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1-01-30陈媛媛

上海商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跨境贵州课程体系

陈媛媛

一、贵州跨境电商的发展与人才需求

2018年7月,跨境电子商务正式落地贵州省贵阳综合保税区,同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将在贵阳等22个城市新设一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2019 年7月,贵州省贵阳综合保税区正式开展跨境电商网购保税1210模式业务。至此,贵州省跨境电商发展迎来新的契机。

贵阳综合保税区2020年上半年,筑城海关共接受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1210模式清单申报13721票,是去年全年清单总数的1.4倍,征收税款94万元,是2019年全年征收税款额的1.5倍。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出境旅游和国际物流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网购保税备货模式的优势显现,跨境电商清单数却逐月增长。在此背景下,对外贸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对高等院校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探寻符合发展实际的人才培养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贵州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行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跨境电商企业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扎实,更需要其具备采购、管理、交易甚至是线上交易能力于一体的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传统的课程体系不再适用,商务谈判、报价核算、货物运输、进出口业务流程等方面的课程应该缩减,适当增加网络操作、图片处理、营销推广等课程,将选修课《电子商务实务》改为《跨境电子商务实务》,让学生全面掌握跨境电商的核心技能,培养企业实际所需人才。

(二)课程体系构建缺乏创新,地方特色不明显

专业建设的最主要任务是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设置是专业特色和专业方向的体现。因此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构建符合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贵州的跨境物流业逐步完成行业转型与升级,但是大部分贵州高校在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上并没有随之做出改变与更新,课程设置以采购、仓储、运输、包装、货运代理等课程为主,课程体系设置中规中矩普适性强,却忽略了地方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特点以及行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岗位需求的变化。

(三)尚未构建相应的师资力量

目前,贵州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对于跨境电商领域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是理论多于实践,教师在教学时无法通过系统操作,学生也无法对电商平台后台进行实践操作。为进一步丰富高等院校学生的实践经验,越来越多的院高校加大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但建设成效不佳;当然,也有高校从电商企业聘请专业的人才作为兼职教师,但由于业务繁忙,授课次数不多,学生所接触的也只是皮毛,教学质量始终得不到有效提升。

(四)缺少跨境电商仿真实践教学环境

培养实践性人才是高等院校的发展目标,跨境电商企业也希望学校能增强实践课程占比,对此,高等院校虽然积极寻求专业对口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但企业容纳力有限,再加之跨境业务繁忙,指导学生实践操作更多流于形式,学生根据软件设定的程序完成相关操作,缺乏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的操作激情。而电商行业作为新兴产业,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外贸市场更是更迭交替,进出口规则不断变化,学生依靠软件进行实践难以做到与时俱进,与实际商务环境脱节现象极为突出。

三、后疫情时代贵州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对养模式改革

在此次疫情的影响下,外贸企业生产被按下暂停键,如何守住在市场中所打下的“基本盘”,如何另辟蹊径关系着企业的发展,这就要求人才具备全局观,能纵览全局。

(一)创建跨境电商企业培训中心,深化校企合作。

数字化时代的跨境电商物流人才培养应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为基础,创建“教学 +训练 +实习 +创新”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跨境电商企业培训中心便是属于学校和企业建设的生产实践基础,目的是加强企业的主体性。该中心促进生产和教育之间的合作,促进现代学徒系统和企业的新学徒系统,促进学校注册和企业招募的融合,为学校提供深化学校-企业合作的新方法,提高企业对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参与,尝试多种模式,让学校加入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加强与地区阿里巴巴工作站的合作,研究运营机制、资本资源的来源及分发、组织结构及相关系统、人力设置等,促进校企合作。

(二)结合地方特色,创建复合型课程体系。充分利用贵州省大数据中心的优势,以贵州省复合型大学为支撑,发挥保税仓储和物流系统优势,做好统筹规划,有侧重性地引导跨电企业联系贵州民族、旅游、生态等特点,开创具有地方特色的跨境电商课程,如开展“跨境电商 + 大数据”、“跨境电商 + 旅游”、“跨境电商 + 民族医药”等创新探索。

(三)深化实践教育,培养学生思维意识。

贵州高校应积极转变以往在实验室进行模拟教学的模式,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人才意识培养。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积极利用节假日鼓励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深入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从而增强学生对行业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就业认知,并尽可能让学生能参与到具体的外贸项目中,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二是组织开展创意交流、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多参与校内校外开展的跨境电商竞赛等创新创业项目,建立奖金制度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形成良好的以赛促学氛围。

(四)优化师资结构,组建高标准教师队伍。高标准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校在培养高素质跨境电商人才的关键环节。首先招聘一些和关企业的资深技师来做客座讲师或兼职讲师,从各个方面接收最新的跨境电商资讯;同时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再教育,实现“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搭建,让普通教师也具备专业的电商技能;其次争取教师到企业中实际操作实践的机会,让企业实践的经验在职称的评定中可以起到关键作用,提升教师的积极性;最后设置奖罚制度,真正让我们的教育积极化、规范化、严格化。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逐渐形成,给跨境电商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对此,贵州高校必须要意识到行业的发展趋势,积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真正培育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战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推动跨境电商行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跨境贵州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贵州,有多美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