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上的探究式教学
2021-02-01隋玉霞
隋玉霞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 213161)
教育发展的主导方向是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杜威曾强调“做中学”,探究实际上就是“做”,在探究的基础上自主建构知识就是“做中学”.施瓦布说:教师用探究的方法来教科学,学生必须用探究的方法来学习科学.布鲁纳则认为:了解一般地原理固然重要,但发展一种态度尤其重要,即探索新情境的态度,做出假设,推测关系及应用的能力,以解决新问题或发现新事物的态度.发现式教学步骤可总结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最近发展区督促学习;学生能够提出猜想并进行论证;对于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和巩固.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如此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自主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
一、创设探究式教学情境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结合充满趣味性或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引发深层思考,通过创设探究式教学情境,既能让学生对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展开更为深入的思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主动探究热情,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1.引入数学实验,创造探究情境
在讲“椭圆的概念”一课时, 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探究情境:要求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两枚图钉,将一定长度的线两端固定,用笔把线拉紧,笔在纸上移动,得到相应的轨迹(椭圆);当线的长度发生变化时,观察轨迹的变化;改变两定点之间距离,再次观察轨迹如何变化,根据你的演示过程,总结椭圆的定义.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在自主的探究活动中体会数学的成功的乐趣,并且更好的调动他们探究数学的热情.
2.创设故事情境,引发探究热情
在讲《指数函数》这一节课时,有“古莲子的年龄”这一故事:在1952年,我国的科学家发现一种种子——古莲子,他们提出“如果将莲子种下,是否能待它开花结果”.在1955年,这些古莲子还真的发芽开花了.经过测算,这些古莲子的年龄已超过5000年.这一故事情境的引入,便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特别希望知道怎样测算古莲子“年龄”的.经过教师讲述,学生了解到,碳14的含量实际上每年都会减少,且减少的量是之前的一半.借此,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碳14”每年的含量y与年龄x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的引入,学生感到是一种挑战,学生积极地投入这一问题的探究当中.
在以上这几个案例中,“情境”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激发了他们的数学探究热情,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心强大的探索的力量.可见,有效的情境创设有助于激活学生学习及积极主动探究的兴趣,能够保障高效的课堂教学实效.
二、利用问题,推进探究进程
爱因斯坦说:“和解决问题相比较而言,提出问题更加重要.”如果在学生们探究学习中,教师能适当提出问题,既能够紧扣课堂所学,有效完成课堂内容,并进行及时的总结,更有助于学生的课后探究.
1.合理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在教学“直线的方程”时,教师先提出:“确定一条直线需要什么条件?”生答:“已知不重合的两个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教师继续问:“一条直线与其前面学习的斜率有关系吗?”生答:“斜率代表方向,斜率可以刻画直线的方向.”教师继续问:“你能说一说还有哪些条件可以确定一条直线?”学生回答:“已知一定点P(x,y)和斜率K可以确定一条直线.”教师进一步提问:“给定直线l经过一定点P(x,y)和斜率K,如何求直线l的方程呢?”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自主探究等环节,获得相应数学知识.
2.丰富提问形式,引发思考
提问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反问、追问等,都可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教学《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时,可通过反问来使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问题如下:(1)若y=f(x)的图像在区间[a,b]上连续,那么一定会存在零点吗? (2)f(a)·f(b)<0 说明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不求f(a)·f(b)≥0 ?(3)在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中,这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吗?(4)存在c∈(a,b),f(c)=0,那么c唯一吗?通过这些反问的问题,不仅检验学生的理解情况,还可以引发学生更好思考及增加学生思维的角度.以此成为学生们自主探究的指引,全面有效提升课堂教学.
三、彰显主体地位,培养探究能力
1.基于学生本位,引导自主学习
“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是传统教学模式最普遍的现象,这样的学习状态难以激发对学习的热情,为了能够改变这一状态,首先需要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以《等差数列》教学为例,先向学生展示部分具有规律性的数列 ,比如 :“2,4,6,8,10,12,…”,“1,1,1,1,……”等等,留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学生可以自主探索,也可以小组合作交流.首先由学生展示规律,然后由教师总结.这种探究式教学与直接讲解教学相比较,获取数学知识的效果更为明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在课堂实践问题.
2.优化探究合作,培养探究能力
学生们的探究合作,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 对问题进行探索与思考, 更准确地把握问题的关键,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学习《函数的奇偶性》的过程中,可组织学生这样展开探究:请同学们分别举出偶函数、奇函数、非奇非偶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例子.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探讨,并提出了很多实例,但是很难举出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例子.以此让学生对奇偶函数的特征展开更深层的探究,学生突然发现了f(x)=0这个函数,实现了对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这种合作交流的探究形式,能够充分发挥每一个成员的智慧解决现实问题.
四、探究式教学策略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应具备以下特点:(1)探究课题一般是课堂教学内容;(2)探究式教学离不开教师的问题引导和知识指导,教师要做充分备课;(3)探究式教学需要留时间给学生自主探索问题;(4)学生探究的重点不是结论而是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根据探究式教学特点,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首先要给探究式教学一个比较合理的定位.
1.思想上要足够重视探究式教学
但注意探究式教学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模式,要与其他教学模式相互结合,机智选用.
探究式教学优势: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但也有缺陷:课堂秩序不易控制,结果难以评价等.探究式教学可以实现课堂教学多元化,当然,并不是要强调探究式教学,更不是用探究式教学来替代其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多种教学方法合理搭配,取长补短,这样才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明智选择.
2.实施探究式教学——“见机行动”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所以教学中不必使用一种固定的模式,“满堂讲”与“满堂探”都行不通.实际上,一堂课特别是新授课总是有适合学生探究的地方,只要精心设计,总是有“探究点”的.比如,弧度制的概念一般被认为不适合探究式教学,为了让学生理解弧度制的含义,可以这样设计:考虑到学生已经熟悉了角度的单位是度,以及同一个东西比如质量可以有不同的单位,让学生探究角除了度之外,还可以怎样定义它的单位,让学生分小组谈论……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弧度制是一个单位的概念,并且体会这样的合理性.像这样比较抽象的概念尚且能找到探究点,更何况其他内容.总之,探究式教学并不要求一堂课“一探到底”,但求“堂堂有探”,“见机行动”与其他教学模式结合完成整节教学内容.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具有开放性的意识,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充足的自主探究的实践机会,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略,既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也能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