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例中老年脑卒中高危个体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2021-01-31河南省潢川县人民医院465150阮成钧
河南省潢川县人民医院(465150)阮成钧
脑卒中是以脑组织缺血或出血性损伤为主要特征的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具有较高致残率及致死率,还易遗留偏瘫、失语等后遗症,已发展成为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临床关注度较高[1][2]。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脑血管病新发患者约为270万,且有130万左右患者死于脑血管病,脑卒中发病率的攀升与相关危险因素未得到有效干预密切相关[3]。因此,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及早加强防控是减少脑卒中发病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对中老年脑卒中高危个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及分析,旨在为规范化健康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于我院接受常规体格检查的419例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2例,女207例;40~49岁111例,50~59岁126例,60~69岁106例,≥70岁76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年龄均≥40岁;视听、认知、语言、精神正常,可有效配合体格检查及健康调查;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②排除标准:既往脑卒中病史;合并严重躯体疾病;缺乏自主生活能力;恶性肿瘤。
1.3 方法
1.3.1 调查方法 由专业医师或高资质检验专科人员实施常规身高、体质量、血糖、血压、血脂等检查及测量;由通过统一培训的临床医师采用《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表》以一对一的询问方式进行健康调查,询问前首先详细说明调查目的及过程,获得知情同意后,采集并记录其基本信息、既往病史、家族史、日常运动情况、有无吸烟史等。
1.3.2 筛查标准 符合下列8项内容中3项及以上或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者评定为脑卒中高危人群。①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②瓣膜性心脏病、房颤病史;③日吸烟量>1支,且连续或累计1年以上;④总胆固醇≥6.22mmol/L,和(或)甘油三酯≥2.26mmol/L,或既往高血脂病史,行降脂治疗;⑤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或既往糖尿病病史,行降糖治疗;⑥每周运动次数少于3次,每次运动时间少于30min;⑦体质量指数(BMI)≥28kg/m2;⑧脑卒中家族史。
1.3.3 质量控制 调查前对相关临床医师实施集中培训,调查过程中质控人员对所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指正,查阅既往病历及相关住院记录,并采取双人录入模式统计数据,保证调查结果真实可靠。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运用SPSS24.0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通过Logistic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结果及单因素分析 419例调查对象中,85例为高危人群,334例为非高危人群,高危检出率为20.29%(85/419)。高血压、血脂异常、年龄、肥胖、吸烟史是中老年脑卒中高危个体相关影响因素(P<0.05)。见附表1。
2.2 多因素分析 高血压、血脂异常、年龄≥60岁、肥胖、吸烟史是中老年脑卒中高危个体相关危险因素(P<0.05)。见附表2。
附表1 单因素分析[n(%)]
附表2 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体格检查、血压、血脂、血糖检测、健康调查等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结果显示,419例调查对象中,85例为高危人群,334例为非高危人群,高危检出率为20.29%;采用单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对调查结果实施进一步分析发现,高血压、血脂异常、年龄≥60岁、肥胖、吸烟史是中老年脑卒中高危个体相关危险因素(P<0.05)。高血压、血脂异常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风险,是脑卒中发病的最根本、最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高危人群血脂、血压水平监测,控制体质量,倡导低盐、低糖、低脂饮食。长期吸烟可导致大量尼古丁入血,进而引起血管痉挛,影响局部微循环,进而增加脑卒中风险,临床应加强戒烟教育,使其明确长期抽烟对机体的危害性及戒烟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增强其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随年龄增长,机体组织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心脑血管慢性病逐渐增多,脑卒中诱发因素也随之增加。虽脑卒中发病逐渐呈年轻化趋势,但老年人群仍应作为脑卒中重点防控对象,加强慢性疾病的治疗与控制。危险因素早期防控及不良生活习惯纠正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且脑卒中高危人群相关危险因素分布情况还可受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临床应针对其个体性实施健康教育及综合性指导干预,纠正其不健康生活习惯,使其积极主动规避各类危险因素,减少脑卒中发生。值得注意的是,脑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均伴随一定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变化,临床在完成脑卒中高危人群基础筛查后,可对其脑血管功能、脑血流状态进行测定,以便尽早予以准确诊治干预,提高脑卒中防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