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乡村振兴的影像表达和文化表征
——以《草原上的萨日朗》为例
2021-01-31刘艺
刘 艺
电影《草原上的萨日朗》以真实人物切入,以点带面地记录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实现脱贫致富、迈向乡村振兴的历史时刻。该片是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指导,多家影视公司联合出品的,在2021年3月播出。作为北京市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它将全国人大代表赵会杰的故事搬上银幕。赵会杰是内蒙古赤峰市大庙镇小庙子村的书记,她带领村民们种植药材,药材产业已成为该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成果。电影《草原上的萨日朗》在拍摄剪辑、色彩搭配、音乐设计等方面独具匠心,以小见大,全面展现了扶贫干部们为实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艰苦奋斗历程,彰显了中国各地区、各民族、各大乡村繁荣发展的景象。
一、镜头语言:用细节塑造人物形象
赵会杰被当地村民亲切地誉为“萨日朗”,意为草原上最美的小红花。她身为全国人大代表,曾数次声泪俱下:“感谢好时代,过去梦都不敢梦的都实现了。”她带领全村人民真正走进富裕的新生活。这样一个鲜活的人物需要运用恰当的镜头语言进行塑造,保持人物原有的活泼真实感。影片在景别、机位、角度、构图等方面设计独到,塑造了可爱可敬的基层领导形象。
(一)背影开场,巧妙设置悬念
赵会杰既然被当地村民热情地称为草原上的红花萨日朗,势必会让观众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开门见山地展示一个朴素谦卑的农村妇女的形象,就会失去人物的领导者风范与魅力,所以导演在开篇的几分钟内,以大学生村官小单的视线为引导,让主人公赵书记的背影出现在画面中。背面角度的画面视向与观众视向一致,使观众有很强的参与感,可以制造强烈的悬念感和暗示性①。头上围着泛黄的围巾,穿着普通农村妇女的衣服,这样一种简单的形象立即让观众产生了一种接纳感。但是为了凸显其身份地位,导演又吊着观众的胃口,迟迟不展示其正脸,直到开始解决棘手的村民服农药问题时,一位淡定从容、朴素大方、雷厉风行的基层干部形象便顺理成章地出现了,观众也满足地进入了她的故事。
(二)平仰结合,塑造亲民干部
赵会杰作为一位普通的基层干部,自身也存在缺点,比如在王二事件中的“自以为是”,但同时她作为领导干部,导演需要突出其身份地位,刻画其光辉形象。该片镜头以平视为主,仰视为辅,展示了赵书记真实的基层干部形象。仰视使主体有较大的体量感,形象也更加权威,视觉的分量更厚重。片中村民王二服农药自杀时,赵书记为制止王二的胡闹行为,运用了自己的经验之法,亲自假喝农药、以暴制暴。导演利用逆光仰视的拍摄手法,记录她喝下农药的瞬间,此画面非常生动地传达了基层干部应对问题的果敢无畏状态,歌颂了一种高尚的牺牲奉献精神。但总体来讲,影片大多是平视镜头,用“接地气”的方式记录真实场景,还原了赵会杰的亲民形象,有别于传统主旋律影视剧塑造人物形象脸谱化的手法。部分主旋律影视剧着力刻画领导的正面光辉形象,有些角色设计毫无个性缺点,缺乏人物的真实魅力,缺乏矛盾对抗和戏剧张力,难以使观众对角色产生共情。
(三)细节特写,刻画凡人情感
在电影中,特写镜头得到了恰当的使用,特写聚焦画面细部,表现力极丰富,被放大的表情和特征可以强化观众对细部的认识,揭示深层次的含义,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曾说,特写镜头不仅使被摄主体在脸空间上与我们的距离缩短了,而且它可以超越空间,进入心灵领域②。主人公赵会杰虽然常常为中草药项目东奔西走,表现出一副女强人领导的样子,但是她同时也是一个平凡而情感丰富的女人。当赵会杰和自己丈夫见面时,她坐在丈夫宿舍的床上,温和地看着丈夫。在这组镜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手部的特写,阳光落在她抚摸床单的手上,这让观众意识到她也期待爱情的滋养,只是她为了乡村振兴的集体大业,放弃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同样的细节镜头也出现在赵会杰的工作中,她的日常工作可谓巨细靡遗,例如探访孤寡老人、关心留守儿童、扶助贫困百姓、帮助受欺负的群众等。这些工作内容若面面俱到地呈现就会破坏影片节奏,而透过一些文件细节、工作记录来传达,则可以更巧妙地表达领导干部的兢兢业业和无私奉献。
(四)前景设置,凸显领导品格
一个画面空间中的前景、主体、背景共同存在于画面中,合理的构图方式使画面具有纵深感和层次感,也可以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主体上。前景元素不仅强化镜头的构图,点缀环境、美化画面,也可能带有叙事上的含义,表达一些深层次的内容③。赵会杰作为基层领导,为了筹集项目资金各处找投资商,她一路奔波、一路受阻,非常焦急郁闷,这种挫折感不仅透过人物的表情、对白来表现,还运用构图手法来呈现。当她走在路上时,镜头将黑色的栏杆作为前景,这栅栏正影射了她艰辛路上的重重困难。同样,在影片结尾处,两个女性干部突破困难,看到了项目的顺利开展,镜头将她们两人受伤后缠裹白纱布的头作为前景,拍摄大工程的景象,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基层干部顽强奋斗的精神品质。
二、叙事影像:借助起伏推动情节发展
剪辑是影视创作的重要环节,一部影片的优劣跟剪辑师具有直接的关系。不同风格的蒙太奇有不同的传达效果,美国电影导演大卫·格里菲斯确定了分镜头的拍摄方法,成功的蒙太奇组接形成了一种镜流,创造出1+1>2的效果。《草原上的萨日朗》在剪辑方面也尝试突破,其间也借用蒙太奇手法,达到了一定的艺术表达效果。
(一)无缝过渡,制造戏剧效果
在一般的影视作品中,镜头、段落、场景的内部过渡或转换有一定的连接规律,连贯性强使画面更加流畅生动,寻找合理转换元素的无技巧转场是重要手段。电影《草原上的萨日朗》展示了很多剪辑转场技法,主人公赵会杰和小单等人决定带领村民们种植中草药,于是召集大家了解行情,汇总意见,村民们都聚在一起纷纷议论,有一种红红火火开干的势头。但是镜头一转,村民们都走没了,至此,观众自然会捧腹大笑。另一处是利用变格镜头记录了两位女干部一整夜整理资助人花名册,在这一场景的落幕处,使用了一个动作与下一场景进行无缝衔接——惊醒了正在打瞌睡的女前台。两段场景非常流畅自然地连接在一起,还有一种意外的诙谐之感。这些设计表现了基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波折,但巧妙地将其喜剧化,让观众感受到主人公们在磨难面前的豁达态度,也提升了影片的整体格调。
(二)跳接叙事,强化心理冲突
跳接本是一种违反影像叙事原则的组接方式,但是恰当的跳接可以打造一定的美学风格。该片的跳接手法打破时空、制造混乱的画面和声音,塑造人物真实的心理世界,让观众感受其心理状态,更好地理解剧情,产生情感共鸣④。村民普遍歉收,领导责备她工作效率低下,小单又指出赵会杰的工作问题,这对于赵会杰是比较大的挑战。她开着三轮车,一路上思考自己工作的困境,此时画面出现了“分裂”,她一会儿穿着紫衣服,一会儿穿着绿衣服,画面跟随音乐的节奏不断闪烁变换,其间穿插各种责问声。这一段既完成了场景过渡,又展示了主人公的挣扎过程。此类手法在片中多处使用,制造一定的节奏,表达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让观众看到基层工作的不易和领导干部的艰辛。
(三)重复再现,唤醒观众情感
重复再现的叙事方式,可以有效地起到强调、对比、呼应渲染等艺术效果⑤。该片有两段情节非常相似,背景音乐都是由AltaiKai乐队演奏的乐曲,内容都是女人的感情状态。一段是对大学生村官小单因基层工作失去恋人的描写,一段是对主人公赵会杰因基层工作与丈夫久别短聚的描写。小单的恋人娶了别人,失去爱情的她,剪断了所有的爱情标本,撕毁了那件象征爱情的蓝色球衣,一个人哭泣、研究作物、消化痛苦。无独有偶,主人公赵会杰见到沉默寡言的丈夫时,坐在他宿舍的床上,默默地看着他,相聚片刻便离开了。这两段内容都表达了女性基层领导干部为了工作做出的牺牲,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她们默默奉献的精神。
(四)光影色彩,演绎内心世界
色彩是构成影视作品视听语言的重要元素,色彩不仅可以真实准确表达现实,也可以使影视作品更美观、更具内涵、更富节奏、更有深意,使观众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⑥。《草原上的萨日朗》有意识地运用色彩的审美效果,表现主题思想、抒发情感、制造情调气氛,使之具有特定含义,通过不同的色相、明度、饱和度,构成或冷或暖、或强或弱的光影效果⑦。该片结合当地的风光景色,打造独特的红衣配金山,制造了一种温暖的乡村田园图景,还使用了光影强化人物情感。永波纠结是否要投资时,夜色和窗影笼罩在他身上,让他处在一种既冷静又忧郁的状态中。当赵会杰坐在丈夫的宿舍,享受着相见的美好时光时,窗外洒进了温暖的阳光。这些色彩设计不仅表现了人物的情感,也强化了人物在乡村振兴方面的付出。李永波作为优秀的企业家,是村里难得的人才,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所以他回村发展是整个乡村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三、声音艺术:以共情奏响时代旋律
影片故事发生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内蒙古赤峰市大庙镇小庙子村,该地区的风土文化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地域特色。电影为了传达思想感情、烘托时代背景、升华主题思想,在声音方面进行了精细的设计。声音可以在技巧上、美学上以及影片的情绪上具有情感表现、连接断层、叙事提示、叙事完整等功能,该片的背景音乐、环境音效、主题歌曲、同期声音等方面都融合了影视声音的功能,且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⑧。
(一)风格鲜明,奠定民族特色
该片在“生态环境”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表现。开篇引出王二事件后,伴随着广袤的内蒙古风光,一曲欢快奔放的音乐响起,给人一种奔驰在草原上的豪迈开阔感。这首曲子由极具少数民族地域特色的马头琴演奏,有一种浓烈的草原风,像是在诉说赤峰当地农村一步一步致富发展的民谣故事。开篇的音乐风格鲜明,立即让观众进入到电影内蒙古赤峰市的情景和背景中。这音乐与该片的主题曲《火红的萨日朗》相呼应,主题曲由著名歌手乌兰托娅演唱。“花开一抹红、尽情地绽放,河流有多远、幸福有多长……”歌词流淌着草原的豪迈风格,满溢着发展致富后的喜气祥和,歌词也与主人公赵会杰的形象和事迹紧密相关。“萨日朗”是牧民们自由驰骋的“后盾”,它代表了每一个为人民谋幸福的奉献者。草原上红花绿野、牛羊牧草是该民族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景象,主题曲与影像紧密配合,有效地表达了乡村振兴在环境层面的建设发展。
(二)环境音效,还原特色村貌
赤峰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包括了老百姓的各种精神文化生活。在片中,有几处描述了老百姓在设有蒙古包的广场上舞蹈、表演、踩高跷,进行各种文化体育表演活动的场景。学者王建民提出“要凸显村民的主体性、文化性;乡村应该是有文化、有人情味、温暖的村子”。电影中内蒙古是个地域特色明显、文体活动丰富、文化面貌多样的地方,跟随电影画面,观众看到的是少数民族特色显著的人民生活画面,这也是当地乡村的真实风貌。影片有意识地将这些画面与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结合起来,将它们穿插在赵书记的生活场景中。这番景象是乡村发展的一种标志,记录了当地人民享受“乡风文明”和物质精神的双重“富裕”生活。
(三)混音效果,制造紧张段落
音乐与音效在影片中可以制造一些必要的节奏,极佳地引导观众的思维,还能够制造紧张的节奏,推动情节的发展,连接音乐衔接的缺口。在王二真正喝下农药的时候,影片以农药瓶落地的音效和赵会杰呼喊声“快救人”为起点,切入一段快节奏的音乐,画面为众人开始忙碌地打电话叫救护车、拖拽已经倒地的王二、一边走路一边争执、开三轮车护送病人、抄近路走崎岖的山路。这种紧张的氛围让观众也一起担忧起来,最后因为翻车事件结束,救护车鸣笛的音效也随之响起。这一段音乐节奏处理得非常紧凑。此类音乐处理方式在影片中出现了多次,例如,赵会杰与小单一起加班奋战、一起寻找投资商等情节,音乐与画面紧密配合,整体流畅自然。这一段剧情的处理方式不仅可以制造紧张气氛,也展示了基层领导干部工作的烦琐与不易。“喝农药相威胁”这类事件只有在农村地区才会如此正常地发生,而基层的领导干部常常需要应对此类“鸡毛蒜皮”的小事,经过这些小事,领导与群众的关系才会真正地亲近,也才会有最后村民们团结建设乡村的美好景象。
(四)同期音效,深化影片主题
一般影片的同期声比较真实,更有现场感,纪实类片子使用较多。该片以真实人物赵会杰的故事为蓝本,具有较强的写实性。在影片结尾处,大学生村官已经成家,他们家中电视上播放着赵会杰开会发言的片段,这段发言也是现实生活中赵会杰的真实影像。她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在人民代表大会的现场动情说道:“我们做基层工作的,付出一颗真心,就一定能把这份工作做好”。她一边诉说,一边擦拭泪水,小单听到熟悉的声音,停下筷子抽泣起来。在这段情节中,观众并没有因为原型人物的突然出现而产生违和感,反而被这种真实所打动。基层干部们曾经做出的努力和牺牲,历历在目,观众也同赵会杰和小单一起流下感动的泪水。在这个片段的创作中,同期声发挥着非常有效的功用,强化了影片的真实性,对于升华影片主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乡村振兴题材电影的视听语言具有一定的特征。在镜头语言方面,利用恰当的景别和角度,整体塑造亲民而坚韧的领导干部形象;在剪辑和光影设计方面,无缝过渡和跳接剪辑有效地制造节奏,创意的光影色彩让情节生动而真实;在声音设计方面,音乐和音效形成协奏,特色鲜明,寓意深刻。整部影片感人肺腑、催人上进,成功地刻画了乐观而坚定的基层干部形象,透过诙谐而感人的剧情,以小见大,让观众看见了赵会杰背后无数带领百姓实现乡村振兴的一线工作者形象。是他们的兢兢业业和无私奉献,让老百姓的日子蒸蒸日上;是他们的不畏艰险、坚持不懈,让中国的乡村振兴事业蓬勃发展。影片直击“三农”热点、焦点问题的解决,紧连“一事一议”等各项惠民政策,是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故事,是历史和现实不断交织前进的协奏曲。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平息的今日,国人迎难而上、奋战不息,乡村振兴已取得了重要进展。未来,我们将看到的不仅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面貌,更是中国全体劳动人民主动投身到振兴乡村、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在劳动和奋斗中享受物质和精神双重幸福的繁荣景象。
注释:
①袁金戈,劳光辉.影视视听语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0-25.
②王丽君.数字媒体影像视听语言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21-24.
③[美]米克·胡尔比什·切利耶尔.故事片创作完成手册[M].梁明,谭中维 译.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20:82-85.
④张玲玲.浅析互联网混剪短视频的形构与变迁——基于“融合文化”与“混合文化”视角的比较研究[J].未来传播,2019(02):33-38.
⑤[英]罗伯特·埃德加·亨特,史蒂芬·罗尔.国际经典影视制作教程:电影语言[M].陈茜玉,曹莹 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2012:162-165.
⑥刘峰,吴洪兴.数字影视后期制作[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20:60-63.
⑦肖锋.论电影导演的色彩思维[J].电影艺术,1996(01):61-65.
⑧王露洁.浅谈影视录音的艺术创作与表达[J].艺术大观,2020(18):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