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教学:让学生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2021-01-30殷偶云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底数数轴乘法

殷偶云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初中部 226300)

当前,深度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方向,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定位和走势.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教师深度地“教”,才能促进学生深度地“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立场出发,引导学生深度探究,促进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整合.深度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方式.通过深度教学,能让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能让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深度发生.

一、学生视角:深度教学的基点

如何真正地展开深度教学?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站到学生立场上去.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只有秉持学生视角,才能把握学生的具体学情,才能让教学设计切入学生“最近发展区”,从而驱动、引领学生的发展.学生视角,是教师深度教学的基点.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学”, 才能更为清晰地“教”.同样,只有秉持学生视角,站到学生立场上去,才能充分地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数学教学有的放矢,让教学富有针对性、实效性.

以初中数学《同底数幂乘法》的教学为例,“同底数幂乘法”这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经历“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从而能够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化简、计算.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将自己设想为学生,对教学内容、方式作出考量:哪些数学知识、技能我已经掌握?学习这部分内容我会遇到哪些困难?我希望得到怎样的帮助?等等.显然,学生已经学习过乘方,因此,笔者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将新知转化为已有知识解答.首先创设一个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进行1014次运算,,那么它工作1013秒一共可以运行多少次?为此,学生根据乘方的意义进行运算探讨.在具体的运算基础上,学生对“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展开一般性猜想:am·an,并据此运用乘方的意义进行推导.从而,学生不仅从“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方法上进行探索,更注意运算形式,并将两个同底数幂乘法推广到三个以上同底数幂乘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建构了同底数幂相乘的法则.

对于“同底数幂相乘”的法则,学生常常存在着以下的认识误区,其一是认为“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其二是认为“同底数幂相乘,底数相乘,指数相乘”.而接通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基于已有知识经验展开探究.只有站到学生立场上,秉持学生视角,才能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变学生的无序、无理思维为有序、有理思维.

二、思考探究:深度教学的核心

深度学习,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作为教师,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度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意义理解、灵活应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问题导学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学、合作研学、适度反思,从而助推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向深入、走向深度.

比如教授《完全平方公式》(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这部分内容,教师要以学定教、因学施教、顺学而导.“完全平方公式”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公式,有着广泛地应用.比如“配方法”的依据就是完全平方公式.此外,在因式分解、分式运算、整式乘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制定教学目标,设计、研发教案、学案.对于“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几何解释和应用都是其重点.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过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多项式乘法法则”“平方差公式”的探索过程,具有一定的探究基础和探究能力,但学生深刻理解完全平方公式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障碍.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探究.有学生画出正方形图进行推导;有学生两次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推导,等等.在深度研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建构出“完全平方公式”.并且通过“口诀”,概括、提炼出这样的计算法则,即“首平方,尾平方,首尾相乘的两倍在中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先借助图形面积,形成了对“完全平方公式”的本质直观认识,同时又从代数视角运用“多项式乘法法则”推导公式.在数形结合以及转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数学新知纳入到已有认知结构之中.

思考探究是学生数学学习真实发生的核心.没有独立、深刻的思考,没有独立、深度的探究,就没有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全面、清晰、合理、深入的认知.教学中,只有将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才能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肤浅学习、碎片化学习中解放出来,从而让数学学习深度发生.随着初中数学教学研发、设计不断实践与发展,一定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助推初中数学教学向专业化、深层次发展.

三、整合融通:深度教学的旨归

深度教学,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合、融通,从而让学生能够进行数学知识的灵活、灵动、灵巧地应用.初中数学教学应该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化肤浅为深刻.只有当数学知识被广泛应用时,才能彰显数学知识的生命活力,才能将知识作为开启学生心智的力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勾连,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知识的本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只有当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生动、鲜活时,才能奏出数学教学变革的最强音.

南京大学的郑毓信教授指出,“学生数学学习浅表化、碎片化、机械化,已经成为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精准把握数学知识、方法之间的关联,并用联系的观点指导自己的教学,进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深度发生.以《数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教学为例,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小学阶段已经学习的“分数”“负数”等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在表示物体个数时,产生了“自然数”;在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产生了“负数”;在对自然数进行平均分时产生了“分数”,等等.由此,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是自足的,为了弥补数学知识的系统性缺陷,产生了许多数学知识.数轴是如何产生的呢?这样的基于原型启发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有学生认为,数轴应当是数与形的结合体.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笔者充分运用“温度计”这一生活原型,引导学生建构数轴.同时,让学生比较数轴与温度计所代表的直线的不同点.学生在建构数轴的过程中,从整体上感知到“数字和点的位置”的对应关系,展开了“数字、点关系的探究”.不同的学生,形成了不同的研究视角,比如“某些数字只有符号不同”,比如“某些数字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比如“数字大小比较”,等等.

数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整合融通,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部分与部分的关系的视角设计问题,从而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意义的理解.作为教师,要挖情景、催矛盾、揭本质、助引申、引回顾、促总结等.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整合融通,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融通,形成更高层次的概括.

“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深度发生”不仅是一个时代命题,更是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价值取向.深度的“教”促进学生深度的“学”.作为教师,要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有效支持,引导学生拾级而上,从而不断提升学生数学思维水平、探究水平.只有教师深刻把握数学知识本质、深度剖析数学知识形成过程、深入挖掘数学知识蕴含的思想、深层揭示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 才能让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猜你喜欢

底数数轴乘法
算乘法
幂的大小比较方法技巧
同底数幂的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如何比较不同底数的对数函数式的大小
比较底数不同的两个对数式大小的方法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数轴的作用
把加法变成乘法
如何学好数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