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财务共享服务体系在国企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2021-01-30陶美霞
陶美霞
(山东黄金矿业〔鑫汇〕有限公司,山东 平度 266700)
1 财务共享理论概述
财务共享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针对国有企业内部的财务业务流程进行全面优化,通过优化组织结构,规范财务流程,提升整个流程效果,并降低国有企业运营成本,实现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全面提升的一种有效方式。财务共享服务把国有企业的财务活动与运营活动、管理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实施标准化的服务职能实现最大的规模效应,提升共享性,帮助国有企业全面地开展财务管理活动。财务共享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业务流程作为核心,通过多样化的实施动机,从市场的角度进行财务分析、财务处理以及财务核算。
2 财务共享服务体系在国企财务管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财务岗位设置不够合理
国有企业在进行财务岗位设置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传统的财务岗位设置经验设置了基本的财务职能,一个具体职能的工作人员负责多个账户的管理,这种情况导致财务共享模式下的财务人员工作强度进一步增加,而且财务岗位工作人员针对不同地区的财务情况不是很了解。工作人员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增强,不利于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很多财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但是根本发现不了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工作人员也没有时间去追究最终的原因。很多财务人员在熟悉了具体工作业务后,利用工作之便进行财务造假,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成为影响新财务共享模式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
2.2 业务流程设计不够成熟
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管理业务流程设计不够成熟。目前,国有企业应用财务共享模式的整个时间不是很长,在应用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经验。以前传统的业务模式一直在国有企业内部运营,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国有企业需要针对业务模式、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想要通过重新设计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然而,目前国有企业使用的业务流程不是非常符合国有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从设计方面公司没有针对财务共享模式进行全面地了解,导致最终的业务流程无法满足国有企业财务共享工作的需要,财务管理效果不是很好。很多的业务之间没有进行全面的衔接,影响了业务运营流程的进一步提升,也造成了国有企业内部整体工作效率,工作的效果得不到更好的保障,财务管理形同虚设,财务管理目标无法全面实现,这种情况下影响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2.3 信息系统无法满足精细化管理需求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撑,利用信息系统对于整个业务活动及财务信息流进行全面的管控。通过信息系统还能够针对国有企业运行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及时地收集到国有企业内部运营中的相关信息,以保证财务数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但是目前国有企业在应用全新的业务信息系统的时候,信息系统的整个应用深度和广度不足,仅仅是设置了统一的信息平台针对业务部门的情况进行及时的信息收集,整个平台收集的范围不是非常广泛,并且针对一些细化的业务信息无法及时获取,导致目前国有企业信息系统无法满足国有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需求,最终通过信息系统,财务共享中心收集到的信息不足以支撑业务活动的开展。
3 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管理关键问题的对策研究
3.1 优化组织结构
目前,国有企业应该进一步地优化组织结构,针对内部财务岗位的设置进行全面的管理。首先,为了能够更好地优化财务岗位,国有企业应该在内部实施轮岗制度。在财务共享模式下由不同的人员负责不同的工作岗位,同时要定期轮换岗位,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加强财务人员对整个财务共享体系的认识。另一方面还能够针对财务共享模式下,国有企业内部的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对于提升最终的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内部监管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其次,在岗位设置过程中,需要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要求所有财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开展具体的工作。如果有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制度进行规范,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罚。通过制度的规范来约束相关的行为,保证最终财务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实现最佳的财务控制效果。
3.2 不断改进流程
在全新的财务共享模式下,国有企业想要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效果,必须要不断地改进目前的业务流程。首先,从业务设计方面需要针对财务共享模式下国有企业整个的运营情况进行全面地了解,结合国有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国有企业运营和发展的业务流程,这才是保障国有企业全面发展的根本,也是更好的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和内控效果的基础。其次,在日常的工作中,国有企业需要针对目前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实施,要求全体员工积极地按照全新的流程开展具体业务,同时设置必要的监管人员,针对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发现问题必须及时的完善,保证流程更加的简化,同时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整体的内控效果,保证不影响国有企业的运营,同时能够实现各个部门之间有效的监管和控制。
3.3 加强信息系统管控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财务共享模式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综合效能,国有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加强针对信息系统的管控。一方面通过业财融合实现国有企业内部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全面的融合,保证财务信息更加及时有效的反应运营的情况。让业务信息更加及时地传输到财务共享中心,以数据化的形式完成对于整个运营情况的掌控。其次,在加强信息系统管控的过程中需要让国有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深入到国有企业运营的各个部门,甚至直接深入到各个工作人员身上,由不同的人员负责信息化管理,同时对于自己工作的内容以科学合理的方式传输到对接的信息系统中,这样能够更好地细化国有企业信息系统中的相关信息,对于帮助国有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为了达到最佳的精细化管理目的,在国有企业信息系统设置的过程中。国有企业还要进行系统内部职能的细化,为信息系统精细化管理提供信息系统方面的保障。这样通过细化信息系统内部的各个层级,从不同的方面了解国有企业运营情况,以实现整体信息化管理综合效能的提升。最后,国有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加强信息系统的管控,需要针对信息系统网络安全问题进行全面的防控,防止信息系统中信息丢失或者被盗取的可能性。
4 结论
本文针对财务共享模式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真实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分析了解了目前国有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下财务管理的基本情况,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开展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财务岗位设置不够合理、业务流程设计不够成熟、信息系统无法满足精细化管理需求等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内部运营效率非常低,影响了国有企业整个财务管理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作为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者,针对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着一起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实现国有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国有企业更好的运营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