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跃迁到忧思:私域空间舆论传播的影响与治理

2021-01-30李文文

视听 2021年5期
关键词:公域私域社群

□ 李文文

私域空间是相对于公域空间而言的,涵盖了所有非公共性空间的概念。公域信息通过“把关人”和“意见领袖”的过滤和筛选,传播至私域空间的受众,因此私域空间也被称为“舆论的最后一公里”。私域空间中的社群分为三类:1.交互社群,基于特定的需求和兴趣,受众为了解或交换相关信息而参与其中,因此受众获取内容的目的性极强,比如丁香医生就是一个垂直发送健康科普类知识的账号;2.半封闭社群,以热点话题为导向,允许用户自主构建网络社群以便进行社交互动,比如微博、知乎等;3.封闭社群,受众能够有限度地在平台内部进行社交沟通,比如微信、QQ等。在私域空间的影响下,网络舆论生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一、私域空间舆论传播的“新常态”

(一)传播议题碎片化

私域空间中受众讨论的议题通常比公域空间中的更加碎片化。因为在私域空间中,受众通常以兴趣、职业、地域等因素为导向进行聚集。如此一来所建构的议题也会更加本土化和多元化,舆论场被分为多个讨论区,成员的兴趣和注意力也容易被分散,受众的流动性增强。例如,网民在使用微信等社交应用进行日常沟通的同时,也会利用微博、抖音、新闻客户端等参与热门话题的讨论和互动。在整个舆论场中,虽然单个议题的热度会随着时间消散,但碎片化的受众会携带不同的议题在多个私域和讨论区内游走。

(二)传播内容同质化

在私域空间的封闭社群中,受众只能在私域空间提供的平台内进行信息交换和沟通。外部信息若想传入私域中需要得到相应的筛选和审核,如此一来进入平台内的信息就难免裹挟着个人的观点,于是某种情绪便会“先入为主”,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其他成员对该事件的认知和判断。在“沉默的螺旋”和“回声室效应”下,被多数人认同的观点会不断发酵,令更多人支持该观点。同时,由于受众处在封闭社群形成的“信息茧房”中,外界的其他意见难以传入其中,因此也会加剧群体极化。正如邹振东教授在《弱传播:舆论世界的哲学》中提出的观点:舆论就是感性主导的世界,舆论的特征就是非理性。

(三)传播路径多元化

在私域空间内传播的各类舆情信息也可以通过某些传播路径转移到公域空间中。首先,意见领袖的作用不可忽视。他们拥有大量的追随者和拥护者,在发布议题后,粉丝会参与其中并将其扩散,议题热度和影响力便会迅速提升。如带货主播李佳琦的直播间就是一个私域空间,疫情期间,他联合央视打造的“谢谢你为湖北拼单”公益直播累计观看次数达1.22亿,直播间收获1.6亿点赞,短短两个小时就为湖北带货4014万。官媒向来严肃,并不具备带货性质,此次直播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原因必然包括李佳琦这个大V的助阵。其次,媒体的设置议程功能依然发挥作用。通过热搜和平台推广,将私域空间的议题传播扩散至公域空间,引发受众的关注和讨论。这场由“小朱配琦”搭档的公益直播能够带货成功,也得益于央视自身公信力在公益价值上的引爆,媒体可以利用导向性的议题影响公众舆论。

二、私域空间舆论传播造成的影响

(一)讨论的开放性使舆论引导困难

私域空间议题进入公域空间传播后,难免夹杂着个人的观点和情绪,这使得后期舆论引导难度加大。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舆论场中,任何人只要拥有足够的传播能力,都能够发布和设置议程,并将“个人议程”升级成为“公众议程”。此时,媒体已然不再是拥有“特权”的议题设置者,甚至在有些时候成为私域空间中个体或是群体的跟随者。媒体的舆论引导受阻,于是他们开始尝试运用各种办法争夺舆论的主导权。比如,一些官媒纷纷在自媒体平台设置政务微博,尽管对重大事件的传播和舆情的引导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总体看来私域空间舆情讨论的开放性使舆论引导更加困难。

(二)碎片化的表达影响官媒舆论整合

随着网络自媒体的兴起,私域空间舆论的表达方式发生了变化,逻辑性、系统性的表达被碎片化、随意化所取代。比如,受众能够在网站、论坛等平台无逻辑、无结构、随心随性地发布信息,于是这些平台也成了受众宣泄极端负面情绪的场所,舆论场噪音四起,充斥着无意义的争论。这直接导致政府部门和媒体无法准确感知和研判舆情。同时,由于官方媒体对舆论的回应通常是系统性表达,这就使得官媒难以对网民碎片化的表达进行全面回应。

(三)传播的复杂性导致个人隐私暴露

私域空间的舆论传播渠道更加多元,传播主体不固定,同时缺少把关人,因此这类舆情大多是受众自我表达和宣泄的产物,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任何微小的信息或者线索,都有可能引发舆情,最终升级成为影响力极大的舆论事件。私域空间中的传播主体在表达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容易夹杂个人的观点、立场和诉求,这就给原本已经复杂的舆情增加了额外的负担。在这个过程中,个人隐私也会或多或少地暴露出来。与此同时,由于技术能力不足,官方媒体的舆情监测和应对都显得滞后。这就使得私域空间和公域空间的信息量激增,受众无论在哪个空间内都无法得到真实的信息和准确的引导。

三、治理建议及对策

(一)加强议程设置和自律规范

适应舆论传播新常态,转变传统思维。加强公共平台的议题审核,重视把关人的作用,有意识地培养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让其对私域舆论议题进行正确引导,并与平台一起共同治理舆论空间。在网络时代,要学会巧妙利用技术治理舆论加强宣传,同时,提高法律意识以民为本,尊重民意的表达和民众的利益,各方一起维护舆论空间的清朗。

(二)进行精细化管理细分诉求

对受众不同领域、层次的诉求进行细分和研究,提高舆论治理的精确度。注重私域舆论向公域转化的研究,搭建公私舆论场沟通交互的桥梁。利用媒体第一时间传递真实有效的信息,回应公众质疑;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不隐瞒漏报重大社会新闻;完善舆情风险预测研判机制,推动舆论场合理化治理。

(三)纠正媒介失范行为,保护受众隐私

媒体发声对私域舆情事件的处理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由于媒体发布信息的直接和及时,所以要求他们更应该对议题设置进行严格把关。明确公私领域的界限,保护私域受众的个人隐私,不过多侵入私域空间。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尊重受众的话语表达权,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四、结语

除私域空间舆论传播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外,有些时候官方媒体在处理舆论时表现的态度和方式,使得舆情形式恶化,导致官媒公域舆论场常陷入“塔西佗陷阱”。舆论学奠基人沃尔特·李普曼曾言,“统治者要么是驯服舆论,要么是服从舆论”。事实证明,我们无法做到征服舆论,更不用说无条件地服从舆论。由此,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让公域私域的舆论对立,而是通过正和博弈的方式,即公域和私域的舆论进行互动、协商,通过补充、完善,使私域议题向公域流入、转化、扩散和发展。

猜你喜欢

公域私域社群
私域进入深水区
私域进入深水区
MySpace私域烘焙店
社群短命七宗罪
尊重别人的私域,不随便干涉
焦点
全球公域秩序的现状及挑战
在公域领域中国必须有自己的战略考虑
论“全球公域”治理困境及中国的治理话语权建构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