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丽塔:战斗天使》:空间区隔与冷战显影

2021-01-30董星光

视听 2021年5期
关键词:钢铁文本日本

□ 董星光

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是由科幻电影大师詹姆斯·卡梅隆编剧及监制,鬼才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兹执导的科幻动作视效巨制。《阿丽塔:战斗天使》改编自日本动漫《铳梦》第一部中前两本的内容,是一幅混杂了朋克、机械、星际、热血等元素的格斗漫画。漫画中的加里作为一个全身机械的改造人在寻找记忆的过程中建立自我,经历了襁褓、初恋、觉醒等人生过程,在自我建构过程中一步步走向成熟,进而探究着什么是本我的深层哲学命题。影片监制卡梅隆作为一位成功的电影艺术家,以敏感的政治嗅觉从诸多剧本中选择日本动漫《铳梦》进行改编,其意识形态的指涉与美日的当下政治形势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同构关系。

一、空间的对立

纵观历史,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会给全球稳定和地缘格局带来影响。而大国间的争霸与兴衰更替,无不受地缘法则的支配。影片中,地缘政治理论得到了横向的指涉,钢铁城与撒冷的二元关系体现了美日关系从依附到对立的微妙调整。木城雪户的原作《铳梦》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与整个日本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原作的整体基调十分阴郁,对于废墟城与天空之城的对立,作者花大篇幅进行描写,折射了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尴尬处境,即“非正常国家”状态。

改编后的影片中,钢铁城与撒冷城之间的二元对立实际上可以看作日本与美国的冷战博弈前奏。正如影片中,天坠之战后,只有撒冷城保存了下来,在战争中毫发无损。大战后,紧密相连的两座城也断绝了全方位的联系,而且致使钢铁城沦为大战之后的难民集中营。钢铁城的每个人都成为撒冷城的奴隶,把努力工作的成果输送给撒冷,换来的却是废弃的金属垃圾。天坠之战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重塑,美国(撒冷)成为了最大受益国,而日本(钢铁城)因在二战中失败则受到诸多条约限制,虽有理想抱负,试图完成独立自主,跻身上流,但又面临强制性规则所限的悲惨处境。美国曾经出于冷战需要对身处亚洲的日本进行了扶持,同时利用美日联合,牵制中国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但是到了二十世纪后半叶,伴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有摆脱美国控制的企图。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对日本的态度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利用自己在世界上的主导权,对日本进行了打压。在影片中,撒冷城被称作是比魔法更厉害的工业科技,我们不难由此联想到美国曾经通过科技赢得冷战、获得全球霸权的历史,这种冷战思维至今仍然得到延续,并施加到其他潜在的大国对立局势之中。这样一种地缘政治逻辑在影片中隐蔽地表达出来。

二、地缘政治与冷战寓言

影片中的诸多逻辑隐喻了日本对于理想信念的自我怀疑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例如影片中人们对钢铁城本土的摒弃和对撒冷城域外的向往。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日本生存于一个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中苏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左右夹缝中,同时受到了东西多重文化的杂糅影响。影片中钢铁城形形色色的人群,如农民、牧师、医生、机械人等,实际上意味着日本多重文化的事实显影。影片中的钢铁城处处笼罩在灰色的阴霾之中,畸变的人类肢体、冰冷的情感交流、膨胀的金钱欲望成为钢铁城真实的写照。这种颓废、破败、沧桑感映射了日本二战后荒诞的社会现实以及自身在世界范围内的焦虑与自我怀疑。

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不同国家的综合国力差距加大。在冷战中美国最大的威胁国苏联解体后,只剩美国一个超级大国。当美苏冷战结束,这时的美日关系转型为影片中撒冷与钢铁城的二元关系。影片中,雨果提到,钢铁城不允许居民持枪,有枪是死罪,因为持枪会对撒冷城造成威胁;依德医生提到,下面的人为撒冷工作。由此可见,虽然撒冷城与钢铁城分属两城,但是主导权掌握在科技更为进步、实力更为雄厚的撒冷城手中,钢铁城一直以来都受到撒冷的压制,仅仅是撒冷城的附庸。同时,钢铁城诸多的规则都由撒冷城制定,甚至钢铁城的居民把去撒冷城视为自己的梦想及自我救赎的方式,例如影片中的雨果、依莲等人。钢铁城诸多利益的纷争都因为人类自我对于回撒冷城这一病态欲望的功利诉求。如果说钢铁城所代表的日本是一个被资本捆绑、人们喜欢弱肉强食的地域范围,那么影片以一个全知的视角批判与揭露的恰恰是撒冷城相比于钢铁城更为残酷与病态的社会事实。这实际上代表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相对于日本,美国冷战欲望的膨胀。

三、文本改编的两难

日漫的文本经过好莱坞工业化的包装,无疑把作品打造成一部美日“混血”意味的影片。但是在这样一部作品的改编中,明显地透露出美日两国意识形态的冲突与文化抉择的两难。

首先,文本涉及到的所指关系体现着美日两国意识形态的冲突与对立。因为当这部作品被改编为好莱坞电影时,这种剧作逻辑与空间架构的照搬与嵌套会显得极为拘谨。因此,改编的难度在于美国恰恰是原作中所包含的焦虑、惶恐、危机与彷徨的现实之源。文本改编后的影片所折射的意识形态冲突并没有很好地稀释在大的人性之美中。影片在北美市场的失败意味着这种改编并没有规避好意识形态的冲突问题,制片方试图在亚洲市场突围,但最终也没能挽救票房惨淡的遗憾。

其次,在改编时,处理文化通约性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影片试图遵循好莱坞工业化体制对文本的惯常处理策略,通过爱情、亲情、友谊等全球所共通的话题来弥合本土与海外文本之间的文化冲突,但事实上,木城雪户的原作《铳梦》所书写的废墟城的末日氛围、女主人公的身份危机以及工业科技与人类情感的关系等诸多命题都是日本在自我历史发展中面临的原生问题,好莱坞执意拿来改编注定没有日本那种生命经验与文化体验。影片虽然塑造的是后人类时代的商业图景,但是对于人类欲望本能的关照都是当下话题。此外,导演试图通过人类情感的注入平衡机械城的冰冷,增加一定的温情。但是,日本作为大战中创伤的亲历者,原作文本中潜在的那种不安、彷徨、无奈、感伤的情绪与日本长期以来形成的物哀美学传统注定不会轻易地被些许罐装的情感所稀释。例如,影片中阿丽塔的男友死亡,人们在废铁城信仰丧失,最后也并没有一个人找到理想的灯塔,仍然过着困顿、无望的生活。

总之,编剧对于两个空间的书写总体上都持有否定态度,钢铁城固然是文明崩塌、秩序待建的,而撒冷城也绝非一个人类前进理想的终点。影片地域区隔所体现的地缘政治以及当下紧张的美日关系所显现的冷战前奏,冲破了意识形态缝合体系所尘封的审美感性,为重新读解美日关系呈现了艺术领域的自我表征。

猜你喜欢

钢铁文本日本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钢铁侠”
《黄金时代》日本版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扑面而来的“钢铁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