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现状分析及其路径探究
2021-02-01李新新姚佳佳
李新新 姚佳佳
(皖西学院 安徽六安 237012)
2018年7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紧紧围绕这个职能定位来谋划改革。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改革举措落到基层,使基层真正强起来”[1]。为了落实总书记“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的重要指示和要求,2019年团的十八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团必须紧紧围绕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一重要政治定位,大力推进团的基层建设,着力提升团的组织力,把共青团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2]。2020年团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化新一轮共青团改革,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关键靠基层,把强基层、增活力作为共青团改革再出发的攻坚点[3]。加强高校团组织建设,推动团的组织力提升,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更好地发挥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新时期团的基层建设和改革所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新挑战。
一、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内涵和价值意蕴
(一)内涵
2019年,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印发《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按照“三步走”安排,即整理整顿、对标定级和规范提升三个阶段步骤,使得基层团组织在班子建设、团员管理、组织运行、作用发挥、机制保障和青年评价等六方面得到有效改进。提升基层组织活力,六个方面也蕴含着组织建设的内涵所在,是高校规范组织建设的重点。
(二)价值意蕴
1.深化共青团改革的必然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从严治团和深化共青团改革工作,把共青团改革向纵深推进,最关键的是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4],通过发现问题、理清思路、制定方案、整理整顿,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形成一套科学规范有序的团组织常态化运行机制,促进团组织发挥政治功能。
2.团组织永葆活力的必然要求。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组织规范性和工作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党交付的任务是否能顺利完成,直接影响团员青年投入团组织开展工作的激情,直接影响团组织永葆活力的基础。
3.提高团组织工作效率的必然要求。基层团组织是共青团所有工作的主战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地在基层团组织,只有将其建设规范、科学管理、有效运行,才能提高高校共青团工作效率和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务广大团员青年成长成才。
4.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5]。”高校共青团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任务,也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任务,加强高校基层共青团建设,积极引导青年、帮助青年,也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
二、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高校共青团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把抓基层作为基础性和经常性工作,采取了许多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高校中团员先进性不强、团支部凝聚力不足、团干部能力素质不高等问题仍旧突出。
(一)团员先进性不强,团员意识淡薄
《团章》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先进性是共青团组织的根本属性和鲜明特征。在高校中,团员数量过多、团青比例过高,部分基层团支部甚至出现全员入团现象,加之在高校学习时团员只重视专业课程学习,淡化政治理论教育,团内组织生活、“三会两制一课”为了开展而开展,缺乏实际效果;在班级团支部层面,缺乏有针对性和教育价值高的团员教育活动,以班级会议代替团员会议的现象大量存在,从而导致团员自身光荣感不强,团员意识淡薄。
(二)团支部凝聚力不足,活力有待增强
“一切工作到支部,一切工作靠支部”,高校基层团支部承载着团的全部工作。但因高校团支部数量较多,基层团委管理较为宽松,班团关系梳理不清,将班委会和团支部混为一谈等现况出现,导致团支部凝聚力不足。受场地、资金等限制,团支部在举办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甚至出现高年级淡化支部活动,支部活力有待增强。
(三)团干部素质不高,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团干部是共青团的骨干力量,高校团员体量大、支部数量多,要求团干部有着过硬的素质和能力承担相关工作,但高校中存在专职团干部配备不到位,兼职承担共青团工作或优秀的专职团干部岗位流动性大,很难在团的工作岗位上深耕或思考等多种原因,以至于不少团干部做共青团工作的专业能力与党的要求、时代的发展、青年的期待、事业的需要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三、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路径
(一)突出一个核心,加强思想引领力
政治性是共青团的第一属性,是共青团的灵魂。共青团员是政治身份,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围绕这个职能定位,共青团从成立至今,一直紧跟党的步伐,团结带领广大青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新时期的共青团工作要持续聚焦这个职能定位,持续抓好根本任务、政治责任和工作主线三个根本性问题,坚持“全团抓思想政治引领”,突出政治功能这个核心,加强思想引领力,通过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将共青团各项工作作为党建考核的重要指标,并将党团工作同谋划、共部署、齐落实,使得共青团工作更加焕发活力、更具动力。高校团组织要将政治建设作为第一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落实育人工作,校院班团组织在开展活动时要充分结合时代特点、专业特色和学生需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举办富有指导和引领作用的大学校园活动,将党的科学理论在广大青年学生中传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聚焦两个重点,增强组织凝聚力
做好共青团工作,团员是基础,团干部是核心,要充分聚焦团员和团干部两个重点方面工作,切实增强组织凝聚力。按照“坚持标准、控制规模、提高质量、发挥作用”要求,把好团员发展“源头关”。严格团内的组织生活,落实好“三会两制一课”、主题团日等团内基本制度,做好团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利用“青年大学习”、主题宣传教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载体,做好团员的集中教育。从源头把关,到日常和集中教育,保证团员学习教育不断层。高校要按照“知青年、懂青年、爱青年”的要求,遴选素质过硬、热爱青年工作的优秀青年党员充实到基层团干部队伍中,聚焦高素质专业化团干部队伍建设,制定整体培养规划,切实加强团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使得团干部政治理论素质、团的业务水平和青年工作能力得以提升。运用年度述职评议考核和日常工作述职等形式加强团干部的任用考核,加强过程管理,对于工作表现优异的给予表彰激励,对于表现怠慢的或不合格的可采取约谈或适当调整岗位,种好管好这片青年工作的“责任田”。
(三)实现三大目标,注重育人服务力
高校共青团要突出政治功能核心,聚焦团员和团干部两个重点,把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人格养成作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三大目标,注重育人服务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能力提升方面,依托校院两级基层团组织重点围绕专业竞赛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社会实践等,着力提升团员青年的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与社会担当能力。在素质培养方面,通过学生会、社团、志愿服务队等学生组织力量,在学生会、社团、志愿服务队建立团支部,发挥团支部核心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开展科技文化艺术节、未来职业规划大赛、政治理论宣讲、红色文化宣讲、“三下乡”和“返家乡”等,培养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身心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在人格养成方面,依托养成教育、启航教育,强化理论学习,举办政法讲堂、青年说等朋辈式教育,加强对独立意识、批判意识、创新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培养来促进团员青年的人格养成。
(四)做好四个项目,提升团的组织力
一是要做好网上共青团建设。“青年在哪里,团的建设和工作就要延伸到哪里”。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青年工作已从原来单一的线下工作逐步转移为线下线上并重的工作新格局。共青团要主动适应信息化深刻变化,强化网上共青团建设,要进军青年聚集的网络空间,打造滋养青年的产品体系,不断唱响引领青年的网络主旋律。二是要深化“青马工程”工作。自2007年团中央启动“青马工程”工作以来,培养了一批对党忠诚、信仰坚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青年学生骨干,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要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培养体系,延长培养周期,构建校级、院级两个层次,成立校级骨干培训班、专题培训班和院级培训班三种类型,规定各类培训学习时长;要规范学员选拔标准和程序,聚焦培养青年政治骨干定位,从政治理论、学业成绩、社会实践多角度考核选拔学员;要完善标准化培养内容,从深化理论学习、开展红色教育、加强实践锻炼等方面全面培养学员综合素质和能力。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在全校教师中选拔组建“青年讲师团”,在优秀学生中选拔组建“大学生理论骨干宣讲团”,面向全校学员开展“青马工程”培训工作。三是要推进团支部书记述职测评工作。“一切工作到支部,一切工作靠支部”,支部是基层组织的堡垒,承担着团的全部工作,支部书记占据着支部的核心,承担着支部的全部工作和责任。高校要推进团支部书记述职测评工作,围绕一年来支部按照上级团组织要求落实各项工作情况展开汇报,对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和推动基层团组织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协同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四是要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强化基层团组织建设,提升团的组织力,一定要发挥第二课程育人实效,并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提升团的组织力的“金钥匙”[6]。根据第二课堂特点,开展主旨突出、内容丰富、学生主动性强的活动,激发团员青年的兴趣和活动参与度,不断提升团员的综合素质,切实增强团的组织力。
四、结语
基层是共青团一切工作的基础,在从严治团向基层推进改革进程中,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刻不容缓。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我们从充分认识到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痛点和难点,深刻领会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提高“大抓基层”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将团的组织建设视为高校共青团的基础工作和“生命力工程”,走入青年、深耕基层、创新工作方法,多维度、多方位、多角度着手,方能探寻到提高基层组织建设“金钥匙”,更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