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孪生”理念下“微专业、深融通”新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1-01-31王永伟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头部产教校企

蔡 铁,王永伟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以软件为核心的云开发、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正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软件技术专业群自 2016 年推出产业合作学院计划及精细化人才培养策略以来,在专业契合产业动态调整、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产教孪生”理念,即充分利用产业头部企业的平台优势及其生态联盟,实现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职业标准与课程体系、技术平台推广与社会服务等产教映射,反映相对应的多维产业需求。在此理念下,专业群携手腾讯、亚马逊、小米等头部企业共建生态联盟、共同规划产业人才培养、共同开发新技术课程、共同推广技术平台,构建“头部企业+生态”的产业学院建设模式与“校企双驱动”新机制,实现专业群与产业发展相融通。主动引领由传统局域网转向全球公有云的软件开发人才培养变革,以微专业化重塑职业化、活模块课程体系,对接 X 证书,实现课程模块紧随新技术更新。依据职业逻辑和新技术领域分类打造“双元协作”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技术领域+项目+责任”矩阵协同框架下实施双元教学、双元开发、双元服务、多元协同,解决了校企双元育人下专兼结合分工协作问题。专业群与产业融通发展,取得了重大的人才培养效益,逐步形成了系列国家标准,提升了专业群面向高端产业、服务产业高端的能力,在全国同类专业中树立了品牌。

1 背景与历程

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高职专业群必须服务于产业,紧跟产业发展快速调整,课程紧随新技术及时更新,尤其是需要更深化、更具实效的校企协同育人理念以及更高效、更有质量的产教融合平台。软件技术专业群通过产业合作学院建设,驱动领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实施“项目贯穿、分层递进、精细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省一类品牌专业“软件技术”建设进行了系列改革与实践。

第一,调查研究阶段。针对学生岗位胜任力不足的问题,推进校企合作共建、共管、共担、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充分利用谷歌、思科、华为等领军企业资源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施专业契合产业动态调整,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软件技术(群)验收优秀。

第二,实践完善阶段。为解决学生职业发展潜力不足的问题,依托承担的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工作,积极推动以职业能力模型贯穿的人才培养改革,以新技术进课程规划建设了系列移动应用开发、云计算课程。软件技术专业按主流技术形成了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推动了省一类品牌专业建设。建成广东省首批协同育人平台“创新型软件人才协同育人基地”。

第三,全面实践阶段。实施新技术引领的人才培养,推动云开发和 AI 开发人才培养,破解在专科层次培养面向新兴产业的新型软件人才的难题。立项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重点领域的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新技术引领、微专业化驱动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实施中与头部企业共建了一大批专、本共用优秀教材和教学资源,开展了一系列面向全国的师资培训并将课题成果面向学校同类专业、全国同类院校和科技园区进行了推广应用,服务产业并形成了与头部企业共同规划产业急需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协同育人共同体。

2 改革与实施

2.1 撬动世界 500 强企业,建设“头部企业+生态”产业学院,促进产教深融通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快速升级带来的新型软件人才的缺口,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国际万维网联盟(W3C)标准化组织与行业协会,携手世界 500 强头部企业并带动其生态联盟企业,建设“头部企业+生态”产业学院,在“产教孪生”的理念下实施校企双驱动的“人才培养+新技术推广+平台应用+技术服务”多元合作,整合校企双方优势资源,激活产教映射,高质量建设了腾讯&AWS云智产业学院、小米深信产业学院、商汤AI 产业学院 3 个特色产业学院。

2.1.1 提出“头部企业+生态”产业学院建设模式

基于头部企业技术、平台、服务推广需求,探索出以新技术课程和实训案例为核心的教学资源及实践平台合作开发机制,驱动世界 500 强头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逐步形成以头部企业为协同核心,以其生态联盟企业为协同面,以“头部企业+生态”模式建设产业学院,汇聚产业高端资源,推动新技术教学资源建设、新技术平台共建推广、产业技术联合攻关。

2.1.2 形成“校企双驱动”的产教融合新机制

以产业学院为依托,面向头部企业的技术、平台、服务推广,校企共同规划产业人才培养、共同开发新技术课程、共同推广技术平台,形成“人才培养+新技术推广+平台应用+技术服务”多元合作,实现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职业标准与课程体系、技术平台推广与社会服务等产教映射,打造校企共生共长的命运共同体。

2.1.3 创建新型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群支撑产业学院

支持专、本、硕人才培养,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对接产业新技术岗位用人需求,支撑产业学院的协同育人、协同服务、协同创新、协同开放和协同共享。

2.2 围绕产业新技术,建设“微专业化”课程体系,快速匹配新技术岗位需求

随着技术革命的加速推进、改革步伐的持续加快,高技术含量的新职业不断涌现。按照产业逻辑,动态捕捉产业链新职业岗位群需求,以“微专业”动态组合新技术课程模块,驱动模块化教学改革和教学资源建设,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高端需求匹配度,提高软件技术专业群学生新技术岗位胜任力。

2.2.1 建设新技术课程模块,快速跟随产业新技术更新

面向云架构、AI和大数据等产业新业态,紧密对接头部企业,将产业链新职业岗位群技能要求和企业生产研发项目案例转化为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职业化、活模块课程体系,完成新技术教学模块化解构,形成核心技能知识点和实训案例,课程团队分组负责建设并更新 6 大新技术课程模块,对接“1+X”证书实施课证融通。

2.2.2 实施“微专业”化课程体系,精准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

“云智融合”趋势下,主动引领由传统局域网向全球公有云的软件开发人才培养变革,提炼新技术岗位群的核心技能,实施“微专业”化重塑课程体系,动态组合 5-10 门具有高阶性、交叉性、挑战度的新技术活模块课程,提升软件专业人才培养与云软件开发、AI 应用开发、移动应用开发等就业职业发展需求之间的匹配度。通过“分级管理、责任到人、挂图作战、节点督办、专家把关”的管理机制,支撑“项目贯穿、分层递进、精细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快速达到新职业新岗位领域的工作技能要求,精准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

2.3 分工协作,建设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提升协同育人效能

内培外引,矩阵协同,针对专兼教师差异性职业发展规划,分层分类培育专兼结合、分工协作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实施双元教学、双元开发、双元服务、多元协同。专业群教学团队入选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20 年主持国家团队主课题,成为全国 AI 教学共同体牵头单位。2.3.1 创新分工协作机制,构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实施“技术领域+项目+责任”矩阵协同机制,以珠江学者、鹏城学者、产业教授为“项目头雁”构建专兼教师团队,通过契约责任驱动,落地过程评价,以项目牵引、绩效匹配激活团队活力。实施每位团队专任老师合作一家典型企业、完成一个校企合作项目、获得一个高质量职业证书、开发一部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或工单式指导书、培养一批优秀学生的“教师协作五个一”工程。通过建立“常岗优酬”等制度,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协同育人的积极性,3名企业教师被评为广东省高技能兼职教师。

2.3.2 多场景分工协作,创新实施双元教学

针对专任教师面临新技术教学能力不足,以及在新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课程协作上的断层,以自主开发职业能力贯穿的工单式模块化教学系统支持根据学生个性化情况重组实训计划,按工单组织团队授课,解决了多场景分工协作的专兼教师混合式教学难题。建成500多个模块、25本“工单式模块化”实训项目指导书,在2020-2021学年投入使用。

2.3.3 新技术引领,加强双元开发与服务

行企领域专家与教师共同规划课程、教材建设标准,课程小组以“岗位职业能力、专项技能、教学模块、工单、评价反馈”为路径开发模块化课程,建设了30门新技术课程,配套开发了国内首套11本高职专、本弹性复用的云开发和AI系列教材,入选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9本,新技术教学资源得到上百所高职院校的广泛采用。团队参与上市公司金溢科技智慧停车、小米“米粉”开发套件、柚子工道“数字龙华”等项目,累计获得横向经费830万元,创造经济效益达5390万元。

3 特色与创新

3.1 理念创新:聚焦校企协同育人,提出“产教孪生”育人理念

从专业契合产业动态调整,到因材施教精细培养实践,产业技术的持续更新以及学生职业胜任力和职业发展潜力培养都要求:专业与产业共同规划人才培养需求。因此,我们提出“产教孪生”理念,充分利用产业头部企业的平台优势及其生态联盟,实现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职业标准与课程体系、技术平台推广与社会服务等产教映射,反映相对应的多维产业需求,更好地实现了校企协同育人,形成的专业群校企协同育人理念具有创新性。

3.2 模式创新:驱动头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提出“头部企业+生态”产业学院建设模式

基于头部企业技术、平台、服务推广需求,探索出以新技术课程和实训案例为核心的教学资源及实践平台合作开发机制,驱动世界500强头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逐步形成以头部企业为协同核心、以其生态联盟企业为协同面、以“头部企业+生态”模式建设产业学院,汇聚产业高端资源,推动新技术教学资源建设、新技术平台共建推广、产业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更好地实现了产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

3.3 方法创新:针对产业技术持续更新,提出“微专业化”课程体系建设方法

面向云架构、AI和大数据等产业新业态,紧密对接头部企业,共同制定职业化、活模块课程体系,通过课程团队分组建设并及时更新6大新技术课程模块,课证融通对接X证书,针对产业新技术岗位需求推行微专业化人才培养,培养软件人才的新技术岗位胜任力。

4 应用与成效

4.1 实践应用

自2016年5月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验收以“优秀”通过后,本成果开启实践检验。2019年入选教育部“双高计划”专业群,2019年立项国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20年通过广东省一类品牌验收,2021年通过全国党建标杆院系验收。

4.2 推广应用

2012年以来,该成果在多个层面得到积极推广应用。校内层面,通过教务处、党办示范推广成果到全校11个二级学院及党总支。国内层面,作为全国AI教学共同体牵头单位,面向广东科技职院等5所“双高”专业群院校及500强、产教型融合企业实施示范,定点帮扶了百色职院、西双版纳职院等5所院校;30门新技术课程及其教学资源和产教融合办学经验输出全国300余所高职院校,新技术师资培训受益教师达2000人次。境外层面,国际化的教学标准和教学资源输出老挝、泰国等7所院校,携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线5门IIOE课程。

4.3 应用成效

据麦可思调查报告,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子每年就业率超98%,初次就业平均薪酬超5300元,30%学生实现产业高端就业,中高级X证书通过率超70%,学生获得国家级技能竞赛一等奖2项,省一等奖以上15项。2016年以来,应用研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以上项目立项28项,技术服务7个湾区产业园和46家头部及生态企业,累计获得横向经费830万元,创造经济效益5390万元,新技术培训技术人员3800人次,联合培养“一带一路”国际留学生425名。

4.4 预期前景

预期通过本成果的进一步提炼,可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改革,借助国家级项目的支持和平台的推广,争创世界一流软件技术专业群。

5 效果与反思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为不断满足软件产业对具备职业发展潜力与岗位胜任力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产教孪生”理念下“微专业、深融通”新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仍需在校企协同机制、国际化、示范引领上进一步优化,在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建设、教法改革、技术服务、标准建设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建成综合实力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水平专业群,成为软件与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培养和创新研发服务高地。

猜你喜欢

头部产教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自动驾驶走向L4 企业头部效应显现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火箭的头部为什么是圆钝形?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