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基因密码及时代价值

2021-01-31

三明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建党政党马克思主义

万 菊

(福建江夏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同时也是 “两个一百年”历史目标的重要历史交汇期。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奋斗历程,逐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这一历史演进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凸显我们党精神特质和力量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时代先锋与民族脊梁,很大程度上在于拥有伟大的精神力量,这些精神力量是支撑我们党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强大武器和思想动力。

一、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意识来源于实践。任何精神状态的出现,必然根植于一定的历史环境和实践基础,并且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体系相融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孕育形成。开天辟地,混沌初开,追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形成必须从建党起源。嘉兴南湖的“红船”曾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更成为建党精神的象征。2005年6月21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公开阐述了“红船精神”的概念和内涵,认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其主要内容。[1](P6)“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泉,也是建党精神的核心内容和集中体现。以“红船精神”为起点,“中国共产党在早期创党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在建党实践活动中彰显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范”[2](P3),这便是中国共产党建党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具体包含在三个方面:

(一)建党精神体现了早期共产党人高瞻远瞩的洞察力和政治远见

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学说直接为教育和组织现代社会的先进阶级服务,指出这一阶级的任务,并且证明现代制度由于经济的发展必然要被新的制度所代替。”[3](P148)彼时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外有西方列强贪得无厌的侵略,内有各地军阀的高压统治,人们在辛亥革命前后激起的一线希望不幸破灭。许多有志之士努力探索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出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求得了救国救民的真理,唯物史观的真谛不断创造新的辉煌。面对黑暗现实,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对国内政治形势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判断,他们认识到必须把各界人民的革命要求和愿望引导到革命的轨道,并提出了革命成功的预言。李大钊曾经论道:“我们要晓得一切过去的历史,都是靠我们本身具有的人力创造出来的,不是那个伟人圣人给我们造的,亦不是上帝赋予我们的。将来的历史,亦还是如此。”[4](P321)黑暗的政治局面,腐朽的社会现象,迫使早期共产党人振奋革命精神,最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的革命道路上不懈奋斗,为中国人民不断寻求新的希望。建党精神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精神动力的发展之旅,成为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源泉。

(二)建党精神体现了早期共产党人矢志奋斗的不懈追求和伟大气度

建党本质上是一种破天荒的、披荆斩棘的开拓创新,然而真正凸显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真谛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矢志奋斗的过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时起,就面临着无数次严峻考验,在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丧失了大批优秀党员。中国共产党在无数次生死存亡时刻都发扬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不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愈挫愈勇,历久弥坚,得以不断成熟和壮大。正是在军阀混战、兵痞流氓横行的恶劣环境下,早期共产党人突破无数阻力、克服万种艰险,最终成立了一个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指导,以阶级斗争为核心信仰的无产阶级政党。这些成功的背后熔铸着共产党人矢志奋斗的不懈追求和勇于担当的伟大气度。

(三)建党精神体现了早期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根本宗旨和远大理想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确立,使共产党人根植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中共“一大”代表们在会上认真讨论了党的性质和纲领,“确立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神经中枢;党的基本任务是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5](P97)。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鲜明地提出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并强调以人民的切身利益为根本宗旨,建党精神昭示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也始终践行党的宗旨,为民谋利,无私奉献,甚至不惜牺牲宝贵的生命。在建党精神的浸润之下,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人民立场作为我们党的基本政治立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特有的政党文化。由此可以看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逻辑自建党精神起就成为我们党的政治基石。

二、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思想渊源

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长河的激荡洗礼中形成的集体意识,它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历史渊源和实践来源。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是建党精神的理论基础

1842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公开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的“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必然胜利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6](P411)。显然,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政党寻求真正的民主和自由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失败后,曾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沉浸在极度的苦闷和彷徨之中,惨痛的教训使中国人终于意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不仅需要政治制度的变革,还需要思想意识的觉醒和科学理论的指导。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陷入迷茫的中国人,看到了世界文明的新曙光,找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出路。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在全中国引起了一场广泛而深层次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运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开天辟地的历史事件是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挽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际作出的重要选择。随着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地位的取得,也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境界、精神风貌和精神力量的革命精神得以不断培育。继建党精神之后,我们党形成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以及西柏坡精神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崇高信仰、坚定信念,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主、自由和富强的精神风貌。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建党精神的磅礴力量一直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不断推进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前进和发展。

(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建党精神的历史渊源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始终为中国人民提供着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精神和丰富的传统文化。例如,树立“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追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境界,这些思想俨然成为中华民族的普遍心理认同,塑造了无数进步之士的高尚人格,锻造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以建党精神为源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百年奋斗的历史征程,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元素,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每个历史阶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共产党精神,磨砺出了百年大党的精神谱系。由此可见,建党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思想文化成果。

(三)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是建党精神的实践来源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先后涌现出了不同性质的政党,希望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拯救国家和民族于危亡之际。然而他们并没有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选择一条正确的出路来解决近代中国社会迫在眉睫的问题,中国人民仍困于黑暗迷茫之中摸索前进,中国革命渴望新的领导阶级和领导组织。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怀揣救国救民的爱国情怀,深入中国工人运动,投身汹涌的变革激流之中,终于在1921年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无数个拥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中华儿女,为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艰苦奋斗、前赴后继,终于在1949年10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的航船从南湖扬帆起航,劈波斩浪,开天辟地,勇往直前,才有了焕然一新的中国革命面貌。触摸这些历史的轨迹,体悟这些奋斗的精髓,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正是如此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才孕育出了光辉灿烂的建党精神,鲜活生动的革命实践就是建党精神的根基和源泉。

三、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基因密码

基因,是指“控制生物个体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忠实地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7](P28)。这里说的中国共产党精神的“基因密码”,意在借助“基因”这一术语,特指“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过程中锤炼出来的先进本质、思想路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7](P28)。一百年来,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原始基因”被一代代中华儿女守护与传承。

(一)坚定理想、忠于信念是建党精神的统帅之魂

精神的动力根源于信仰,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源自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实现国家繁荣昌盛,不屈不挠,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并付诸实践。在国内,1918年李大钊先后发表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向广大无产阶级和人民宣扬十月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1919年《新青年》杂志刊登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使之成为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先锋者;陈独秀在1919年底至1920年上半年,开始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信仰科学社会主义,组织和领导工农运动,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作为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创办了文化书社,经营马列等书籍。在国外,李达于1918年赴日期间,专攻马克思主义,研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的著作,1919年他不断撰文在国内刊物上介绍并翻译马列著作;周恩来在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欧洲,遍访法国、德国工人运动,考察西方社会的真相……他们的不懈努力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正是拥有如此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怀揣一颗赤子之心,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惊涛骇浪的革命大潮中不断升腾,最终建立了一支具有强大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二)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是建党精神的血脉之基

在中华民族濒临灭种的民族危亡之秋、在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毅然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旗帜。建党精神充分体现了早期共产党人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体现了他们不断开拓创新的伟大精神。在建党精神的“血脉延续”下,中国共产党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第一次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第一次跋山涉水走过万里长征路……在这无数个“一”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不懈奋斗的历程,无不展现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在建党精神的感召和引领下,中国共产党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艰辛的探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人以不断探索、开拓创新的建党精神为源泉创造出了一百年的辉煌业绩;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人将继续弘扬开拓创新的革命精神,引领中国人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道路上铸就新的辉煌。

(三)牺牲奉献、为民谋利是建党精神的固本之源

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无私利可图。”[8](P809)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外是列强对中国肆无忌惮的侵略,内是各地军阀极其高压的统治,面临国内外严峻和黑暗的现实,许多爱国之士为国为民担忧,希望可以努力探索出一条实现中国人民民主自由的有利出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在50多名早期党员中,不乏出身于殷实家庭或者名门望族的子弟,但是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浪潮,跟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非为了个人的名利,而是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悲惨命运。李大钊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陈独秀一门两英烈,长子和次子先后为中国革命事业献身;毛泽东不仅自己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奉献了毕生精力,而且他的6位亲人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邓中夏“为了勤劳大众的利益而死,这是虽死犹生”;“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成为周恩来一生的真实写照……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逻辑,是将人民的根本利益置于首位的无产阶级政党。彼时,新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就如同襁褓中的婴儿,从成立之日起就面临着重重强敌,反动派极力镇压和绞杀共产党人,参加革命、选择和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就意味着生与死的考验。然而,秉持顽强意志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艰难险阻,在和敌人的顽强对抗中,在接受生命极限的挑战时,共产党人不畏牺牲,勇于献身,这些都体现了革命者灵魂和信仰的忠贞之美。据民政部数据统计:“为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有2100万革命者捐躯,而各地列史在册记载的只有160多万,有1900万革命先烈的名字无法确认。支撑他们为之奋斗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正是内心崇高的理想和坚定信念。”[9](P29)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属性决定了她必须立党为公、必须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作为最高的政治追求。建党精神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牺牲奉献、为民谋利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和固本之源。

(四)完善制度、恪守党章是建党精神的传承之道

坚守革命理想不仅需要科学理论的引导和顽强意志的支撑,更需要纪律制度的保驾护航。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酝酿建党过程中就已经萌发了建设有严格纪律的政党、防止腐败侵蚀的思想。从建党开始,中国共产党就规定了严格的入党条件和程序,高度重视党的纪律和作风建设,注重党员队伍的清正廉洁,完善制度、恪守党章是建党精神的传承之道。“1921年7月,党的一大通过了第一个纲领,对新成员提出了严格的纪律要求;党的二大制定了第一部党章,专设了党的纪律一章。”[5](P109)从中国共产党的“一大”到“二大”期间,“先后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议决案》等诸多文献,不仅阐明党的根本性质,而且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及党的纪律做了具体规定”[5](P112)。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早期共产党人怀揣初心、抱负远大,他们积极地在严肃的党内生活中锻造党性,培养组织纪律意识,养成个人服从组织的政治自觉。纪律规矩、制度约束严格保证了共产党队伍的战斗力和奋斗精神,保证了共产党员在为“初心”奋斗的道路上不开小差、革命到底的精神和勇气。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逐步发展壮大,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这与中国共产党严格建章立制,勇于自我革命,保持严密的组织纪律有着不可或缺的联系,这也正是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其他政党和组织的重要区别。

四、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10](P10)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指引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继续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奋进的强大武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建党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理论维度: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国化的具体展现

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6](P41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对“建设什么样的无产阶级政党,怎样建设无产阶级政党”这一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史中的重要命题,有着长期的理论思考和生动的实践探索。他们通过消化吸收资产阶级政党理论的合理内容,系统总结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全面分析了无产阶级政党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初步创建、全面建设和科学发展的宝贵思想,为全世界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牢固的理论基石。中国共产党在建党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紧密相连,展现出勇于创新的伟大气度,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国化的集中体现,对于当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创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纵观我们党一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她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团结和领导全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塑造了党在每个历史时代鲜明的精神风貌,建党精神得以赓续与传承。历史和实践证明: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国化的具体展现,以建党精神为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得以建立并随着实践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迈向新境界。

(二)实践维度:建党精神是推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不断完善和进步的精神动力

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意义必须立足当代实践,这个具体的实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机遇和挑战接踵而来。中国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但是我们应该更清醒地意识到:伟大梦想并不是敲敲锣、打打鼓,喊喊口号,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必须具备谋篇布局的运筹力和落地生根的实践力。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了“十四五”规划,鲜明地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擘画新的发展蓝图。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支撑,以此激发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神,凝聚众志成城的力量,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完善和进步。显然,建党精神蕴含的不断创新、矢志奋斗和无私奉献等精神为深化改革开放、提高治国理政水平提供了方向和原则上的引领。以建党精神为代表的精神谱系必将继续激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国家的全方位改革,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从而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

(三)历史维度: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丰富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指明灯

无论是国家、民族、政党还是个人,都需要有精神支撑。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的激荡之中,一定会磨砺出彰显民族特色的精神;同样,一个政党在历史进程的推动中,也会锻造出伟大的精神力量,并在政党所处的不同历史阶段,成为自身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不懈动力。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地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孕育出一系列伟大精神,形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精神谱系。百年大党的精神谱系,是一代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无数个革命先烈和中华儿女在革命战争血与火的搏击中,在推进国家不断发展和建设的奋斗历程中,用生命、鲜血及汗水凝聚而成的。在这一百年的光辉历程里,我们党形成的一系列精神,既贯穿于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路线及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又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伟大力量的凝聚;既是民族精神在特定时期的具体化,又为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时至今日,建党精神依旧闪烁着时代光辉,为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丰富和发展指引航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鲜活的生机和活力。

(四)现实维度:建党精神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精神源泉

建党精神蕴含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宗旨,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精神源泉。一方面,从宏观方面看,伟大斗争的复杂严峻形势需要弘扬建党精神。当今世界格局面临巨变,给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中国越是发展壮大,面临的风险、危机和挑战就越多。无论是政治外交上的大国博弈,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往来,还是文化领域、意识形态的碰撞,抑或是中国周边地缘军事的紧张局势,都预示着我国未来斗争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来自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的挑战和危险。另一方面,从微观方面看,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需要弘扬建党精神。当前,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正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四大考验”和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个别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滑坡、纪律观念淡薄、宗旨意识欠缺等问题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面临直接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10](P10)这些话点明了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核心要义,也突显了共产党人精神脊梁的时代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唯有牢记建党之时的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伟大事业的着力点,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党内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带给人民群众更多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才能凝聚起更好的精神力量,续写伟大工程新篇章。

漫漫一百年历史,浩浩光辉征程。曾经形成于救亡图存时代主题下的建党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积淀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且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时代价值。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目标的重要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必须大力继承和弘扬建党精神,以建党精神铸魂扎根,固本培元,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魂,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在新时代凝聚起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猜你喜欢

建党政党马克思主义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建党九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