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就业风险类型及成因分析研究

2021-01-30

上海商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试用期用人单位诈骗

吴 浩

大学生就业是其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这一关键过程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风险。通过分析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能面对的风险及其产生原因,既能为后续风险教育提供帮助,也有利于保障大学生的就业权益,避免经济、人身安全等方面的损失。

一、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及其原因

1.对企业信息真实性不了解导致的法律风险

目前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仍然占有主导地位,大学毕业生能够获得用人单位的信息相对有限,比如用人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以及薪酬、劳动保障、福利等与劳动者利益相关的信息不能充分了解,这就造成了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信息不对称,就有可能成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法律纠纷的风险点。

2.对社会保险等保障不了解导致的法律风险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就应该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等基本保障,这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权利。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大部分毕业生不了解现有的社会保险制度,不了解国家对企业提供基本保障的要求,这就难以维护自己自己的合法权益。部分企业为了节省用工成本会减少社会保险的缴纳,使学生们在医疗、工伤、生育、住房、养老等方面的权益受到侵害,后续维权的过程中也因用人单位的恶意规避责任而增加维权证据收集的难度。

3、对劳动合同不了解导致的法律风险

《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在实际就业中,部分中小型企业在招聘时会承诺各种待遇,后续签订劳动合同时不予兑现。实际上,劳动关系的确立是以实际用工时间确定,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在没有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证明劳动关系,这就需要学生们做好诸如报名表格、工作证、出勤表、工资卡等记录的保存工作,这些都能够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

上述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信息的不对称,由于大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主要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学习,对于与就业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企业的相关运行情况了解较少,加之在整个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处于主导地位,其所掌握的信息明显优于学生,也就使个别企业存在给学生设置陷阱的可能性,这就需要在日常的教育中,增加法律意识、风险意识、现代企业运行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减少发生这类风险的概率。

二、大学生就业经济风险及其原因

与用人单位可能产生的法律纠纷相对较少,绝大多数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主要是经济方面的风险,其中会涉及到各类诈骗造成的损失,比如试用期酬金损失、违约金损失等各类经济损失。

1、各类诈骗风险及其产生原因

就业季也是很多就业诈骗多发的阶段,这些诈骗导致毕业生在经济上受损的风险很高。诈骗分子充分利用毕业生急于找工作的心态,以高薪、帮助介绍工作等借口骗取毕业生财物。常见的以下几种:

(1)以介绍工作为名进行的诈骗

这种诈骗中,诈骗分子会将自己假扮成与某用人单位有特殊关系,能够推荐毕业生进入用人单位,但需要缴纳一定费用。这类骗子一般会主动联系毕业生,事先通过一定渠道获取毕业生的就业意向,提出帮助毕业生进入心仪的用人单位,但当学生缴纳费用后,要么找不到人,要么到应聘的用人单位根本没有相关招聘,造成毕业生的经济损失。

(2)以提前收费为由进行的诈骗

在招聘活动中,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的过程中,会违规提前收取培训费、服装费、材料费等费用,毕业生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3)各类传销诈骗

传销是国家严令禁止的,现在的传销团伙会以高薪酬、高福利、好前景为诱惑,充分利用了毕业生急于找工作,急于获得成功,急于得到认可的心态,骗取大学生进入传销活动。

这类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加之急于找到工作,急于证明自己,以及个别学生的职业观存在问题,认为高薪是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这些都使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不能进行仔细甄别和筛选,结果落入了骗子的圈套。

2.违约金等经济损失风险及其原因

除了诈骗性质的就业风险会导致学生经济损失外,一些用人单位在押金、保证金、违约金等方面也会存在一些违规,会导致学生的损失。

这一类风险主要由于学生对相关规定的不了解导致的,加之学生很少接触到各类合同文书和条款签署,缺乏经验,这就需要毕业生在签订相关文字协议的时候,要知道契约的作用,提高风险意识,审慎签订相关协议,避免后续可能出现的经济损失。

3.试用期劳动报酬损失及其原因

按照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企业可以设置试用期,但个别企业利用学生对试用期相关规定不了解的劣势,会设置过长时间的试用期,或试用期酬劳打折等方式使毕业生的收入“缩水”。此外,个别用人单位还会通过减少底薪,增加如销售提成等不确定收入的比例,最终导致薪酬不能足额兑付。这些大多也是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知识、经验以及风险意识所导致,由于顺利入职导致放松了对用人单位的警惕。

三、大学生就业涉及的人身安全风险及其原因

法律和经济方面的风险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比较常见,此外还有一些风险会涉及到毕业生的人身安全,甚至生命,虽然这类情况比较少,但后果都比较严重,是需要重点防范的一类风险。

1.人身自由受限的风险

通过搜索网络发现,近年在就业过程中,出现多起求职者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案例,这些案例大多与传销有关。部分传销通过扣留身份证、控制通讯工具、监视居住等方式控制被吸引进传销组织的毕业生,限制其人身自由,再通过强迫手段,骗取亲友、同学、朋友的钱财。更有甚者甚至危及到求职学生的生命安全。这些风险的发生除了目前就业市场存在的诸多监管漏洞外,重要的一点还是学生的防范意识不够,缺乏风险和危机意识,对诸多危险缺乏警惕性。

2. 工作生产安全风险

在求职过程中还存在涉及工作生产安全的风险。在正式工作前,大多数学生都会进行实习,整个实习的过程都是在用人单位的生产和工作环境中开展。由于学生对用人单位工作环境、生产环境等不太了解,加之个别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实践操作水平差,指导老师工作安排不到位等情况,导致出现生产事故,造成学生伤亡,这种案例还比较多,也需要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提升风险意识,学校在教育中要增加工作环境中各类突发情况、危险情况处置的教育。

总之,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有可能遇到法律、经济,甚至影响人身安全的各类风险,产生这些风险的原因既有社会转型期存在的诸如制度不够完善、社会复杂化等原因,也有学校教育不到位、学生认识不到位等原因。通过这些分析,使我们大致梳理出了各类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能够提醒学生避开相关的风险,使其就业更为顺利,也为后续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研究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试用期用人单位诈骗
特别提醒:收到这条诈骗短信,千万不要点!!
职场新人,试用期整明白了吗?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诈骗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远程诈骗
关于试用期有哪些规定?
从中外试用期规定的法律比较看我国试用期的法律发展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试用期为两个月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