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机制

2021-01-31张红雪涂文婷

昭通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个体教学模式能力

张红雪,涂文婷

(安徽工程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我国自1999年开始实施扩大普通高校招生这一教育改革政策以来,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渐转变为“大众教育”。高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大学生数量逐年增长。再加上,教育部于2000年批准设立新建本科院校,据统计,到2017年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已达678所,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的55.6%,[1]比例上远远超出重点本科院校,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转向的重要支撑力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智能终端广泛应用于大学校园,教育智慧化带来了大学学习的新生态。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即结合线上网络学习与线下课堂学习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共同体的属性与功能发生了质的变化,以任务型教学法引导学生“先学”、教师“后教”的课程范式的转型,扭转了长期以来教师占绝对主导权的“教-学”地位,不仅构建了更为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体的高效有用合作。而且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欲望,培养了终身发展所必备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大学英语教学契合的起点是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混合式”是一种注重“过程论”的动态教学路径,它需要借助学习共同体的活动,促成知识的生成、交流、反馈和应用。大学英语因基本是大班教学,且大多数情况下,非自然班组建,教师就需要提前了解教学班的构成情况,如:由几个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各专业的男女生分配比例,及各专业的英语整体水平等。在精确掌握了学生群体的构成之后,依据各影响因素搭配的原则,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确保这些学习小组中的成员各专业混杂,且英语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即涵盖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同时,贯彻各个学习小组间整体水平大致相当的平衡结构。学习共同体的科学组建,有利于教师的高效管理,及任务导向型教学法的实施。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操作中主要由四部曲构成,即:课程导入设计-线上网络教学设计-线下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反馈评价。这种双向互动途径发挥出“混合式”教学的最大功能,帮助学生个体认清自身知识结构的牢固与薄弱之处,推动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互联互动互助,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调整提升,以实现整体绩效最优化。

首先,在课程导入的设计上,最重要的理念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出侧重点不同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情感目标,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过程投入。介绍课程的主题主旨、结构框架和具体的学习策略等问题时,充分结合时事性、当下性热点议题,以引起学生的共情与共鸣;导入性的语言尽量简洁易懂、浅显风趣。课程导入环节是学生在开始学习一门课程前,对课程的最初认知和准备阶段,必须清晰化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及教学考核等基本内容。

其次,进入线上教学内容的设计这一环节,教师需搜索大量网络平台,理论联系实际地筛选优质教学资源。在教学大纲的指引下,结合文本、图片、视频等各种型态,或录制模块化微视频,或制作多媒体课件,并上传到教学平台共享。为落实因材施教,教师必须对每一章节做授课方案,并像庖丁解牛般将教学内容解析成一个个小知识点。教师还需设计各章节的前置测试,先了解学生的知识前储备,将教学重难点分级化;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整个线上教学过程中,务必保持师生、生生间信息通畅,这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要求很高。学生线上课堂虽在不同地方独立学习,亦要营造活跃的线上学习气氛,教师应鼓励大胆提问、讨论和交流,并及时回应学生的疑惑,随时监控网络学习动态;也可利用学习通、微信、QQ、钉钉等主动私联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从而使学生一步步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由于任务分工、资料分配上的差异,同一学习共同体内部的互动质量就决定了各成员的良性成长。成员间的互帮互学使学生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与途径变得更为快捷和多元化,有效提高了学习共同体的运行效率和创新能力。

再次,基于线上教学内容情境化板块设计,线下课堂教学就目标明确、重心分明。各学习小组之间的双向、多向交流,相互了解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通过组别间各成员的文字报告或口头汇报,PPT演示等分享网络在线自主学习的过程性收获和结果性成效。对尚未解决的难题或未达成一致性认同的讨论,教师给予适度的引导,恰当的点评、分析、归纳和总结。尤其在理论知识升化为实际应用的高级阶段,一定要帮助学生改掉被动接收和依赖书本的习惯,多设置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在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拓展他们的思辨能力及创新思维。

最后,在教学的反馈评价阶段,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和信息反馈技术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攻略和学习质量提供了理性的分析,教师更应该通过言传身教、情感互动、心灵沟通来强化教育效果。在线上、线下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各种素材内容,以学生为本,关注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师的教学反馈评价必须综合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和对学习共同体的评价,注重合作的系统性,关注个体成长的延续性。

二、网络信息化时代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21世纪“互联网+”时代,人们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随时、随地地搜索资料、获取资讯、解决问题和储备知识。伴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互联网+”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进入教育体系,为我国教育事业开创了新的格局。“互联网+”教育是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全新教育生态体系,具有教育业务互联化、教育组织灵活化、教育资源泛在化、教育环境智能化等核心特征。[2]正是立足于中国教育数字化、个性化这一新时代大背景,网络技术参与教育教学,为人们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坚实的外部支持。师生对“教与学”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混合式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就基于整合了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的双重优势,把传统“由上至下”的学习运行轨迹推转为双向互动形态。因而,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就成为混合式教学能否有效开展与持续的关键性问题。

一般来说,“自主学习动力”受学习者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个体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差异直接决定了自主性的正负走向。“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对自己学习的自我规划、监控、评估和反思等几个方面的能力。”[3]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依赖性强,惯于被动接纳,缺乏自主探究意识。因为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已被教师安排的明确细致。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课后做题复习,这套例行公事已被重复了多年,尤其反映在英语的学习中。听、说、读、写的机械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如何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首当其冲的便是一定要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从思想层面认识到大学生的职责、使命和担当,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最终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从最初的思考“学些什么”和“如何去学”,到最终的“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4]

当今时代逐步从信息化进入智能化,“互联网+教育”的型态是知识与信息在网络各个节点呈爆炸式分布与增长。网络平台上充斥着海量的学习资源与公共信息,网络、课堂、教师、学生构成了大学教育的新型生态系统,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网络与课堂的互动循环中生成实现。因此,现代化的教育已突破课堂的时空限制,置身于宏观、开放的整个社会环境,置身于关联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的有机整体性中。作为独立个体的大学生,知识的习得结果俨然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产物,学习从受外来因素的控制过渡到自我控制,由被动转向能动。可见:自主学习的三大基本要素由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构成。学习环境已被互联网结构为一个整体,并由过去的静态模式发展为今天的动态模式。学习态度反映了生命个体对知识的价值认识的一个动态过程,从而在思想意识、行为倾向上做出的相应调整。学习能力既是学习态度产生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人的自主行为随着个体的心智发展而发生着变化,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成为了教学的重要目标。教育的宗旨不仅仅是传递、传承知识,更是要培养一个个独立的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终极价值在于学习者能随时调整个人的知识体系、整合日常碎片化知识,主动建构基于个体擅长领域的,或出于兴趣爱好及满足需求必要的知识结构与信息内容,以适应各类环境的生存与竞争。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动态机制

语言教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Chapelle(2010)曾断言,如果讨论语言教学,必然要涉及多媒体课件、电子词典、语料库等电子资源,以及互联网提供的信息、材料等。AI、教学软件等的开发利用,不但改变和丰富了教学手段,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使英语学习向着自主式、个性化的方向发展。[5]大学英语学习的基础建立在语言听读的有效输入和说写的正确输出,这一输入-输出的循环过程决定了理论知识的构建与实践能力的产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由于忽视了知识是个体主动性和建设性的吸收与获取过程,导致教师与学生的主次倒置,教师的“一言堂”与学生的“失语症”形成了我国语言教学中的“哑巴式”学习样态,不仅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和效率,也削弱了学生的乐趣和动力。随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及“智能移动终端”在大学校园的运行,“移动学习”成为当今大学生的新型学习方式。而“混合式”有机融合了多种教学技术、教学方式、教学环境,且基于自主与合作模式下的知识获取方式,激发了学生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所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应从自主学习理念、信息化资源的应用、“任务驱动式”推广和学习共同体的合作四个方面建立有效发展机制。

建构主义理论将“教学”的定义,从过去“师对生”的单向知识传递,开发为“师生间”的互动式理解,这为自主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语言课程的学习是文本、情境、教师和学生交互作用下的“一种不断生成的建构”,[6]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导致建构的知识亦多元化。为此,教师的教学评价在“目标取向”的基础上,也要考虑“主体取向”。“目标取向”决定了学习者必须根据学习任务,选择学习内容,制订学习计划与策略,自主实现学习效果。营建信息化自主学习环境,教师需要依据所用教材,分析教学任务,梳理教学内容,从多媒体网络教育资源中整合出适合本地区、本校或本班学生的学习资料库;再根据学生实际认知水平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分配不同的学习强度。大学英语的音视频素材、图文课件的选择,超链接、超文本的运用,目的是实现知识的认知过程与教学情境的创立两者间的关联性。此外,运用网络化交互学习平台增强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间的协作交流与分享。学生通过语音、视频、发帖、跟帖、留言、评论等培养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感,呈现个性化差异和整体化共识。在教师的指导和督促下,产生出智力和情感都在场的学习状态,这样才会带来最持久和最深入的学习效果。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来自兴趣与乐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电子游戏为什么会吸引大学生们的全情投入?因为好奇心和探究力是人的一种本能。游戏正是利用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对动态变化的探究让人们身心投入、欲罢不能。如果把电子游戏简单的理解为是虚拟世界里一系列的探索活动,那么,“问题”的设计就是此次探索活动的入口,再精心构建主线任务和支线任务体系。为了让游戏任务的难易与玩家的能力匹配,游戏的探究性一般是通过有层次的框架问题来展现的,即:游戏构建的活动是有结构的,以增加或降低不同水平的玩家的挑战难度。[7]学习热情如何达到游戏投入的同等境界?因此,两个至关重要的设计元素呼之欲出:任务驱动和竞争机制。最后,在整个教学中,合作式学习的定位要求教师起组织和指导作用,教师的功能性从一贯的主导、指挥、掌控,弱化为监督、促进和评价。但在学习者使用策略上,做好“培训师”的角色,帮助学生语言学习的同时,培养他们良好心理素质。在自主学习环境下,学习共同体内主动式与发现式的合作学习,也会对学习者的体验产生调节和推动作用。同学间的互帮互助会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调控个人行为,建立学习结果与主观内部因素间稳定的依托关系。

四、结语

大学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使得这门课程不仅是提高语言能力的基础教育课程,也是拓展知识、了解文化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因而,教学材料在内容选择和目标设计上,如何符合教学的现实需要和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及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其中一个策略就是教学模式的改革。

“互联网+”环境下,基于网络学习平台与混合学习理念,师生的需求都日益多元化。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必须考虑学生个体的知识前储备与当下接受能力。大学英语教学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学习共同体的合力作用下,对个体自主学习行为的推动更为直接有效。线上、线下自主学习融合的趋势也日渐明显。各成员之间、师生之间的学习生成及反馈方式更好地促进了知识的建构与掌握,学生从“被动吸收者”转为“主动建构者”不仅体现了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彰显出独立个性的塑形。“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8]在当前语言学习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一片大好的形势下,教师一定要把学习策略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的落到实处,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学习策略,形成个性化的学习体系,发展个体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具备终身学习的力量与素养。

猜你喜欢

个体教学模式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How Cats See the World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