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自制综艺兴盛下的亚文化发展之困
2021-01-30许妍茹
□ 许妍茹
自2011年以来,我国网络自制综艺快速发展。当前的网络自制综艺早已跳脱出电视综艺的框架,成为综艺市场不可小觑的新力量。纵观各平台网络自制综艺的发展和布局,尽管在内容、风格上各有侧重,但亚文化始终是各平台节目的重要主题和源泉,而亚文化也依托网络自制综艺从“地下”走到“地上”。
一、网络自制综艺的兴起与发展
网络自制综艺,即以互联网为载体,以视频网站为内容生产者和发布平台的综艺新形式。传统媒体生产疲软,观众的文化需求却日益上升;视频网站资本和技术的发展;细分市场和受众的大趋势……种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网络自制综艺应运而生。
2007年,搜狐推出中国第一档互联网脱口秀节目《大鹏嘚吧嘚》,可以算作是国内网络自制综艺的开端。此后的六年里,众多视频网站开始有规模地生产自制节目,但这一时期的网络自制综艺制作水平有限,且正逢电视综艺的黄金期,因此并没有激起太大水花。2013年底,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网络自制综艺的兴起创造了条件。2014年,电视媒体收紧版权、广告和资本进一步介入视频网站等都刺激着视频网站加速发展自制内容,现象级网络综艺《奇葩说》等一大批主题新颖、制作精良的网络自制综艺横空出世,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网络综艺元年”。随后,网络自制综艺井喷出现,一些网络自制综艺成本高、制作精、内容新、影响广,甚至出现了由网络平台向卫视的“反向输出”。
如今各大头部网络视频平台都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内容布局,并各有侧重。爱奇艺主打年轻独特,制作了《中国有嘻哈》《中国新说唱》《潮流合伙人》《热血街舞团》等节目;腾讯视频全面发展的同时偏重选秀,制作《明日之子》系列、《创造营》系列选秀节目及系列衍生节目;芒果TV侧重婚恋家庭主题……
细数各平台的自制综艺节目,显而易见,亚文化是网络自制综艺的重要灵感来源。亚文化是一种通过风格对主文化进行挑战从而建立认同的特殊文化方式,往往涉及边缘文化、弱势群体对主流文化和权力的抵抗。爱奇艺《中国有嘻哈》将说唱音乐在一夜之间带入大众视野,2017年也因此被称为“说唱元年”;腾讯《明日之子》最新一季以“乐团季”命名;芒果TV在2020年推出《说唱听我的》……网络自制综艺为亚文化提供了展示平台,亚文化则为网络自制综艺带来新意和卖点,二者不断相互作用。
二、亚文化之困:商业侵蚀与主流收编
(一)网路自制综艺与消费主义:亚文化的有“形”无“神”
斯图亚特·霍尔与沃纳尔在《通俗艺术》中提出,“商业娱乐市场提供的文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霍尔等人看来,商业化的收编有利于文化传播。但安吉拉·默克罗比认为,青年亚文化对于商业的收编是排斥的,大众属性的商业收编对于有着明显风格特征的青年亚文化来说意味着文化内涵的死亡。
商业化为亚文化带来的是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亚文化爱好者常因为圈层内受众有限、缺乏宣传和展示渠道而难以以此为生。《乐队的夏天》第一季HOT5之一的刺猬乐队在参加节目前由于乐队收入无法维持生活,乐队一度面临解散,节目的播出使他们受到了更多人的喜欢,也有了足够的物质条件进行新的音乐创作,从这一方面来说,商业化确实推动了亚文化的发展。
但另一方面,当下消费主义所带来的批量生产仅仅是对亚文化形式的复制,却抛弃了亚文化的内核。以说唱为例,说唱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黑人群体,是嘻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包括真实、宣泄、自由表达。然而当下不少偶像说唱歌手批量生产说唱歌曲,在这些作品中说唱仅作为一种形式和手法,它们遵循框架范式,朗朗上口,以满足市场为目标,但主题单一,且基本与嘻哈内核无关。无独有偶,2020年《明日之子·乐团季》在赛制上生搬硬套偶像选秀节目的赛制,摇滚流于形式,成为了噱头和外衣。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当下越来越多的资本将“亚文化”作为造势的噱头和卖点。鲍德里亚认为商品除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外还有符号价值,而文化产品通常以符号的形式生产、出现,人们的消费活动更多的是在符号层面而非物质层面上,即消费物品的意义。同时,亚文化群体对于群体归属感的确认有赖于对差异的标记,这种标记不仅是在内部达成一致,同时还需要与外部文化保持边界。如嘻哈爱好者将“嘻哈风”着装作为一种符号,帮助实现群体内部的统一和与外部的隔离,然而,商家通过包装宣传使“嘻哈风”成为新的潮流。至此,“嘻哈”被简化为一种视觉符号,成为一种文化泛滥,鲜少有人真正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内涵。而根本原因则在于亚文化仍然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观众们往往还是以大众的、传统的审美方式去评判小众文艺作品。
(二)网络自制综艺与主流文化:抵抗消解与被收编
亚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抵抗性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一方面,亚文化早期抵抗性源自社会发展不均,青年群体、边缘群体缺乏发声的渠道。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社会矛盾有所缓和,技术赋权拓宽了中下层群体的发声渠道,创作的主题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更加多元。在这样的背景下,亚文化中绝对的抵抗性将从客观上自然地削减。但另一方面,亚文化在融入主流文化的过程中势必需要消解部分抵抗性以顺应主流价值观,但长此以往亚文化的生命力很有可能消失,最终被主流文化收编,即当亚文化自下而上开始传播并对主导文化或支配文化造成威胁时,主导文化将从媒体、司法、市场等各个层面对亚文化进行界定、贴标签、遏制、散播、利用,试图把亚文化的风格整合和吸纳进统治秩序中。
从短期来看,亚文化抵抗性的缺失可能造成的是核心竞争力减弱,节目制作方如何平衡节目定位是亟需解决的一道难题。在中国语境中,“嘻哈”和“说唱”常常被视作是对等的,但两者的概念实际存在质的区别,前者是诞生于美国贫民区街头的一种文化形式,而后者则是一种音乐形式。2017年《中国有嘻哈》节目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同时其中所体现的“嘻哈精神”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2018年,节目改名为《中国新说唱》,从传播音乐精神转向聚焦音乐作品,宣传上则弘扬“家乡特色”“民族情怀”。显然2018年《中国新说唱》展现出的积极一面更加符合主流价值观,然而却没有收获令人满意的市场回馈。节目总导演车澈曾表示,在“说唱节目”和“音乐综艺”之间的摇摆使得节目丢失了核心竞争力,也削弱了节目特色。随后,2019年《中国新说唱》再次关注音乐精神和青年文化。
长期来看,由于亚文化的分类本身是动态的,当亚文化受到更多人追捧并且越发呈现世俗化的时候,它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大众文化,这就意味着当亚文化的抵抗性完全丧失时,也就成为了一种新的流行文化。《中国有嘻哈》冠军GAI早期凭借极具家乡特色的作品被观众所熟知,在参加节目后,其作品逐渐具有了更加浓重的家国情怀。如《烈火战马》《万里长城》等作品通过加入中国古典文学或传统意象来重构说唱话语体系,使说唱文化具有了更多的民族文化内涵和中国文化特色。然而问题在于,两首作品在意象使用、唱词、编曲上都有很大的相似性,长此以往,很难说不会成为一种新的主流文化的发声方式和新的生产范式。
三、亚文化未来发展之路
(一)讲好故事,传递亚文化内涵
2019年的夏天,由爱奇艺出品、米未制作的音乐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让人们认识了一批优秀的中国乐队,也认识了乐队这一音乐文化和形式。事实上,这并不是乐队第一次走进大众视野,而《乐队的夏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讲好了乐队故事。
首先,《乐队的夏天》充分尊重并最大程度展现了乐队的真实个性。节目组在开拍前对每一支乐队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跟随、了解,并通过每一期节目不同的主题设计帮助乐队展现不同的作品和性格。节目制作者从他们身上挖掘出具有社会意义的部分,并且用充满艺术性的方式在无形中将这些思考传递给受众,如新裤子乐队的中年危机、九连真人作品中所传达的客家文化。其次,节目组找准了叙事节奏,做到了紧张和愉快、“选”和“秀”的平衡。节目通过竞赛制造紧张节奏,又通过采访表现乐队个性,向观众抛出一个又一个“梗”。这个过程不仅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也完成了讲好乐队故事这一目标。
讲好故事对亚文化传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亚文化本身来说,这是展现真实、传递内涵的重要途径;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说,生动独特的故事比起千篇一律的套路更具吸引力;对于受众来说,接受一个人或一件事显然要比接受一种新的文化简单,讲好故事将使受众在轻松接受新文化的同时也能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一文化。
(二)完善政策,规范亚文化管理
首先,要完善节目内容审核制度。亚文化天生带有对主流文化的抵抗,同时,亚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偏离轨道,如嘻哈文化过度追求“正统”而崇尚暴力、拜金等。这些内容的过度传播一来会对社会风气造成影响,尤其可能对青少年造成严重误导;二来类似内容的传播也可能造成人们对于亚文化的片面认知,不利于亚文化的长远发展。对于这一类内容,国家有必要建立更加细致、完善、具有针对性的内容审核制度,从源头杜绝此类内容的传播。
其次,为了在适当保留亚文化生命力的同时不对青少年群体产生思想误导,可适当借鉴分级制度,限制青少年群体对亚文化内容的接触,在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社会总体价值观正确的基础之上再谈文化多元。
最后,可通过管理办法、细则等规范广告植入。过度的广告植入不仅会打乱节目节奏,影响节目观感,还有可能造成节目的过度娱乐化。而内容生产商可积极寻找其他盈利渠道,如《乐队的夏天》在赛后举行的巡演不仅为节目制作商创收,也为乐队提供了表演机会,实现双赢。
四、结语
网络自制综艺的发展使多元文化得到包容,亚文化得到发声口。亚文化走向大众既能够激发市场创新,建立多元包容的社会文化环境,又能够带动亚文化圈自身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求同存异是关键,要与大众情感相通,更要保留亚文化的特色与独立,最终实现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相互补充、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