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探讨

2021-01-30苏海燕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生物科学

苏海燕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茗海中学 226400)

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发展背景下,针对学生个人素质也提出更高要求,即要求学生除应具备健全的理论知识体系外,还应具备与理论知识水平相匹配的综合能力.为达成此教育目标,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重视核心素养培养理念的落实,借助有效教学措施的采取,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本文即围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展开探讨.

一、生物学科核心素养阐述

生物学为一门自然科学,将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及生物各个层次的发育、行为、功能及结构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生物学科在初中阶段结合研究对象差异,主要分为人体解剖学、微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等诸多种类.新时代背景下公民所必备的一项素养即为生物学核心素养,即指生物学问题处理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能力、品质,主要包括社会责任、科学探究、理性思维及生命观念等四个方面.其中生命观念即指,学生针对自然界生命物体所形成的态度,主要包括对自身生命的认知及认知程度.学生在生物学习活动中,借助生命现象的观察、生物学概念的理解,以此为基础,对生物的适应性、统一性及多样性等特征加以掌握,由此形成科学自然观.理性思维即指,生物学习活动中,学生以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及充分尊重生物学事实为基础,逐步形成的批判思维及理性思维,勇于提出质疑,发表自身观点,以理性及科学的视角学习生物学习知识、认知生命现象.科学探究即指,学生在生物学习活动中可围绕生物学问题加以分析,积极展开探究活动,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最终获得生物知识,在科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推动自身科学素养的形成.社会责任即指学生在生物知识学习活动中,推动自身环保意识的逐渐形成,将教材知识作为依据,结合当地在环保及农业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展开社会调查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1.引入科学素材建立生命观念

生物学中,生命观念为经实证后所产生的想法、观点,生命观念的重要作用即为帮助人们可为大范围内所产生的现象、事件加以理解.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学生借助生物学相关概念的学习、掌握,可推动自身生命观念的初步形成.如自然界中所存在的进化与适应观及结构与功能观等,学生可借助生命观念的利用对生命的世界加以认知,对实际生活中所存在的生命现象加以科学解释.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生物教材中可应用的教学素材加以深层次挖掘,帮助学生可对生命现象、生命世界形成全面了解.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人的生殖”教学内容时,教师可先借助问题的提问,实现教学内容的导入,如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小时候有没有问过爸爸妈妈我们是怎么来的?”此时,学生便开始讨论,小时候家长给出的答案,如路上捡来的,天上掉下来的等五花八门的回答,此时课堂氛围尤为热烈,教师在此良好的教学氛围下,便可将本节课所讲述的知识向学生讲述,如分娩、胚胎发育及生殖系统等内容,促使学生可借助本节课的学生对人类生命的诞生、孕育形成正确理解,还可对人的生殖过程加以了解,借助生殖系统知识的掌握,学生可从科学的视角看待生命的形成,针对学生良好生命观念的形成可起到推动作用.针对学生而言,人类生育过程也不再神秘,还可有助于学生对母亲感恩之情及对生命敬畏之情的深化,学生可对生命更加珍视,树立健康积极的生命观念.

2.组织科学论证培养理性思维

生命具备生成性、开放性等特点,人的思维也是如此,若人的思维模式形成定式,则难以展开有效的创新、创造活动,人的思维能力发展将会停滞不前.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须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作为重点,强化学生能力基础,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生活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性别”相关知识时,便可向学生提出谈论话题:“母亲是否能决定生男孩还是生女孩呢?”教师借助此问题的提出,可引导学生对人的性别的决定因素展开思考,调动学生求知欲,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人类染色体组成图加以观察,对基因遗传知识加以了解,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加以分析.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引导学生展开科学论证,可有效推动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还可促使学生借助推理、概括、归纳等方式对生物问题加以解决,提高学生生物知识灵活应用能力,强化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3.展开合作探究强化探究能力

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展开科学探究,可帮助学生对科学问题的研究方式加以掌握,还可借助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至多种课堂活动中,推动学生健全生物知识体系的建立.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强化,针对学生科学价值观、科学态度的养成均可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因此,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有计划的展开科学探究活动,锻炼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土壤中的生物”此内容时,本单元主要将蚯蚓的身体结构、感官、器官等知识向学生介绍.教师便可围绕此部分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引导学生教师所提出问题,展开合作探究活动,获取生物知识,如教师可让学生探究蚯蚓身体的前后两端应如何区分?蚯蚓针对光的刺激会产生反应吗?等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主探究活动,并对小组探究活动的展开加以指导,比如学生可先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随后,借助具体实验环节的展开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加以验证.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对实验现象展开详细的记录,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及成果分享提供依据.教师在学生完成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后,应总结学生的典型性发言,针对学生的合作探究成果加以指导,教师针对学生所忽略之处,应予以及补充,实现学生生物知识体系的健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设计,除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外,还可有助于学生良好竞争意识的形成,借助互相学习、竞争,可获取更多生物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此外,此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还可将课堂主体地位交还于学生,实现学生学习潜能的激发.

4.设计情境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对生物知识所具备的教育价值形成充分认知,借助课堂情境活动的设计,促使学生可在情景引导下,推动自身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先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如怎样的方式才能使生命更为长久?大部分学生均认为财富或健康.随后,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将吸毒者采访视频向学生播放,促使对毒品对人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危害形成认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借助此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可帮助学生针对毒品的危害形成直观认知,学生还可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思考,对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加以认知,部分学生甚至展开深层次思考,即对生命的意义展开思索,树立学生远离毒品、健康生活的价值观念.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还应重视社会热点话题的引入,将社会热点作为依据完成教学情境的设计,引导学生借助科学探究活动的展开对问题形成更为理性的认知,学生还可对真科学、伪科学明确辨别,将正确健康的生活观念向学生普及,教师还应让学生对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生物学问题加以重视,推动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化.

综上所述,伴随素质教育进程推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现已成为教师展开学科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多方面着手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如教师可借助科学素材的引入,推动学生生命观念的建立;借助情境活动的设计,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借助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强化学生探究能力;借助科学论证活动的组织,推动学生理性思维的形成,借此推动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生物科学
生物多样性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生物多样性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上上生物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第12话 完美生物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