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悬疑剧集叙事策略的类型化嫁接
——以网络悬疑短剧集《沉默的真相》为例

2021-01-30

视听 2021年8期
关键词:短剧恩仇正义

明 玥

迷雾剧场是爱奇艺对自制网剧播放模式上的新探索,在悬疑题材上进行剧集创新的深度挖掘。《沉默的真相》作为迷雾剧场的收官作,于2020年9月在爱奇艺平台上线,并取得良好口碑。该剧以一桩长达十年的冤假错案为核心展开叙事,讲述了江阳、严良等人为了追寻真相而做出的一系列努力。本文旨在对该剧的叙事策略进行分析,分析以其为代表的悬疑短剧集的发展新特点,并基于此探讨中国网络剧发展的新模式。

一、“反快意恩仇”的主题呈现

自古以来,中国文艺作品中就有“正义之士快意恩仇”的审美,例如流传多年的“赵氏孤儿”,无论是明刊本中赵孤“把奸贼全家尽灭亡”“谢君恩普国多沾降……袭父祖拜卿相”的完美复仇,还是同名电影作品中程勃最后一剑刺死屠岸贾的爽利结局,都是奸佞被除、大快人心的结果。近几年来的电视剧市场上也不乏《伪装者》等一系列环环相扣、延续着快意恩仇主题的作品。这样的审美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然而封建社会的律法设置与当代社会的运作法则千差万别,在现代剧集创作中延续这样的叙事主题,既容易让作品主旨显得千篇一律、缺乏创新,也容易在对其进行现代化改编的过程中难以自圆其说,导致概念模糊。

《沉默的真相》则另辟蹊径,在主题的设置上“反快意恩仇”,对个人英雄式的伸张正义发出质疑和审判,以“程序正义”作为落脚点,呈现出完全不同于“爽文”逻辑的复仇过程。剧中,为了给侯贵平翻案,江阳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虽然这是伸张正义、击败邪恶的善事,但不同于快意恩仇式的唯结果论,为了让案情的真相获得权威的平反,正大光明地揭开真相,正义之士必须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来换取程序正义。剧集中也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了案件推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碍。如在翻案的过程中对证据和证人的查找和保护等。这是因为程序正义需要用事实依据说话,而保护证人的安全则是一个法律从业者的基本职业道德。剧中,侯贵平案中提及的两位证人葛丽和李雪(张晓倩),前者虽然一直被安置在严良常去的医院中,江阳一行人却并未让他得知这个消息,而另一证人李雪的身份也是在葛丽被带走后,在再无其他方法的情况下才暴露的。翻案过程中,朱伟制造爆炸、刊登九宫格照片的做法也是为了引起更多社会关注,引来更高层程序的介入,为侯贵平案平反争取最有利条件。

在传统破案剧中常设置有法律对英雄人物网开一面的情节,而在《沉默的真相》中,协同江阳一起策划了假谋杀案的众人却因扰乱社会秩序、引起社会恐慌等罪名入狱,或多或少得到了惩罚。这样的结尾也许不符合观众想看到的结局,但这才符合影片中江阳所追求的程序正义。虽然在剧中,主人公一行制造爆炸、假造犯罪现场等这些行为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样的举动在现代司法体系中绝不能被鼓励和表彰。所有的参与者在追求结果正义的同时也做好了成为程序正义的一部分的心理准备。因为他们追寻的是“终极的正义”,既要平反冤案,也要合法合规。“如果程序不合法,那么正义无意义”,程序正义维护的不仅是正义,更是司法秩序,如果司法秩序的权威性无法得到足够的尊重,反而因为个人遭遇而被情感凌驾于法律之上,那么剧集传递出的价值观于社会整体秩序而言并没有带来正面影响。这样的价值取舍也让该剧在探寻正义与真相这一主题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比类似题材的其他剧集更具有思考性。而从影视作品本身的可观性来看,程序正义的主题比起快意恩仇的唯结果论更加压抑和克制,也使剧集所蕴含的情感愈发复杂和厚重,让观众在追剧的过程中更加沉浸,更容易被调动起情绪。

二、叙事时空的重组与建构

《沉默的真相》作为一部悬疑短剧集,在叙事结构的设置上跳出了传统影视剧的线性叙事,采取时空交错的非线性叙事结构,将2000年侯贵平在苗高乡调查女学生被性侵案、2003年江阳调查侯贵平“自杀”案,以及2010年严良调查地铁爆炸案这三条叙事线衔接组合,交叉讲述。剧中的三个时空之间无缝转场、彼此穿插和串联的叙事方式构造出了一个多元、复杂的案件因果。

三条故事线彼此连接的核心在于时间最早的侯贵平案,而在呈现上外化这种链接的则是三条故事线里各自的核心人物间的关系。这三位主要人物的核心是一致的:追寻正义、不惧牺牲。侯贵平、江阳和严良三人在保证这个核心一致的情况下,又各自表现出了独特的气质与特点,这样的设置避免了这三条叙事线在呈现上过于同质化、重复率过高的情况。同时,三者之间还存在着某种英雄之间的精神传承的关系。侯贵平与江阳身上都带有比较传统的英雄人物色彩,并且都以一种悲剧式的自我牺牲的方式死亡。比起侯贵平,江阳在调查侯贵平案的过程中完成了一次英雄人物的自我觉醒,从受人之托到主动追寻真相,他身上兼具传统英雄人物的悲剧性和使命感。而严良则是前两者的凝聚。在剧中,他的牺牲并不属于这次事件,而是在进入事件之前的经历。也正是因为他已经有过了牺牲,因此才在侯贵平案中成为最后斩下恶龙头颅的英雄。从总时间轴上来看,江阳受托调查侯贵平案,而严良则因为江阳的死而注意到侯贵平案,在追寻真相的道路上,三个主角彼此之间形成了精神上的继承关系,以前者的死亡作为引后者“入局”的条件。通过三个性格迥异的人物殊途同归的选择强化了正义的宿命感,也使观众感受到的情感冲击更加强烈。

与原著相比,影视化之后的《沉默的真相》加重了第三条线的比重和戏剧性,24天的破案期限和九宫格照片的设定增加了全剧的紧张感,而加入女记者张晓倩这个角色则让剧集更加拥有反转色彩,这两个设定都非常具有国际通用的悬疑类型片特点。同时,由于剧集可以在分集中实现多空间多角度叙事的格局,因此在影视化的过程中,剧集通过强化严良这个角色在剧作层面上加强了第三条故事线的存在感,让三个时空在呈现上体现出较为均衡的比重。

将三条并行的故事线拆开来看,剧集在每一条故事线中都使用了类似独幕剧的手法,每个时空里叙事被推进的程度是平均的,所以最终呈现出的三条线各自都有完整的逻辑脉络和故事进程。剧中还大量使用了相似性转场的手法,通过时间、空间或者剧情、动作上的相似性衔接时空,让三条线之间能够有承上启下、相互呼应的效果。在江阳去找马老师的那场戏中,画面通过推进的镜头运动让观众看到了侯贵平回到学校。而实际上,江阳和侯贵平处在同一空间但不在同一时间里。类似的相似性剪辑让剧集整体拥有了比较强烈的流畅感,在视觉表现上更加舒服,也让分别处在三个时空中的侯贵平、江阳与严良身上命运承接的感觉更加强烈。

三、“拒绝脸谱化”的人物设置

剧里,三个时空中分别拥有侯贵平、江阳、严良三位主要人物,叙事内容赋予了他们之间薪火相传、坚守正义的巧妙联系。在他们当中,侯贵平与江阳身上都带有比较传统的英雄人物色彩,在他们身上能够看到十分典型的个人英雄觉醒、斗争、走向毁灭的过程。而与前两者不同,严良这个角色在设定上和传统的戏剧式英雄人物有着较大的差异,他更加符合近几年中国网络悬疑剧集中的“游侠”形象。和高大正义的脸谱化警察形象不同,严良被赋予了一个较为淡漠、我行我素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冷漠和低情商的性格,打破主人公惯有的完美形象。他会抢同事任婷玥的水杯喝水,对同组队员的话充耳不闻,只管下达自己的命令……这些性格上的小瑕疵既让严良充满个性,也使他的形象更加生动复杂、更加立体。同样拥有这样游侠气质的还有警官朱伟,他脾气暴躁、做事冲动,对江阳决定以死相搏的做法虽很不赞同,但最终也因为对真相的追求而决定帮助他。

多重性格和复杂的身份设定也体现在次要人物的设定上。片中害死侯贵平并导致他被污蔑的乡村寡妇丁春妹是侯贵平案的加害者,却也是落后乡村中被男人与权贵玩弄于股掌间的受害者。她的懦弱、无知、愚昧是活生生的,她的愧疚感和焦虑后悔也是真切的,她是这个悲剧里一个可怜可恨又可悲的角色,她的存在既加重了侯贵平的悲剧感,也引发观众对“苗高乡式女性”的多维度思考。同样丰富了角色形象的还有在影视化后新加入的角色女记者张晓倩。从叙事结构上来看,张晓倩能够把媒体和警方的微妙关系呈现出来,也帮助展示了警察生活的另一面。从内容上看,她被巧妙地和出现在侯贵平名单上的李雪联系起来,形成剧集中最大的反转。跟大多数影视剧中塑造的女性受害者形象不同,张晓倩是一个勇敢、执着、聪明的女孩,小时候经历的巨大打击并没有击垮她,她改名换姓当上了记者,过上了新生活。在为侯贵平翻案的过程中,她虽然一开始犹豫过,但最终还是选择走出舒适圈,为正义一战。从小时候从黄毛手下逃走,到之后打电话给朱伟报案、开启新生活、重见胡一浪时沉着应对,她自始至终都表现出了坚韧的性格,她的成长经历也让观众动容,也是这个整体偏低沉的故事中一道带给人希望的光。借助这些“拒绝脸谱”的角色,《沉默的真相》丰满了生活细节,构建出了一个复杂且真实的世界。

四、结语

《沉默的真相》作为迷雾剧场的收官之作,以精良的制作、用心的设计赢得观众的一致好评。实际上,其所在的迷雾剧场单元由五部自制悬疑短剧组成,最近几年,悬疑类剧集的体量正在不断缩小,市场和观众证明了好剧并不需要冗长的情节来“水长度”。短剧集的长度限制反而使得情节被高度浓缩,提炼出最精彩、最具有吸引力的部分,让故事发展更加激烈、情节段落也更具冲击力。

近年来,网剧市场快速更迭,短剧集的兴起推动了网剧市场的类型化进程,让悬疑、犯罪等限定题材的网剧作品质量得到了飞速提升。网剧市场正在涌现出一波新的优秀作品,在主题上更加贴近社会生活,在形式上敢于突破,尝试各种创新的元素,引导观众思考表象背后的逻辑和社会规则,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丰富的剧场模式和类型模式或许能够引导中国的网剧创作步入新阶段。

猜你喜欢

短剧恩仇正义
广电总局:推动短剧创作繁荣发展 构建现代短剧传播格局和市场体系
李保刚
微短剧的“前”与“钱”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过敏泯“恩仇”
嘴上恩仇
有了正义就要喊出来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
法律与正义
看一出短剧 流两次热泪