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素材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融合

2021-01-31李仁荣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原理物理探究

李仁荣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张甸初级中学 225500)

物理属于一门自然基础学科,实践性非常强,几乎所有物理知识的来源以及探究活动均与生活密切相连,因此,将生活素材融合至初中物理教学中,不但能有效创新教学形式,而且能为教学质量增益,帮助老师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物理知识较为抽象性、理论性,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亦能通过物理知识解释,有生活素材作为参照,学生便能将抽象的概念和知识转为直观的事物,快速记忆、理解、掌握新知识.可见,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如何应用生活素材提高教学效率,仍是老师深入探究的问题.

一、基于生活素材,提高课前导入的有效性

课前导入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导入能快速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欲望,调节课堂氛围,是提高教学效率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保证课前导入的有效性,老师可以应用生活素材开展导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导入时,老师应积极展现课堂教学内容,并保证生活素材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能良好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熔化与凝固》这一课内容时,老师可以先准备一个课前导入实验——蜡烛燃烧,蜡烛燃烧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流泪”的现象,并解释“眼泪”由液体变固体的原理.虽然学生都已经见过蜡烛燃烧的现象,但大部分学生却从未针对“蜡烛流泪”现象进行深入探究,无法有效阐述这一物理原理.在学生的疑惑之下,老师再详细解释固体熔化、液体凝固的原理,学生必然能快速理解和掌握《熔化与凝固》相关原理和知识.同时,老师再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冰块融化、水结冰等物理现象,让学生深刻明白“熔化与凝固”的普遍性,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探究,主动掌握更多与融化、凝固有关的生活现象,提升其学习能力.基于生活素材,课前导入既有趣,又有吸引力,能让学生积极与老师探讨课堂物理知识,最终能为课堂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于生活素材,利用案例加强知识认知

知识分析、探究是物理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为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和原理,老师应做好引导,让学生通过案例进行探讨,快速内化课堂知识.但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智力以及学习兴趣有所差异,从而导致学生在相同的课堂活动中获得不一样的学习效果,最终也会影响教学进程和整体教学质量.针对上述情况,老师可以将生活素材融入教学案例中,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理解物理原理,有效内化知识,强化物理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物理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光的折射》这一课内容时,由于大部分学生难以正确理解“光的折射”原理与概念,老师便举例“渔夫抓鱼”的案例:“渔夫利用鱼叉抓鱼时,所叉的方向并不是水中鱼身的位置,而是鱼身后的位置,这样一来,才能准确叉到鱼,同学们,试想一下,这是为什么,与我们这堂课知识有何联系?”有学生指出:“是因为光的折射现象让鱼儿出现了偏离.”老师点点头,同时利用多媒体将渔夫抓鱼、鱼儿在水里的偏离情况还原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感受这一物理原理的规律,从而提升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理解和认识.“渔夫抓鱼”的案例符合学生的认知,在案例的分析下,学生能通过生活素材获得不一样的思维启发,深刻理解物理知识,最终也可以有效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三、基于生活素材,开展有效物理实验训练

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在实验中深刻理解物理原理,将所学知识进行强化,帮助学生快速记忆物理知识,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将生活素材应用于初中物理实验中,能让实验更具生活化,并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老师要合理设计实验活动,以保证生活素材的应用有效性,帮助学生利用实验解决生活问题.同时,每位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差异较大,老师应提前分析实验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构建良好的实验环境,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收获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学习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这一课内容时,老师便开展“电流的测量”实验,通过电池、电流表等连接一个完整的电路,并有效测量电路的电流,让学生正确理解生活家居中的用电原理.待老师展示完成后,再将剩余的课堂时间交于学生,让其自己完成实验.但在实验前,老师应提前制定实验规则,要求学生注意安全,一旦发现错误,或者有任何疑惑都需第一时间寻求老师帮助.在操作过程中,有学生因为电池连接错误致使通路失败,最终无法测量电流;还有学生因实验步骤出错导致电池短路等,针对上述情况,老师并不会直接指出、纠正,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实验错误的原因,适当点拨让其获得解决的办法,最终,学生都能正确掌握电流测量的方法,也能有效理解现实中短路、电闸、保险丝烧坏等现象,收获更多物理知识,提升其电学知识水平.

四、基于生活素材,注重课后物理实践训练

课后也是探究物理知识不可忽略的教学环节,老师应积极利用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自主融入日常生活中,深入了解物理知识,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以往物理课后,老师只注重纸质作业的布置,以了解学生的课堂知识掌握情况,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实践训练,从而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生活素材的辅助下,课后实验训练更具趣味化、生活化、简单化,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完成实践训练.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光的反射》这一课时,老师完成教学后,可设置“万花筒”制作比赛,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利用课后时间完成制作,再于下一堂课上进行评比,选出“最美万花筒”10名,并给予奖励.万花筒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光学玩具,在三棱镜的照射下,可看到对称美丽的图形,属于学生最喜爱的玩具之一.布置“万花筒”制作比赛,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激发其好胜心,促使学生利用物理知识或依托日常生活完成课后实践训练,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深化物理原理,也让学生充分感受物理的独特魅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五、基于生活素材,利用生活经验培养物理思维

众所周知,生活中许多事物都能利用物理知识解释,但物理知识理论性强,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快速理解和掌握,这便需要老师利用生活素材举例,并通过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培养物理思维,让学生借助物理知识解决更多生活问题.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八年级下册《力 弹力》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借助女生扎头发的橡皮筋举例:“橡皮经弹性非常好,在力的作用下,橡皮筋会随着拉力的增加而变细,这便是弹性的具体表现.下面,同学们可以举例其他有关力、弹力、弹性的东西吗?”有学生指出:“男生在打篮球时所佩戴的护膝、护腕,也有一定的弹性;还有我们穿的裤子松紧带也有弹性.”通过生活素材举例,并结合生活经验,能让学生快速掌握弹力的概念,理解弹性的具体表现,并利用物理原理解释生活现象.老师所举例的生活素材随处可见,学生对其更具亲切感,学习中再将其与生活经验进行联想,便能快速理解物理原理,掌握物理知识.生活经验与生活素材的有效融合,也能让物理知识、概念更接近现实生活,不但降低了学习难度,还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便愈来愈高,最终保证了教学的实效性.

总而言之,老师想要让学生快速掌握课堂物理知识,合理利用生活素材尤为关键.在进行生活素材应用时,应保证其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以及教学目标相符,并将生活素材适当运用于课前导入、案例分析、课堂实验活动、课后实验训练、生活经验联想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提高其物理知识应用能力.

猜你喜欢

原理物理探究
只因是物理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基于包络解调原理的低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处处留心皆物理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