培训、社区服务等;其三,不能忽略以核心产业及其相关产业产品为要素投入的衍生产业群,如文化创意产业。

(三)合理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进行人才管理。引进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并兼备一定技能手段的人才。特色小镇的兴起,急需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又有一定视野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性阶段,发达地区结构性失业的推力和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拉力,使大批具有外出经验和技能又不失本土风范的老乡返乡现象成为季节性新常态,他们也即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特色小镇人才引进来源的主渠道之一。引进这批特色人才,进行合理培训和实效性的培养,不仅是培训技术性的业务,更要赋于他们干事业的奋进精神,把他们打造成新时代的产业业态人群,将为特色小镇的建设增添一笔亮丽的色彩。

(四)完善体制机制。借助于体制机制以促进小镇的特色维护与可持续发展。特色小镇是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和吸纳社会资本投资的新热土,是政府有效借用社会资本为杠杆撬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次新机会。培育特色小镇要选择具有一定产业资源与经济基础的合作方,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重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政府为企业创业提供条件,并做好规划与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相关的政策配套方法,与此同时,要进行动态性评估与监督。以保障在提升社会投资效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五)更新理念。特色小镇的特色维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不是短时间内即一蹴而就的。需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明确其“特色”内涵,逐步打造区域品牌效应,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其中。同时,建立异质的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建设质量的评价体系,使特色维护和可持续理念有据可依,从而呈现其持久的生命力,真正成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起点,最终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挚。

结语

中国具备所有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素,只是需要合理规划、耐心打磨、不断探索、科学总结,这样,才能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小镇定能成为振兴乡村的一把利器,提高城镇生活质量,造福百姓,保护和传承生态文明,并将为下一阶段国内大循环环境目标的实现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宏村小城镇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宏村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宏村画卷
烟笼宏村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
诗情画意 美不胜收 中国画里的宏村镇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