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学习空间的设计原则
2021-02-01常承阳
陈 谦,常承阳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信息技术工程学院,天津 300000)
1.引言
学习空间支撑教与学活动的开展,一个别具匠心的学习空间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积极良性的促进作用。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将重构学习环境作为空间建设与应用的首要目标[1]。近几年,各省、市加大了对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但在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如应用平台之间联通性弱,服务平台活跃度低,缺乏智能性与评价机制等问题[2]。笔者通过对21世纪学习框架的理解以及学习空间的涵义与发展现状的了解,提出了21世纪学习空间设计的三个原则,希冀带给学习空间建设决策者们一些启发。
2.学习空间的涵义与发展现状
学习空间是指一种服务于学习的场所,这种场所具备一定的软硬件环境基础,它能支持教学者运用一种或多种教学法展开教学活动,也能支持学习者运用一种或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它是实现教与学活动的基本载体。2003年,为了适应数字一代的学习特点,我国开始从学校环境的改造入手,开展学习空间的研究。我国学习空间的研究可从两个维度来了解。
从纵向维度看,可分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1999—2006年)、缓慢增长阶段(2007—2012年)和快速发展阶段(2013—2017 年)[4]。
从横向维度看,物理学习空间的研究着重于技术环境对师生情感状态的影响,其研究目标是弥补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缺失[5]。而网络学习空间的研究重心一直在变化,从教学资源应用到学习社区应用,再到开放式在线课程应用,这三个研究阶段既互有重叠又各具侧重点[6]。
3.21世纪学习框架
2009年,美国21世纪学习合作组织提出21世纪学习框架[3],如图1所示。
21世纪学习框架主要分为三层,从上往下依次为技能目标、内容知识和教与学支持系统。
图1 21世纪学习框架
框架的外层是技能目标,为框架的主体部分。
位于外层中心位置的是学习与创新技能,它主要包括4Cs技能,即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合作与协作能力以及创造与创新能力;
位于外层右侧的信息、媒介与技术技能旨在提高师生在高度信息化学习环境下进行教与学所需要的素养;
母猪在进入产房前必须进行消毒。消毒方法包括:冬季用温水以及夏季用冷水清洗猪体全身,然后用百毒杀或来苏儿对猪体进行消毒,要特别注意母猪的外阴以及乳房的消毒。在冬季约0.5 h猪被彻底晒干后,经消毒通道转移到产房。
而位于外层左侧的生活与职业技能重在培养学生积极生活的态度和胜任工作的能力。
框架的内层是内容知识,是实现技能目标的基础,它由核心学科和21世纪主题构成。
核心学科是指具有知识性和基础性的3R(Reading、Writing、Arithmetic),即读写算;
21世纪主题则由全球意识、企业家素养、公民素养、健康素养以及环境素养这五个方面组成。
框架最底层的是教与学支持系统,主要包括四个学习支持条件,即制定标准和实施评估、改革课程与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创设学习环境。
21世纪学习框架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21世纪的学习特点,21世纪学习是开放的、灵活的,是有情境的。
4.21世纪学习视域下学习空间的设计原则
21世纪的学习是具有创新性的学习,强调个性化和多样化,可适性强,21世纪的学习者依赖网络和技术使用,偏好连接,看重学习体验。因此,学习空间的创设应该以服务师生为导向,关注师生的特点和需求,考虑技术的特性和局限。然而,目前的学习空间建设普遍存在着主体性缺失、教育性缺失和科学性缺失[7]等问题。因此,笔者提出三个设计原则:以人为本,突出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提升教育性;以技术为指南,增强科学性。
4.1 以人为本,突出主体性
21世纪的学习是强调个性化的学习,学习的个性化是学习者个体需求丰富的体现,要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并促使其积极自发地学习,学习空间的设计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主体性。学习空间要突出主体性,首先要以学生为本。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对学习者的重要性,认为学习者自身的感受和体验是发展认知的重要途径。因此,笔者认为,21世纪学习空间应该是基于具身认知的学习空间。具身学习空间一种是学习者能通过诸如肢体动作等感官行为进行学习和体验知识及原理的情境空间,它随学习者的参与而生成、随学习过程中的交互而发展变化,强调在学习中学习者身体的感知和参与[8],具有一定的技术依赖性。故而,在学习空间的建设中,要配备多种实用且稳定的硬件设备和丰富而有趣的应用软件,为实现多通道的感知提供条件,便于丰富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具身认知学习空间以学生的认知需求为出发点,以技术为支撑,创造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的情境,能极大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
其次要以教师为本。21世纪教师技能需求框架[9]指出,教师要会使用流行媒体和社交媒体,要会熟练地进行网络搜索和资源分享。教师是学习空间的重要管理者和使用者,如果要充分发挥出学习空间的效用,那么学习空间在建设之初就要尊重教师的需求,重视教师的想法和建议。教师在学习空间中不是一个被动的要素,而是起引导作用的空间主体,因此,学习空间的设计在强调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师的主体性。
4.2 以学生为中心,提升教育性
21世纪的学习者喜欢交互性活动、偏好互助学习,学习空间的设计应该着重考虑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和学习需求,以提升学习空间的教育性功能,要达到这个目标,设计者们必须了解21世纪的学习原则和教学原则。
21世纪的学习遵循“学习是个性化的、持续的、开放且基于探究的”[10]等原则,因而,学习空间的建设要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场域,在这样的场域中,学生可以个人独立学习,也可以与同伴协同互助学习,还可以和老师及同学开展基于问题的合作探究学习。
21世纪的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强调“教学是辅助性的并且受教师持续的专业学习驱动”[10],那么,学习空间的建设要营造一个以应用为导向的教学场域,在该场域中进行教学,学生是主角,教师提供资源服务和疑难解答。
在重构学习空间以提升教育性这一目的上,21世纪学习空间应该向智慧学习空间发展,智慧学习空间是一种配备了先进智能化设备的学习场所,这些设备能智能地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路径,并对记录下来的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以帮助教师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做出预判,且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和服务[11]。
智慧学习空间全方位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能极大地优化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力,进而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导向的学习。
4.3 以技术为指南,增强科学性
人类的技术变革已经发展到了富技术阶段,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端技术的推动下,由技术衍生出的科技产品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深度学习能力和类人脑特性,人们可以通过技术的兼容性和连接性来协助自己进行高效且有效的工作和学习;同时,21世纪的学习具有富数据和媒体驱动等特征。基于此,21世纪学习空间的建设应以技术为指南,朝着集成化、科技化和数据化的方向发展。
关于如何使用技术来增强学习空间的科学性,笔者认为:
首先要认清楚技术在学习空间中承担的作用。赵勇等[12]提出,技术在教与学中的“生态位”是完成机械的、重复的任务,提供创新性的展示与交互方式,促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换言之,技术是一种教育手段,它可以提高教学效能,创新学习范式,优化学习过程。
其次,要合理选择学习空间中的技术与媒体。技术的演进和人的习惯相向而行,在选择技术媒体时,既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与方便性,也要考虑技术的易用性与交互性,这样才能最大化空间利用率。
最后是完善网络学习空间,网络学习空间实质上是一种“技术使能空间”[13],它以互联网为基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潜能,为学习者提供应用与服务,具有开放、联通、适应、个性化等特性[14]。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也需要学习科学和教育科学的指导,所以,21世纪学习空间的设计要以技术为指南,结合科学的方法,将学习空间打造成一个便捷舒适、智能科学的综合性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