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钢琴教学中的和声听觉培养

2021-01-31杨飞虎

惠州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音程和弦旋律

杨飞虎,徐 冉

(安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安庆246011)

钢琴这门乐器音域宽广,与管乐器和弦乐器不同,它最擅长表现多声部音乐。从巴洛克到浪漫派浩如烟海的钢琴文献中,几乎很少只有单旋律的钢琴作品。所以,钢琴独奏的乐谱无疑是器乐独奏作品中音符数量最多的。音符数量多,必然有纵向音响效果的规律,为了避免音响效果的不和谐,一般高低声部的音符会构成一个和弦(三度叠置)。所以贝多芬的每一首奏鸣曲,每一个小节都是一个或者多个和弦的连接。但 “ 目前我国和声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滞后我国音乐事业,特别是专业音乐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1],孙维权先生多年前提出的这个问题在当今钢琴教学中依然存在。目前我国钢琴教学中,不重视和声听觉的问题,已经成为滞后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关键问题之一。例如:在大量的钢琴考级评审工作中,许多琴童认错和弦;各种钢琴比赛中,仍然有弹错、认错和弦的情况发生。这背后的根源是长期练习过程中对错误音响效果的容忍,对和声认知的薄弱,同时也表现出对聆听音乐美感这一审美目标的欠缺。和声听觉如果不在学琴过程中去培养,对于乐谱的理解就会不够深入,无法对作品达到深思熟虑,更不利于舞台表现。和声听觉的培养首先是对钢琴演奏者的培养,所以先分析演奏者与和声听觉的关系。

一、演奏者与和声听觉的关系

演奏者首先是能起到传播作曲家音乐思想的人,他们通过演奏(通常是音乐会)这个社会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某种音乐风格。演奏者通过演奏这一社会活动可以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从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钢琴音乐是聆听的艺术,和声听觉不好的听众无法深入理解音乐家的表演;耳朵不够敏锐的演奏者难以成为音乐家。某些 “ 学霸 ” 在运算和记忆、观察等方面能成为 “ 脑王 ” ,但未必能用耳朵辨别钢琴文献中每小节不断变化着的和弦,听记四部和声是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考试内容之一,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耳(脑)是无法完成的。

“ 学习者倘不能听清楚各种和弦——像三和弦和七和弦,就无法进入较高的音乐领域。这就像连一个拉丁文单词都不知道的人无法听懂给他读维吉尔的作品一样[2]” 。钢琴家列文涅(Josef Lhevinne 1874-1944)的话足以证明和声听觉对理解作品的重要性。这也是国内各大机构考级过程中设有音乐基本素养及视唱练耳乐理这些课程的原因。如果习琴者考每一级过程中,都能够达到应有的视唱练耳乐理课程的要求,那么和声听觉就会逐步提高。在钢琴考级之中,一到十级报名人数逐步递减,大量的琴童到了七级以上程度的时候就很难坚持,除了练琴时间不足和作品难度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很多和弦的不理解。所以,习琴者不认识、不理解作曲家意图导致逐渐对这首作品失去兴趣,甚至放弃。另外钢琴教材当中出现的明显的编订错误,有的琴童无法辨认,从而产生错音,这证明了和声听觉在学琴过程中的重要性。例如大众文艺出版的音乐家协会钢琴考级七级作品中,海勒练习曲第74小节右手低声部第3拍应该是A而非升G。因为这里是降B大调,右手低声部是半音阶,只有A才是降B的导音,跟左手F构成属和弦并立刻解决。根据这个和声规律,师生应该都能找出乐谱中的错误。又如人民音乐版的哈农钢琴练指法第39首,D大调音阶结尾的终止式整个E小小七和弦都移低了三度,第一次弹到这个调的结尾,习琴者的和声听觉应该能立刻 “ 报警 ” ,通过之前积累的终止式和弦音响效果,推算出正确的和弦音符EMm7而非#CMm7,这就是和声听觉的作用。反过来,如果钢琴学生从一开始就重视和弦标记与和弦性质归类,用耳朵辨认各种性质的音程和弦,脑海中存储一定量的和声连接,那么认新谱的过程,将成为把这些和弦按照新的节奏和织体形式去重新排列,从而提高视奏能力以及学习效率。和声听觉离不开演奏者的理性认知与反复实践,演奏者的有效练琴离不开和声听觉积累的支持。

二、音乐中内心听觉与和声听觉的关系

演奏者离开乐器在内心琢磨乐谱并回忆那段音乐的过程对演奏设计是颇有帮助的。如果普通人只能回忆一个单旋律,那么演奏者应该能回忆这段音乐的低音与和声。 “ 内心听觉则是指借助音乐记忆能内在想象出声音的音高、旋律、节奏、音乐、和声、织体想象出音乐形象亦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音乐听觉能力[3]” ,普凯元先生所提到的音乐形象记忆,就是对这六个方面的记忆。习琴者音乐内心听觉能力必须依托这些要素来逐步提高。而音乐作品中这些要素尤其是音高、旋律与织体,很难脱离和声而单独存在。公元9世纪欧洲宗教音乐就产生了平行4度音程的奥尔加农(Organum),也就是一千年前欧洲音乐家们就开始玩多声部音乐了。所以,钢琴文献中几乎很少有单旋律的,即使李斯特(F.Liszt,1811-1886)的帕格尼尼练习曲第四首开头,因为模仿小提琴炫技而看起来像单旋律,其实和声非常丰富。

内心听觉所包括的以上六种要素都是演奏者和声听觉的对象,和声本身就是用来听的。音高的排列与连接离不开和声的基本规律(例如属七和弦解决的 “ 三上五七下 ” 规律);一支旋律去掉和弦外音(经过音、辅助音等)所剩就是和声的连接了;如果只保留节奏,没有流动的和声进行方向,钢琴也只能成为一件打击乐;再丰富的织体离开和声色彩也是苍白无力的炫技。所以,内心听觉对象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如果旋律、节奏、织体是美丽的外衣的话,和声则更贴近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本质、目的和内容。欣赏音乐的人往往被音乐的旋律外衣所迷惑,弹出了旋律,却解释不清楚自己弹的什么内容。帕赫贝尔(Pachelbel 1653-1706)的经典作品卡农听起来很美,而且朗朗上口,很大原因在于其四度连接的和声进行;巴达捷夫斯卡(Badarzewska 1838-1861)的世界名曲《少女的祈祷》旋律十分高雅,高音区纯美透明,其实只用了降E大调I—IV—V—I正三和弦进行的循环。

现代钢琴的律制决定了其转调的方便,和声听觉能力强的演奏者自然在调性发生变化的一刹那就已经知道这一切了——这对把握作品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和声中的终止式是曲式分析中划分段落、句子的重要依据,良好的和声听觉不仅能让演奏者处理作品条理清晰,更便于使其了解到音乐结构性格和欣赏结构的美;正三和弦对巩固调性是其他和弦无法代替的,反之,音乐进行到发展部的时候,副三和弦们常常大显身手;音乐到了矛盾尖锐,戏剧性突出的时候,不和谐的增三和弦,减三和弦就会冒出来;当增六和弦出来的时候,往往具有悲壮的意味;当减减七和弦出现在小调作品中,作曲家内心往往早就五脏俱焚痛苦无比了。和弦成了作曲家们无穷无尽的词汇,抒发情感的有力武器,个性风格的座右铭。

三、和声听觉能力对于钢琴演奏和学习的重要性

钢琴作为现代键盘乐器决定了可用手指同时弹奏多个音符(同时发音),甚至通过延音踏板,可以弹出四行谱的作品,所以,钢琴的多音表现力在独奏乐器中是非常强的。面对复杂的声音,演奏者必须有足够运算力的大脑。反之如果一个演奏者不能理解乐谱中的和弦构成(通常是密集排列或者开放排列;原位或者转位;省略或者变化),那么他不可能建立与之匹配的和声听觉,必然无法理性的监听和保持精确的演奏。例如贝多芬c小调钢琴奏鸣曲Op.10-1第一乐章1到18小节其实只用了Cm和Bdd两个和弦,从这里不难发现,贝多芬在创作此曲时侧重于节奏的变化与表情记号的对比,和声方面只有主和弦与导七和弦的交替(包含了原位与转位形态),这对于演奏设计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从认识到归纳,从归纳到理解,从理解到判断,从判断到积累,作曲家的想法逐步被演奏者熟悉。只有认识和弦,归纳和声标记,理解和声风格,判断自己的音响效果,积累和声听觉,才能更加深入的理解作品,探索作曲家的精神世界。还是以贝多芬c小调钢琴奏鸣曲Op.10-1第一乐章为例,展开部直接采用了呈示部主部主题的节奏音型,但在和声上却产生明显的对比:呈示部主部主题为c小调,而展开部则是C大调,变得明朗的多。这里体现了贝多芬顽强的意志和面对命运(c小调)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把c小调主题直接变为C大调,在当时是何其勇敢!法国大革命对贝多芬内心的影响在这里可以得到体现。和声听觉足够敏感的话,展开部第一句的还原E不可能弹的太弱,否则体现不出来大调明朗的特性。

习琴者单旋律的听觉思维与作曲家丰富的键盘和声本身并不匹配,所以,培养和声听觉在钢琴教学中至关重要。

四、钢琴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声听觉的方法

(一)在钢琴文献(教材)中逐步培养和声听觉

培养和声听觉只讲和声理论是不够的,只弹钢琴教材中的作品也是不够的,必须反复弹奏练习与坚持分析、标记、聆听缺一不可。钢琴教师有必要教会习琴者弄清所练习的作品中每一处音程关系,和弦性质并且对相同和声进行标记和归类。学钢琴就是学习演奏钢琴文献,如果学琴不学钢琴谱,结果将是一场空。所以,学钢琴本质是向懂得五线谱和能解释乐谱所蕴含音乐文化的钢琴老师学习如何演奏乐谱——这与跟声称 “ 学两年考五级,三年过八级 ” 的老师学琴是两码事,因此选择专业的钢琴老师是关键。但不可否认考级教材从按难易程度、循序渐进上讲是非常好用的钢琴教材。

1.启蒙阶段。在我国启蒙教材非常多,最多使用的就是汤普森系列。在小汤普森第一册中就出现了大三度、小三度音程,这些三度音程就是构成三和弦的最基本要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教习琴者认出这些三度音程的性质。例如汤普森第二册《小熊跳舞》独奏(注意不是教师伴奏谱)中已经出现了bA-#F-C增六和弦,如果在这个时候告诉琴童这个和弦的名字,并弹出FM6开放排列(即去掉所有升降记号)与增六和弦的对比,就能发现增六和弦像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小熊,并记住这个增六和弦奇怪的效果。再如菲伯尔系列教材,除了配有钢琴伴奏谱之外,还为每首作品配备了交响乐伴奏。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从古典到爵士,从无标题音乐到有标题音乐,都能给习琴者带来非常丰富的和声听觉感受。菲伯尔最棒的就是它的乐理课程,在第一次出现一级和五级和弦的时候,就已经要求学生做出罗马数字标记了,非常适合低龄儿童。除此之外,巴斯蒂安系列和快乐钢琴系列教材也同样稀释了弹奏难度,增加了几乎与演奏等量的乐理内容,技巧内容。这些近年来引进的优质教材,除了音符巨大,颜色鲜艳,图像夸张以外,还尽可能多的配备了风格鲜明的钢琴伴奏谱(师生合作四手联弹)供老师使用。如果教师们在启蒙阶段使用以上教材,会引导琴童们的兴趣,增强上课体验,找到弹琴的乐趣,从而使习琴者乐意去弹奏和练习。听乐队伴奏来演奏自己的声部和跟钢琴老师合作四手联弹都能够让习琴者充满兴趣。 “ 儿童在与教师的配合中除了要关注自己的演奏部分还要更多地去听教师的演奏部分,这样听辨多声部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4]” 。所以,在启蒙阶段选用好的钢琴教材是对培养习琴者敏锐和声听觉的最好的方式。这里还需要提一提《中国风钢琴入门教程》,这本启蒙教材对于了解中国风格的和声效果,滋养琴童文化自信是极有益处的—— “ 让钢琴讲中国话 ” ,若干年后,钢琴也会像二胡、琵琶、扬琴一样成为我国的民族乐器。

2.初级阶段教材。在学琴的初级阶段,国内常用的教材有车尔尼初级练习曲599,布格缪勒曲集,柴科夫斯基少年曲集,巴赫小前奏曲集,小步舞曲集,弹儿歌学钢琴等等。其中车尔尼599几乎是琴童必弹经典,它也许不是最好听的钢琴教材,但绝对是非常好的和声听觉教材:总共100首小型的练习曲,前35首为c大调,以正三和弦为主,极少地使用了二级、六级和弦。常用CCGC CCGC GCGC CCGC的和声进行,大量的正三和弦在左手以伴奏的形式出现,如果用合适的标记来记录它们的话,习琴者非常容易辨别和记忆。甚至因为和弦不断地在重复,练习起来会让人感到无聊,但这足以证明琴童从认识到熟悉了这些和弦,内心听觉开始积累和声效果了。车尔尼599练习曲第36首以后,就有一升一降的调了。当左手有#F时,终于出现了陌生和弦,这样就激发了习琴者的探索欲,新的GGDG GGDG DGDG GGDG和声连接就开始了。柴科夫斯基少年曲集(Tchaikovsky Op.39)中出现的音阶更为丰富,除了自然大调,还有和声小调(害病的洋娃娃)、旋律小调(洋娃娃的葬礼)、和声大调(新的洋娃娃)。这本曲集使用的和声色彩更加丰富,那些旋律小调上行升高六七级音,和声大调降六级音,能极大地刺激习琴者的和声听觉。巴赫的小前奏曲和小步舞曲(经考证小步舞曲集作者应为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Christian Petzold 1677-1733)是基础的复调入门作品,情调高雅、情绪积极乐观、低音的线条与不和谐音程解决非常严谨,对于和声听觉尤其是古典和声积累是极有帮助的。佩措尔德的小步舞曲本身排列就按照了大小调(G大调,g小调)对比的顺序,这样的反复对比,能建立起调性和声的基本色彩(大调明朗,小调暗淡),这种对比还具有连贯性,因为第一首和第二首节奏上几乎相同,所以2首小步舞曲能连成一个较长的作品。这样的编排能认识升C升F和降B降E共4个黑键。除此以外黎英海编著的《民歌钢琴小品50首》是初级阶段钢琴教材中的非常值得练习和演奏的精品,继续让钢琴讲中国话,传承中国多民族音乐文化。

3.中级阶段教材。在钢琴学习的中级阶段,国内常用的教材有车尔尼Op.849和Op.299,哈农,小奏鸣曲集,柴科夫斯基四季,舒伯特即兴曲与音乐瞬间,肖邦部分玛祖卡和圆舞曲,巴赫创意曲集,海顿部分奏鸣曲,格里格抒情小品等等。从这些教材开始就有了大量的转位和弦与更多色彩的和弦:例如哈农第42和43首就是属七和弦和减七和弦的手指伸张练习了;巴赫二部创意曲中的小调作品几乎每首都有减七和弦;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中段结束中那段著名的减七和弦分解琶音上行;格里格抒情小品中大量使用的增三和弦;海顿奏鸣曲呈示段结尾的终止式和弦;肖邦圆舞曲中的左手弱拍几乎全是三和弦;舒伯特所作的和声连接极具个性,如艺术歌曲般充满诗意。这一阶段的钢琴文献和声更加鲜明,作曲家个人风格全面发展。浪漫主义时期常常出现的减小七和弦与拿波里和弦,在古典时期不算常见,和弦排列也比古典时期宽广得多,由此踏板的使用也比古典时期更频繁;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常用的增三和弦,肖邦却不常用;肖邦常用的和声大调小四级和与降II级和弦,莫扎特却极少使用;莫扎特五度在巴赫作品中也几乎找不到。所以中级阶段是积累钢琴作品量的阶段,更是积累作曲家个人和声风格的重要阶段。2018年杜亚雄编订的《中国民歌钢琴教程(套装版)》和2020年舒泽池编订的《中国钢琴民歌333首》是集系统性、欣赏性一体的新教材,值得在这一阶段学习。此外还有《奇妙的调性—钢琴四手联弹》也是这一阶段非常适合的教材。

4.中高级阶段。这一阶段常用海顿、莫扎特奏鸣曲和贝多芬早期奏鸣曲,巴赫三部创意曲和法国组曲、英国组曲,肖邦圆舞曲、夜曲、前奏曲,门德尔松无词歌,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四手联弹和圣桑动物狂欢节四手联弹等教材。在这一阶段,和弦改变了模样,大量转位和弦,开放排列和弦,七和弦用了省略和转位,变成各种音乐织体。这一阶段需要坚持去掉和弦外音并认真做好标记习琴者才能理解掌握这些和弦。这一阶段的钢琴曲变得色彩丰富,声部复杂,但仍然是以大小增减四种和弦为主,七和弦也只是常用四种:减减七和弦,减小七和弦,大小七和弦与小小七和弦。只要坚持认新谱的时候,学会去掉和弦外音,辨认这些和弦,就能提高和声听觉能力——提高认谱能力和提高学琴效率成了副产品。所以此时乐理视唱练耳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这一阶段如果能积累较多的曲目量,是有可能进入专业的钢琴学习的。四手联弹也对和声听觉培养有非常好的效果,尤其是让学生演奏低声部。这一阶段适合的中国作品是魏廷格编注的《中国钢琴名曲30首》。

5.高级阶段独奏作品。主要包括巴赫(J.S.Bach 1685-1750)和斯卡拉蒂(D.Scarlatti 1685-1757)复调作品,古典时期的奏鸣曲,浪漫派和印象派作曲家们的大量作品,常用的中国作品包括《中国钢琴名曲曲库》《中国优秀钢琴作品集》等。此类钢琴文献浩如烟海,艰深晦涩的和声效果,成了表现音乐戏剧冲突,音乐哲学内涵的有力素材。和声听觉训练缺位,会阻断其成为钢琴家的道路,良好的和声听觉已经成为音乐文化修养的一部分。如果继续积累,演奏,坚持移调训练,首先能帮助学琴者挑选内心向往的曲目;能表现他独特的审美品位;有助于形成个人的演奏风格;有助于拓展个人音乐素质,往创作、指挥、合作钢琴、传播音乐文化等方向全面发展。

(二)在钢琴作品之外培养和声听觉

1.市场上的视唱练耳教程是非常易于提高和声听觉的有效方式。虽然此类教材是以训练视唱为主,但从二声部视唱入手,建立音程概念,就是建立和声听觉的基础。 “ 如果将两个声部分别用不同的音色演绎,横向的听辨将会更加清晰,同时也能兼顾纵向音程的性质与色彩[5]” 。二声部平行时,多为三度和六度;而遇到增减音程时,会立刻半音解决,而和弦的连接(包括不和谐和弦的解决),恰好是以此为基础的。练耳就更能直接训练和声听觉了,大小增减4种和弦效果,反复听记,熟练模唱,有助于和弦音响效果的内化。相当于提前预习数学公式,在新乐谱中运用公式就能很快辨别和声连接了。二百多年前,钢琴老师们就都在教授作曲课程了,所以乐理课程是必不可少的,乐理的学习对理解三和弦、七和弦的内部结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小增减四种原位三和弦,就是根据音数(琴键数量)排列而来,跟数学中的数数难度一样,即使是低龄儿童能算加法就能数和弦。 “ 从被动听唱到主动构唱,是一个简单的逆向思维过程,是由被动转为主动并触及到音高训练的实质[6]” ,这一方法对于训练主动捕捉和声是非常有效的。

2.通过学习钢琴考级配套视唱练耳乐理的教材就能很好地提高和声听觉。一方面,钢琴考级的配套视唱练耳教材的优势非常明显,首先是难度安排循序渐进,低级别的难度适合对应的琴童理解能力和年龄特点:音域不宽;旋律以级进、模仿为主;易于演唱和演奏。其次针对性的训练三度和四度以上音程,让习琴者能重复训练某种音程度数,巩固听觉效果;再次,此类教材的听力部分与中小学音乐教材密切关联,欣赏的内容和难度保持一致,也相当于音乐课以外的补充,对于世界名曲的鉴赏也起到一定作用。学习小二度就要多举例,例如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开头,就是重复的小二度,而且第一个和弦就是A小三和弦开放排列,而右手#D就是a小调的属导。当习琴者把世界名曲和所学音程和弦知识联系起来,信息就能容易的保存。学习音程与和弦,从简易的儿歌,到世界名曲;从乌克兰民歌到四川民歌;从莫扎特的主题到京剧旋律,可以逐步给琴童们多种音乐营养,为钢琴学习增添了多元化色彩。另一方面,社会音乐考级,视唱练耳乐理课程多数为集体课,这给和声听觉竞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为集体课的缘故,所以钢琴程度相近的习琴者会在一起比赛,看谁听的准听的快,好胜心被激发,习琴者主动捕捉和声的能力就得到锻炼。这样的和声听觉训练效果是一对一钢琴课很难达到的。 “ 提高音乐听觉能力会使你有不断的惊喜,因为它会使你学习其他技能变得容易起来,音乐表现力、音色的敏感、音准的辨识、记忆力甚至创造力都会随着听力的提升而悄然发生改变[7]” 。社会音乐教育机构中,辛巴星钢琴,黑白键钢琴,比爱诺钢琴等等都开展了集体课教程,一起练基本功,一起弹交响曲,一起学习乐理知识,其训练效果都是得到家长、琴童和机构认可的,从中很容易发现钢琴演奏的好苗子。

3.无旋律的正谱伴奏歌曲培养和声听觉。例如周温玉教授编订的《带伴奏视唱曲160首》就是非常实用的教材。没有旋律的伴奏,最初演唱起来会有些困难,音高需要通过大脑想象,需要耳朵检测。人声和低音,人声与伴奏和弦是否和谐,都对和声听觉有极高的要求。例如钢琴低音是A,人声是C,靠模唱是无法做到的,必须构唱出小三度的效果。 “ 听辨或视唱时,不给任何比较音,即便给音,也是让学生昕音之后,先唱出固定音名,然后开始视唱。结果,大多数孩子(包括己学固定乐器与未学乐器的)都有了绝对听觉[8]” 。这本书的前24首为C大调,24首之后为其他调式。整本书作为视唱和钢琴视奏训练,是非常值得弹完唱完的。此书除了有世界著名视唱以外,还有优秀的中国民歌(贵州民歌、山东民歌、山西民歌、内蒙古民歌、四川民歌、金华民歌等等),伴奏风格多样,节奏平稳,和声异常精彩,作为自弹自唱非常值得训练。除此以外,巴赫的创意曲集也是无旋律弹唱的好教材,二部创意曲,弹一个声部同时唱另一个声部;三部创意曲弹其中任意2声部同时唱第3声部,是极难的挑战。当钢琴的声音和人声构成音程的时候,这种和谐的共振,会源源不断地刺激我们的神经,音乐的共鸣会化为身体里的音乐营养。如果能做到15首三部创意曲任意弹唱,是非常了不起的音乐才能。

4.参加合唱团是一种培养和声听觉的有效方式。最近十年,少儿合唱团刚刚起步,市场潜力巨大。参加合唱团排练的习琴者首先是幸福的,因为自己亲身经历合唱作品之中,被奇妙的和谐包围着,即使一个简单的大三和弦,被人声演唱出来也能让习琴者产生 “ 触电感 ” 。音乐家海顿的童年就是在教堂的唱诗班度过的,这对他的和声技巧和身心健康都是极有益处的。2019年布索尼国际钢琴大赛中的一位中国选手,小时候就因为参加少儿合唱团,而被发掘出惊人的钢琴天赋,后来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厦门六中的童声合唱在网络上受到人们的喜爱,绝不是偶然,因为人声是最美丽的乐器,合唱常常能表达音乐美的极致,参加合唱团训练,对于和声听觉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 在目前国内普通中学合唱团的训练中,占据排练时间最多的是横向音准和发声、用声能力训练,而国际水准的合唱团则更多地关注纵向音准、和声效果与声部和谐[9]” 。著名合唱指挥家杨鸿年提倡儿童在4岁时接触视唱练耳, “ 教师弹奏音程,学生模唱时要唱出具体的音程性质。这样不仅锻炼的儿童的音程听觉,又能进行音域拓展的训练,一举两得[10]” 。

总之,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声听觉,习琴者对音乐的思考就不会停留在旋律的表面,而是深入到乐谱内部,学会把钢琴音乐中精彩的和声效果表达出来。通过提升和声听觉能力,引出人们对音乐内涵更深刻的思考。所以,培养和声听觉在钢琴教学中绝不应被忽视。

猜你喜欢

音程和弦旋律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苦练和弦勇闯难关
简析音程听辨中的各环节及要务
增减音程都是不协和的吗?
音乐游戏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