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播生态下财经新闻的可视化探索
2021-01-31张伍生
□ 张伍生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对世界经济贡献率和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财经领域的新闻价值进一步凸显。在新传播环境下,主流媒体应充分利用新兴技术手段,做强做精财经新闻或泛财经新闻,提升主流媒体在各领域的舆论引导力。
一、新传播生态下主流媒体财经新闻的传播困境
财经新闻作为时政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向来是传统主流媒体借以彰显专业性、权威性和公信力的重要新闻品类。然而,随着互联网发展,人们获取财经资讯的渠道越来越多地向新兴媒体平台转移。例如新浪财经、东方财富网、鼎财理财网等网络平台已成为网民浏览财经新闻、学习财经知识、交流理财经验的重要渠道,积聚了大量人气。另外,各类社交平台、知识分享平台的兴起,为个体传播赋权。不少财经专家学者、机构自媒体等得以在网络上建立自己的“频道”,获取大量粉丝,实现一对多的广众化传播。例如财经作家吴晓波的新浪微博粉丝量达到460万,新浪财经微博粉丝量更是超过了2200万,这些自媒体的信息触达率甚至超过了不少主流新闻媒体。
另外,财经新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不少财经政策、事件、数据等在新闻从业者眼里具有极高新闻价值,但在老百姓看来却乏善可陈。人们常常因为“看不懂”而觉得财经新闻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对于主流媒体而言,普通受众对财经新闻的接受度不高,而专业受众更倾向于到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上获取财经信息,即无论专业受众,还是非专业受众,都难以讨好,这便是主流媒体财经新闻传播面临的困境。
二、可视化手段助推财经新闻传播效果提升
“可视化”概念在诞生之初,与“数字”紧密关联。1987年美国科学家布鲁斯·麦考梅克首次阐述了科学可视化的目标:“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来创建视觉图像,帮助人们理解科学技术概念或结果的那些错综复杂而又往往规模庞大的数字表现形式”①。数字的可视化成为可视化技术最早的应用领域。
财经新闻常常以数字新闻或数据新闻的形式出现。数字新闻是指以数字为主体构成的新闻形态②,例如国家或相关领域经济统计数据的发布。数据新闻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物,是指基于大数据收集、分析和预测而进行的新闻报道。例如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的舆情研究中心发布的《“疫”考之下,大数据分析被“摊平”的春运》,便是联动多家大数据机构制作的数据新闻。无论数字新闻,还是数据新闻,其基本的新闻素材都是一串串抽象的数字。为了更好地呈现数字背后的事项、数字之间的关系以及数据与现实的关联,可视化成为该类新闻生产的一种必要的技术辅助手段,其最终呈现形态便是大量用于解读数据的图表或具有量化特征的图形搭配。
随着可视化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广泛运用,“可视化新闻”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样态,除了以数据可视化为特点的数据新闻,还有以VR、AR技术为支撑的沉浸式新闻、具有多重交互功能的Html5新闻等③。当前,可视化手段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财经新闻报道和财经内容生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财经新闻的生动化和产品化,进而推动了财经新闻的亲民化和大众化。
三、财经新闻可视化的路径探索
财经新闻涉及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需要进行可视化处理的题材往往集中于相对抽象的宏观层面。本文结合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的相关实践,探讨可视化手段的可行路径。
(一)财经数据的可视化呈现
数据新闻在概念上已包含了“可视化”的含义,在实操中要求在对复杂数据进行归因分析、逻辑梳理和结论呈现的基础上,通过可视化技术,实现美学上的色彩构图,呈现数据背后的真实图景,旨在让用户快速读懂数据。当前,数据新闻已成为各类媒体的“兵家必争之地”。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旗下21世纪经济报道融媒体中心早在2015年12月即成立了数据新闻团队——21数据新闻实验室,并设立数据新闻频道——“数读”。
数据新闻的可视化通常利用一些软件开发公司提供的可视化工具来实现。要把抽象的数据转化为用户易于接受的图形、图像,还要确保这些可视信息能够吸引眼球,好看并且好用,这要求制作团队必须具备数据分析、美术设计、产品设计等多种能力特质,能够胜任图表、漫画、微视频、H5等多种形式融媒新闻产品的制作输出。目前,21数据新闻实验室共有编辑、设计、技术等岗位专业人员12人,聚焦泛财经数据可视化产品开发。近年来,其推出的“榜单”类产品颇有特色,例如2019年发布的数据新闻《最新中国城市GDP百强榜:你的家乡排第几?》,通过大数据挖掘和分析,独家推出2019年上半年各大城市GDP榜单,呈现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格局,反映经济新变化。该作品在微博平台上的话题浏览量超过5.2亿。此外,该机构推出的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榜单、新股上市富豪榜、上市公司年报分析榜、城市竞争力系列榜单等都颇受关注。
(二)财经政策的可视化解读
政策颁布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但是政策文本往往生硬刻板。新闻节目或资讯产品中对政策的传达如果直接“照本宣科”,往往难以入脑、入心。为提升政策传播效果,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旗下媒体平台采用多种可视化手段,推出了不同类型的融媒传播产品。一是“通俗化表达+动漫化包装”,即通过政策文本的通俗化、生动化播报,以及画面元素的丰富化包装来提升传播效果。例如南财视频《小财快报》栏目,设置了虚拟动漫形象“小财”作为主持人,利用处理过的机器化人声进行资讯播报,并配以与播报节奏相一致的跳动字幕和相关新闻画面、动态图表,一系列宏观政策性议题,诸如“广东实施‘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战略”“广东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等,立刻鲜活生动起来,获得良好传播效果。二是财经新闻功能化、工具化,即通过自主设计的可视化工具辅助用户理解相关财经政策。例如2018年8月新个人所得税法出台,为做好政策解读,21数据新闻实验室快速组织技术人员设计了“个税查询器”,并以《月入1万6有望减税1000元,一键查询你到手工资多少》为新闻标题第一时间发布。用户在页面中输入自己的税前月薪、五险一金个人部分,即可快速精准查询到新税法执行后的税后工资、个税金额以及减税金额。由于该产品简单实用,可传播性强,推出后累计点击量已超过千万。
(三)财经术语的可视化演绎
财经新闻中存在大量艰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财经媒体有必要想办法让老百姓熟悉、理解这些专业术语,从而强化对财经资讯的理解。例如央行不定期发布调整基础贷款利率LPR和MLF的政策性消息,在报道这两个利率的变化情况时,可以利用图示、动画等可视化手段对其进行解释,并阐述相关利率对居民购房等行为产生的影响,从而激发受众对相关财经信息的持续兴趣。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旗下经济科教频道的节目主持人徐晋在“快手”短视频平台上开设了“财妹徐太阳”账号,讲解财经热点话题和财经故事。主播的“人设”是“平静柔和的太阳”——一位懂财经的时尚知性美女,仅仅几个月时间,就涨粉到51万。该账号经常会发布一些有关财经知识特别是时下财经热词的科普短视频,这也成为财经资讯可视化的一种尝试。在相关短视频中,主播徐太阳借鉴了网红Papi酱短视频的幽默策略,一人分饰两角——一个是青春靓丽的女主播作为“答主”本色出演,另一个是戴着圆形眼镜萌化后的小伙伴作为提问者,通过一问一答,并配以动态花字,生动阐释一系列专业术语的来龙去脉。
总之,财经新闻可视化是为了把财经新闻做得“好看”,让用户看得懂、爱看,体现了强调“用户至上”的互联网思维,因而也成为有助于推进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转型应变之道。
注释:
①③管静.场景时代可视化新闻的应用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8.
②李楠.数字新闻编辑的能力构成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